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134 發刊

目次

社會創新.行動中

地方書寫文學夢——桃米成書(下)

作者 / 陳正芳(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雖說桃米書是大學與社區的共融作業,本有師生走出校園的用意,一旦從市場的角度回看,桃米書的在地書寫已非校園練習曲。誠如作者五月所感:「一趟趟的採訪、搜集資料、實地考察,挖掘到的不只是故事題材,在虛實之間的整合要怎麼取捨,要如何旁觀主角們的重量才是剛好,這在過往寫作經驗是前所未見的。」

社會創新.行動中

星空、土地與文化:合歡山暗空公園的空間生產(下)

作者 / 陳嘉霖(前暨南國際大學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就合歡山暗空公園的實踐經驗而言,筆者體認到地方創生的挑戰,不應該僅將眼光侷限在如何吸引菁英人才、創新點子或資金投入,更在於如何從根本上重構地方的權力結構與資源分配規則,每個人、每個具潛力的想法都有機會在家鄉發芽成長。這樣的變革不僅能夠強化地方文化的再生產,更能打破原有的結構性不平等,讓一般人能在故鄉安身立命。

社會創新.行動中

市場活化有沒有用?從前鎮第二市場的社會實踐談起(下)

作者 / 林心乙(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前草區團隊專案經理 )

回到本文開頭所提出的「市場活化有沒有用」之問題,計畫團隊透過實踐與研究得出清楚的道理:只要目標和方法建立關聯就能有用。行動、思考、抉擇須交織進行。每一個階段需要的是什麼、應先處理什麼、自身和共創的伙伴彼此狀態為何,動態地琢磨這些問題,並學習在每個衡量和機會中做出與目標方向一致的選擇,去調和場域裡外的資源,改變數十年的僵局並非不可能。

他山之石

在死亡的土壤上創生永續的花朵:日本東北南部三縣災後創生參訪見聞(下)

作者 / 余炘倫(「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對這些實踐者而言,重建的過程不僅是要恢復物理設施與環境,更要重塑地方居民的心靈與社會制度。於是,那些曾經被自然災難瓦解的社區網絡結構,隨著時間的推進,開始以新的方式重新組合起來。這不是簡單的重建,也不是對過去的模仿,而是一種嶄新的創造,一種融合了過去傳統與未來希望的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