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會創新.行動中

五十日奇蹟:「埔里森林逐燈祭」的夥伴協力治理模式(下)

Vol.65 作者 / 梁鎧麟(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專案助理教授)、陳巨凱(南投縣導覽解說協會理事長、順騎自然有限公司負責人)等人

民眾是否能藉著參與活動,形塑出在地的記憶與認同感,是一個活動能否發揮出不僅止於「活動」的關鍵所在。深具在地價值的活動不僅能喚起參與者屬於在地生活的記憶,也能夠進一步誘發參與者往後持續關注在地議題與行動的可能性。除了活動的主題價值外,融入當地元素也是一個活動能否吸引民眾參與的關鍵。

另類參與式討論的想像與操作——開放式會議工作坊紀實

Vol.65 作者 / 宋威穎(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林晏渟(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開放空間會議技術(Open Space Technology, OST)是一種開放型態的討論機制。有別於一般會議有既定的流程與操作程序,OST的進行方式更具有彈性,希望能建立一個舒適的開放空間,讓與會者在友善而輕鬆的氛圍下參與討論,會議的討論方式較具機動性,但也可以讓真正有興趣的人集中參與,並且有機會激盪出多元的思考與方案。

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Vol.64 作者 / 李瑞源(Paparil Tavali,暨南國際大學水沙連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從埔里的歷史往前回溯,可發現生態博物館早在20年前就已被倡議,成為某種預言式的存在;20年後的此時此刻,在客觀情勢較為成熟的時機和條件下,打開塵封已久的許願盒,不經意地成為留給下一世代的備忘錄。

五十日奇蹟:「埔里森林逐燈祭」的夥伴協力治理模式(上)

Vol.64 作者 / 梁鎧麟(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專案助理教授)、陳巨凱(南投縣導覽解說協會理事長、順騎自然有限公司負責人)等人

「50天的籌劃、11人發想、29人策劃、200名志工執行、2,500位鎮民參與、設置2050盞紙燈、網路40,000人關注」,這是今年初獲得在地眾多迴響的「埔里森林逐燈祭」的幾個關鍵數字,由一群不到40歲青年所組成的團隊,在短短的時間內,打造一場令人驚豔的祭典活動。一起來看看這場凝聚在地社群,展現青年力量的活動如何從無到有,創造「五十日奇蹟」。

HISP首本論文集《新實踐與地方社會》即將面世

Vol.63 作者 / 新作坊

《新實踐與地方社會》所收錄的各篇論文根基於各校團隊深入社區實地操作的內容,藉由與社區共同發想、設計、執行方案的過程,分析探討大學與地方社會的角色和互動關係。而面對社區內部多元複雜的問題,與其相應的方案內容也必須跨越學科的範疇,本書中有多篇論文便是由不同科系的作者共同協力完成,也突顯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以綠農和食農為起步,邁向城鄉永續轉型

Vol.62 作者 / 大專院校農村實踐共創計畫

大學生進入社區能做些什麼?成大團隊藉由通識課程,引導學生進入農村,並且實際參與當地的實務工作;另一方面,也回過頭在校園中建構出都市的農園,藉由專業的課程設計,帶領學生認識生態環境與食農議題。

故事屋的故事(上)

Vol.62 作者 / 褚縈瑩

初踏進社區場域的北醫團隊,面對社區之中不同的群體,要如何搭建起往來關係,邁出合作的腳步呢?透過細細觀察與分析,納入在地的特有元素,藉由一個以綠色、自然、園藝、手作為主題的社區親子活動,嘗試為彼此的合作開啟對話的空間。

讓員生消費合作社成為追求共好的平台: 嘉大合作社如何做到逆勢奮起?

Vol.60 作者 / 蕭惠中(成功大學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成立合作社的目標,是為了增進社員的福祉,建立人與人之間合作共好的社群關係。成大團隊向嘉義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取經,希望能借鏡其經營與推廣的方針,並落實在成大的校園中,吸引師生共同支持環境友善的農產品。

新作坊改版攻略——六大重點,一次報你知

Vol.59 作者 / 新作坊

新作坊在2018年10月24日重新改裝上線,以明亮清新的新面貌、體貼使用者需求的新功能,在萬物圓熟的秋日裡溫暖回歸。本次網站改版共有六大重點,新作坊團隊特別整理了使用攻略、劃記重點,讓大家進站使用就上手。

厚熊笑狗:長照社會經濟創新體制的實踐行動(下)

Vol.59 作者 / 梁鎧麟(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如何運用社會經濟的價值理念,發展出解決高齡照顧所面臨的生活議題?「厚熊咖啡」透過對於在地長照需求的盤點,設計出各項商品與服務,並結合在地產業特色,試圖以多元商品做為經濟手段,打造社會經濟的創新體制,為在地帶來更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