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會創新.行動中

從社區參與開展涉世學術的行動研究

Vol.15 作者 / 方雅慧

大學的教育工作中包含教學、研究與服務,近年來強調「學術研習」和「社區服務」結合,處理各樣社會或環境議題,讓學生透過服務培養批判思維與自我反思能力,才有機會拓開跨領域與跨界的教與學,開展涉世學術的空間。

以社會實踐為職志的研究之舞

Vol.14 作者 / 鍾怡婷

面對以社會實踐為最終目標,而非單以描繪社會圖像做為終點的研究計畫,就像是一場舞,既要掌握自己的節奏和步伐,也要與共舞者協調彼此的移動與感受。成大團隊透過在2014年的盛夏於嶺南社區的實做行動,逐步建立行動背後的理論邏輯,一方面認為要讓小農經濟逃脫結構性的雙重擠壓,必須重新建立農與自然的連結,並重新鑲嵌進社會關係之中;二方面,也發現嶺南及週邊山村仍保有資源永續利用的在地運作邏輯,如何讓這樣的傳統與現在及未來連結,是下一步的行動原則。期待這場以「社區經濟」做為主旋律的舞蹈能不斷延續,憑藉它的節奏來邁出踏實舞步。

嶺南的環境與土地作為社區經濟中的共同資源*

Vol.14 作者 / 蕭惠中

土地與其上的各種環境資源,毫無疑問的是人類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以Gibson-Graham(2006 & Gibson-Graham etc. 2013)的社區經濟觀點觀之,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共同資源(commons) 。在成大團隊與嶺南社區共同參與的社會實踐道路上,除了聚焦「創造收入、收益回饋、創建公基金、青年回鄉」等議題之外,生態環境的品質以及土地的產權狀況也是關注焦點,因為後者亦直接影響了在地農業發展與青年進鄉或回鄉發展的可能性。本文呈現成大團隊的嶺南小組,從社區經濟中對於共同資源的關切角度,對既今所觀察到的嶺南農業生態環境與土地產權之議題所進行的反思,以及對後續行動所帶來的啟發。這一場實踐與研究之舞,從多元的面向,圍繞著社區經濟的主旋律,同步展開。

「在地老化」芻議

Vol.13 作者 / 蔡嘉信

面對水沙連地區最基本的生活單元──社區──暨大人社計畫要如何施展?從籃城社區來看,可先從一些提問和想像開始!「老人照顧」在籃城社區有穩定的人力組織與推展成效,我們應可在這個基礎上思考「在地老化」及「社區照顧老人」的可能。

好伴共同空間與舊城區地域營造的個案分析

Vol.12 作者 / 邱嘉緣、張珮綺、陳東升

共同工作空間是一種新興的空間型態。好伴共同工作空間的概念是廣義的,可以是建築物內部的共同空間、可以是一個社區、也可以是一個城市。這些交疊的共同工作空間,促進更多的居民合作和公共參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使公民社會的基礎更加強健。

嶺南社區 蓋一座柴燒麵包窯

Vol.12 作者 / 林文浹

如何讓龍眼重新被建構為區域產業文化圖像?如何提升地方對產業發展的公共治理及認同感?成大團隊與嶺南社區發展協會藉辦理「2014嶺南龍眼節」的機會,嘗試建構一座柴燒麵包窯,希冀透過此設施的建構,開展出嶺南社區經濟另類實踐的可能,也希望能透過公共參與的操作過程,開啟居民對於龍眼產業朝向多樣化發展的想像,促發社區經濟共同體的建構、社區增能培力的目標。

來去農村住一夏之嶺南社區工作假期 序章

Vol.10 作者 / 成大團隊

成大團隊在這段暑夏時光裡,與東山區嶺南里的居民共同策畫了一系列工作假期活動,這一方面是為8月中旬的龍眼節進行籌備工作;二方面是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及認識這個季節的農村生活,尤其是針對大專院校的青年學子,這是一個開啟他們走進台南淺山地帶以果樹為生計之農鄉的序章。

不完美的人和甚好的世界:政大烏來樂酷遠距數學教學計畫

Vol.09 作者 / 曾正男

不完美的人隨處可見,但若能努力不懈,不完美的人群也能營造出甚好的世界,這是創造論的真諦。政大團隊透過烏來樂酷計畫,任用數學怪咖彩漳,摸索如何能用最經濟的方式,幫偏鄉孩童打造合適的數學教材。樂酷團隊證明,以網路將都市的教學資源帶進鄉村,確實可行。未來將擴大實驗場域和規模,繼續思考如何提供適切的制度,讓遠距教學的師資得以在偏鄉永續。

發刊詞

Vol.01 創刊號 作者 / 陳東升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的創辦與發行,主要目的是提供參與計畫的夥伴一個彼此交流創新觀念和資訊的平台,並且透過這個平台和大專院校師生、社會大眾分享四國大學創新實團隊的推動近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