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他山之石

當設計走進地方: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所池田美奈子老師分享側記

Vol.123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當設計走進地方,激盪出的火花與攜手合作的成果,絕非僅止於賣店裡外觀設計精美的物產、生活空間中宜人舒適的景觀,更重要的是在地方日常的韻律中,透過設想和計畫來調和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萬物,進而尋找出和諧共生的永續運作新模式。這或許也才是池田老師任職的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所,創設未來共生設計課程,鼓勵師生走入地方、進行社會實踐的原因吧。

好鄰居們的狂歡:延續地方生命活力與韌性的音樂祭

Vol.122 作者 / 陳慧艶(「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專任助理)

坂口修一郎很重視「以微小的第一人稱來述說」的方法,從個人開始想像與追求自己所處之地的理想模樣,再擴及鄰近的人,讓具相同價值觀、有共感共識的人們一起打造更大更舒適的生活環境。而每年舉辦的GNJ音樂祭就是創造社群覺得舒適的空間,再把這樣理念和行動向外擴散。

菖蒲學園:運用藝術和創造力拓展「正常」的視野

Vol.121 作者 / 周睦怡(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如果每個人都做不一樣的事情、各自展現獨特性的話,就沒有同種東西在品質上的優劣之分。如此一來,人與人之間不就能更平等相處,生活也能更多元豐富嗎?」園長這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也啟發我對於共融有更豐富的理解與思考。將差異性重新框設為獨特性,讓每個人能自由地發揮所長,認可彼此的能力和特殊性;這些差異性不是障礙,而是帶來創新和創意的祝福。

讓邊緣成為社會創新的起點:記日本九州南部地區的地方創生參訪經驗

Vol.119 作者 / 余炘倫(「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邊緣是創新的起點,這些活躍於九州南部地區的地方實踐者/團隊,都試圖發揮海洋流動的特性,將自身的邊緣位置及想法視為改革主流社會問題的起點,透過網絡的組織串聯與實踐方案倡議、行動,帶領著人們重新去思考什麼是正常、什麼是主流,以及如何通過行動的實踐,創造出不同群體都能在此安居的環境,讓居民們共享快樂且有意義的日常生活。

離島不是孤島:Island Company的小島創生記

Vol.119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Island Company在經營旅宿之外,還研發大豆奶油醬、甑島特色雜貨,並與在地商家合作開發伴手禮,也將過往渡輪停駛後的閒置站體改造成「Koshiki Terrace」,希望這個販售斷崖觀光船票,還提供麵包、土產,以及在地食材餐飲的「甑島露台」,能為地方引進光源、帶入收益。儘管這些事業看似因應觀光客需求而生,山下賢太卻很清楚知道,發展觀光的目的是要以外部資源維繫島上日常生活風貌。

用「麻煩的事」重啟商店街凝聚力的天空之城保育園

Vol.119 作者 / 周睦怡(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天空之城保育園與一般保育園很不同的,是透過實作探索SDGs目標和城鄉共好的方法和可能性,保育園不只是保育園,而是古川理沙園長鋪建美好生活藍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其中學習成長的孩子,更是重要的參與者而不只是配角。園長在其他地方也開設了餐廳、在地物產店及網路商店,餐廳每兩週換一次菜單,販售運用當地當季物產所製作的餐點,這些不同的事業都有個共同點:「都是麻煩的事情」。

養殖業的女性先鋒:深川沙央里與她的女力永續公司

Vol.119 作者 / 周睦怡(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深川沙央里社長以自身為實驗,走出一條水產業界獨特的女性創業之路。她始終忠於永續的原則,心懷對大自然的感恩,考量到地方社群、環境和產業共同的福祉,希望能找到讓大家一起好好生活的方式。創業的成果也不藏私地與預備開展事業的伙伴們分享,希望能有更多企業能提供「好」的工作,用「友善」的方式進行養殖和生產。替天草地區的未來,留下後代子孫也能美好生活的豐沛資產。

從「鹿教湯溫泉」看日本溫泉文化與森林療癒發展

Vol.117 作者 / 童靜瑩(屏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森林浴、泡溫泉向來都是一般民眾心目中能夠放鬆身心、促進健康的活動。受日本「森林療癒」的風潮影響,近年來臺灣的臺灣公私有林地也陸續發展健康休閒或身心放鬆式森林療癒(育)遊程。本文將介紹日本如何將傳統的復健療養文化加入現代科學佐證,將森林浴和森林療癒推廣成國民休閒保健活動,也提供臺灣在探討多元運用山林資源議題時的參考。

用開店為地方注入元氣:串起移居支持系統的「鯨魚的鬍鬚」

Vol.114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東彼杵人事物公社」的行動核心就是透過營造價值,具體展現在地活化的可能路徑,才能說服大家扯斷心裡那條繩索,一起突破盲點邁向前路。一開始公社的行動偏重於硬體建設,致力將空屋翻修成店鋪,以漸少空屋率;而後逐漸透過實體據點和虛擬網站的經營,挖掘在地甚少為外界所知的人物和故事,不僅對外傳播地方的魅力,也串聯社區內外的人事物,打造移住者的支持軟體系統。

鑿出地方的「光」:以社群之力打造永續觀光的嬉野茶時(上)

Vol.114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我們想的不是以量取勝,而是希望能以質取勝。」在日本,同時擁有溫泉、茶葉、陶瓷產業文化的地方十分稀少,珍視與共享這樣的地方資源是「嬉野茶時」參與者的信念。「我們在舉辦活動前一定會跟大家分享這樣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我們這群住在嬉野的人自己發想與行動,把嬉野的美好傳達給外界。」由參與者自己動手動腦投入的原因,是「我們希望能夠重新去思考所在的這個地方的價值,找出這裡才有的特色、專屬這裡的東西,然後持續提高它的魅力,希望能夠孕育出嬉野獨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