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長照

邁向宜居社區(上)——「藝同遊樂」願景勾勒

Vol.117 作者 / 葉維俐(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博士後研究員)

「藝同遊樂」指的是以藝術、創意等方式與長輩們共創課程任務,共思社區願景,強調像是出門遊玩般輕鬆愉快的心情,避免造成長輩們的壓力。為了更貼近一般民眾的語言,「渡・左營」團隊從「家」的概念出發,以「居住(或生活)適宜性」的「宜居社區」概念與長輩們互動及交流,更嘗試從對周遭生活環境的關懷,來引發在地居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同時也以「願景勾勒」的方式引導在地居民對於「韌性社區」的想像。

創新‧共享‧食物銀行——南投縣食(實)物銀行烏溪線服務站的故事(上)

Vol.109 作者 / 何貞青(社區工作者)

由南投縣政府委託、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承辦的「南投縣食(實)物銀行烏溪線服務站」,自2017年開辦至今,已服務一萬多個家戶,超過三萬人次。這個援助計畫的執行,不只解決社會弱勢底層溫飽及物資短缺問題,更是在地大學主動打開校園的邊界,積極串聯不同的組織與單位,讓社會資源得以妥善分配;同時,大學的社會責任、教師的研究、學生的學習,都能逐步在過程中實踐與發酵,並進一步與地方橋接。

市場行動紀錄簿:埔里第三市場友善環境行動(下)

Vol.103 作者 / 蘇瑾珮(暨南國際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生)

傳統市場與超市、量販店各有特色,然而現今社會消費習慣的改變,直接影響傳統市場的客流量,看著日益衰退的人潮,是許多攤商擔心的問題點。第三市場於埔里在地扎根多年,店家與附近居民的經濟與生活皆於此緊密連結,在參與友善環境市場行動的過程中,學員們不僅見識到傳統市場中豐富多樣的商品,也體驗了濃厚純樸的人情。因而希望在改善環境之餘,也能讓更多人有機會走進市場,共同品味常民風景、了解市場的發展脈絡,珍視這裡獨特的人情風貌。

社會實踐的探索道路:「C級巷弄長照站」的試煉

Vol.97 作者 / 葉維俐(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博士後研究員)、徐葆權(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專任助理)

透過本團隊於C據點的社會實踐嘗試,讓我們知道大學和社區的合作,除了從大學裡尋找相關資源進入社區,也可以「透過媒合社區裡面有能力的人」進行資源串聯。這四個月裡,我們戰戰兢兢地迎向C據點的試煉,在向外連結與實作行動中逐漸排除了一開始的「門外漢」焦慮感,深刻體會到只要切合社區需求、謹慎以對且不放棄嘗試,就是持續走在「社會實踐」的道路上。

再社區之後:社區策展作為地方創生實踐行動的幾點思考

Vol.93 作者 / 邱俊達(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前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林俊志(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助理)

「再社區」的策劃除了呈現中山大學科技部人社計畫自2018年啟動迄今的成果,更欲探究地方性、公共參與和社群培力間的滾動關係。團隊以社區策展為方法,邀集專業單位舒喜巷、新樂園藝術空間、日青創藝擔任培力講師,並結合社區夥伴、三位與場域各具淵源的藝術家(張致中、李珮瑜、山本聖子)以及二組培力團隊(鹽埕飯包、畫說鹽埕麵)來參與,希冀呈現學術機構如何有別於一般的藝術介入操作,發揮其智庫與軟實力特質,在知識、技術的轉移和創意的開發,建立起「藝術—長照—產業」之社區生態鏈的可能範式。

行動是最佳的良藥——「邂逅油羅溪畔」培力工作坊小記(下)

Vol.88 作者 / 黃靖玫

「跑社區非常勞心勞力,所以我們真的要做自己喜歡,也有意義的工作。」姵君與成大團隊伙伴在老師的力挺下,展開農業議題行動方案,過程中不但看到合作農友與自己的成長增能,也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與想法。期待這股理念能繼續影響場域中的行動者,讓實踐工作經過風霜雨露的考驗後,結出滋味豐美、別有風韻的果實。

發展「水沙連學」的重要性與框架

Vol.85 作者 / 張力亞(暨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兼水沙連人社中心協力治理組組長)

從在地涵養生長的地方學,是透過區域的脈絡做為媒介,從全方位角度切入,才能有效掌握發展的全貌與真相。隨著地方發展的演進與議題的跨領域化,2010年以來暨大師生針對水沙連區域議題研究,已逐漸走出地方文史議題框架,發展出含括社區營造、震災與公害防治、地方教育、產業發展、社會福利服務、地方政治等多元性議題的「水沙連學」。

超前,部署行不行?社會學家談大學與防疫

Vol.79 防疫專號 作者 / 郭怡棻

與病毒的艱困作戰仍在持續,面對這場狂暴如颶風橫掃全球的世紀之疫,陳東升教授從社會學家的角度分享他對疫情衝擊人類社會的觀察,並進一步以社會實踐推動者的立場,提出大學該如何與地方緊密協作,在晦暗不明的疫病隔離時刻共尋有光的出口。

社交「零」距離,地方直播任我行

Vol.79 防疫專號 作者 / 林晏渟(中山大學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向來強調「與在地互動」的社會實踐工作,由於防疫所需而受到一連串的考驗。面臨社交接觸的機會受限、時間長度縮短、互動方式改變等情況,要如何找出在地居民能接受且覺得有趣的參與方式,在安全也安心的狀況下,與在地民眾持續交陪呢?

當防疫成為日常:大學社會實踐與COVID-19

Vol.79 防疫專號 作者 / 新作坊

大學作為地方的行動者,有責任梳理地方困境、轉化多重領域的專業知識,回應當下地方所面對的難題。本期因應COVID-19疫情,精選《臺日聯盟電子報》試刊號內容,介紹臺日聯盟成員學校面對疫情時,將如何與地方社會共同迎接不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