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123 發刊

目次

社會創新.行動中

Jalan路——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作者 / 童靜瑩(屏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對於山區居民來說,這些可及性低的道路,既成為部落保有自身特色的屏障,也是內部獨享共有知識/回憶的管道。另一方面,在觀光旅遊的框架下,機動交通工具進入困難的路徑成為一種更貼近自然的冒險、探險、尋幽指標。有些路徑經過規劃與優化已經成為轉入觀光市場的先鋒,但還有些地方正處於保有宜居部落生活品質的前提下,由居民及在地業者嘗試導入小眾遊客體驗。

社會創新.行動中

回顧老照片,鋪成未來路(下)

作者 / 鄭百騰(屏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助理)、來義部落文健站

影像寫真紀錄的功能,讓vuvu們能夠直接跨越圖說文字的束縛,透過自己的鮮明記憶和生活經驗,娓娓地說出其中的點點滴滴來還原時代場景,使得一片片宛如從拼圖脫落的影像,得以重新鑲嵌在部落的時間、文化與空間之中,成為族人當前生活的養分、進一步構築未來的基礎,並且讓外界能對這些舊影像有更完整的認識與理解。

社會創新.行動中

我與我們:異同並存的部落報拼圖(上)

作者 / 唐淑惠、劉家銘、曾子郡、金雯雯、李瑞源

人社實踐計畫執行至今,大學團隊與地方連結的過程中,地方刊物也經常作為雙方協作的一種方式,其中持續進行最久的是由暨大團隊和眉溪部落合作的《眉溪報導》(2015-2020)。先前在編纂《島嶼習作: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行動紀實》一書時,曾有幸邀請《眉溪報導》的執行團隊,實際分享他們在編輯發刊期間的所見所思所惱;團隊成員亦發揮創意,用接棒書寫的方式介紹自己,並進一步述說透過參與部落報,自己如何與居民互動,重新認識部落、甚至從我變成我們的經驗。

他山之石

當設計走進地方: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所池田美奈子老師分享側記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當設計走進地方,激盪出的火花與攜手合作的成果,絕非僅止於賣店裡外觀設計精美的物產、生活空間中宜人舒適的景觀,更重要的是在地方日常的韻律中,透過設想和計畫來調和人與人、人與土地、人與萬物,進而尋找出和諧共生的永續運作新模式。這或許也才是池田老師任職的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所,創設未來共生設計課程,鼓勵師生走入地方、進行社會實踐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