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地方創生

星空、土地與文化:合歡山暗空公園的空間生產(下)

Vol.134 作者 / 陳嘉霖(前暨南國際大學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就合歡山暗空公園的實踐經驗而言,筆者體認到地方創生的挑戰,不應該僅將眼光侷限在如何吸引菁英人才、創新點子或資金投入,更在於如何從根本上重構地方的權力結構與資源分配規則,每個人、每個具潛力的想法都有機會在家鄉發芽成長。這樣的變革不僅能夠強化地方文化的再生產,更能打破原有的結構性不平等,讓一般人能在故鄉安身立命。

在死亡的土壤上創生永續的花朵:日本東北南部三縣災後創生參訪見聞(下)

Vol.134 作者 / 余炘倫(「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對這些實踐者而言,重建的過程不僅是要恢復物理設施與環境,更要重塑地方居民的心靈與社會制度。於是,那些曾經被自然災難瓦解的社區網絡結構,隨著時間的推進,開始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起來。這不是簡單的重建,也不是對過去的模仿,而是一種嶄新的創造,一種融合了過去傳統與未來希望的再生。

在死亡的土壤上創生永續的花朵:日本東北南部三縣災後創生參訪見聞(上)

Vol.133 作者 / 余炘倫(「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當車子離開交流道,走進人們現實生活的社區時,一行人才終於鑽出漫長而荒謐的時空蟲洞,看見另一番生機勃發的景象。災後十多年來,人們陸續回到荒廢的土地上生活,不僅帶著過去的回憶,還有重塑未來的決心。這樣的決心讓他們生活的土地不再只是一個失落的現場,而是孕育出另一種形式的生長。在如此重生的進程中,地方的韌性與創造力成為了新的種子,破土而出。

「從風險社會到地方創生:金山與石門的山海生態反思」 :一項對課程創新的師生共學實作

Vol.132 作者 / 余敏怡、林筱真 (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社會企業與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生)

我們的自組論壇會場完全沒有殺氣騰騰的批評,取代的是評論老師關愛的叮嚀,以及大家一起喝著山林療育士們準備的茶,輕鬆愉快的聊天交流。這樣的發表狀態正呼應了我們課堂上所討論出的解決方案——平衡現代社會的失衡心靈。而「心靈餐車」的提案小組更因為這樣的回饋,確立了他們未來朝向社會企業創業之路。

大學的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日本東北地區大學參訪深度觀察(下)

Vol.132 作者 / 劉明浩(暨南國際大學地方創生與跨域治理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評估企劃組組長)

每次拜訪日本的地方創生實務工作者和學者,在聽他們介紹案例和工作重點時,總是能聽到客觀的環境分析和清楚的發展架構。他們很少談遠大、不切實際的概念,總是踏實地交待所有想法和行動的起始點,提出現實過程中遭遇到的困境和回應方式。在拜會這兩間大學時,沒有例外,我又再次聽到務實的高等教育案例,並從中有所收穫。

大學的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日本東北地區大學參訪深度觀察(上)

Vol.131 作者 / 劉明浩(暨南國際大學地方創生與跨域治理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評估企劃組組長)

東北藝工大的社區設計系是從日本建築學系所演化出的一個學習系統,在2000年時以山崎亮為首的社區設計成為風潮,相關學問的知識系統包括了跨領域的建築、人文、商業、設計、社會等學科。這門學科的發展重視實作而非理論,教學的重點不在於深究社會問題如何形成,而是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和回應社會問題,重視方法論的建立與學習。

東海×古空間行動計畫:市場空間創生小隊,集結!

Vol.130 作者 / 鄭懿婷(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生)

我們認為,善加利用第二市場的閒置空間,不只能租借給不同團體使用,為市場帶來新客群之外,也可以利用空間邀集附近長輩一起共餐及進行活動交流,以促進鄰里關係、增加在地認同,並能藉機關懷長者,發揮支持在地老化的功能。另外,與商業團體互惠合作,亦能促進經濟活動,並且讓計畫永續經營。

東海×古空間行動計畫:人文社會腦袋的浪漫嚮往

Vol.130 作者 / 陳郁茹(街角家關懷協會倡議兼職人員、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生)

我們提案的核心目標就是希望可以藉由空間的使用,使空間的文化價值能夠被看見,而在此活動的人們也能產生新的互動關係,以此穩固社區的人際網絡。畢竟,只要人在地方,地方的價值就能夠不斷被記憶給召喚,也能因互動而創造出來。

東海×古空間行動計畫:空間營造作為地方創生的行動構想

Vol.130 作者 / 陳凱琳(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與這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規劃這處空間,更是一段特殊的經歷,我們攜手合作,彼此分享想法、激發創意,為這個空間注入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意。這段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地方創生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人與人不同記憶與心血的交織,這樣的互動也為這個計畫增添了溫度。

當大學與地方連結在一起:2024新實踐暨臺日大學聯盟研討會側記

Vol.130 作者 / 新作坊

2024新實踐國際研討會的主題為「Be Together and Together to Be:大學與地方社會的永續共生與災後韌性治理」,一方面是回應當前世界面臨極端氣候、地緣政治重組、戰爭、疫情等巨大挑戰的現況,肩負人才培育和社會智庫重任的大學,更有責任促進地方的福祉,並與地方社會協力,找出地方因應自然、社會環境變化的方法,以及培養災難應變和回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