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會創新.行動中

對於烏來觀光飯店開發的思考

Vol.19 社區設計 作者 / 蔡侑霖

2015年3月,北福溫泉飯店提出至烏來部落設址的規劃。政大樂酷團隊身為部落的協力合作者,希望能以研究者和溝通平台的角色出發,蒐集相關資訊與研究文獻,提供給族人作為後續討論與決策之參考,也和社會大眾一起思考這類大型觀光飯店開發是否有助於烏來的後續發展。

歷史區域社區生活環境營造之研究—以銀同駐地平台媒合在地參與為例

Vol.18 在地參與 作者 / 黃一中

在老城區裡,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產,從中可以細讀都市的紋理脈絡。但也因為都市的變遷,使街廓中出現了不少廢棄閒置空間,影響民眾的生活。成大團隊藉由駐點工作室與社區的合作,從整理社區環境出發,帶動居民、店家之間的交流,也牽引出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與氛圍。

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二部曲

Vol.17 公共服務 作者 / 蔡侑霖

「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在政大團隊的經營下,成為當地婦女分享、交流織藝與日常生活的場域。從中可以觀察到社區自發力量的生成,並培養出有別於生產活動的「玩耍」氛圍;進而重新思考在地手藝分享所具有的意涵,以及在異族觀光與文化產業的商品化發展之外,傳承傳統工藝的另類可能性。

協力治理的實踐:「埔里研究會」環境清潔議題的行動分析

Vol.17 公共服務 作者 / 陳文學*、張力亞**

協力治理的過程中,「網絡促進者」的角色至關重要。以暨大主導的埔里研究會為例,大學建構的對話平台因為無官方色彩,使地方公共議題能被充分討論,增進行動者之間的溝通。並透過固定時段的聚會討論,讓關心環境議題的公民、社團組織與既有的議題行動者對話,瞭解各自的作法與結構限制,繼而共同策劃集體行動方案。

人社創新資料庫:來這裡找點子

Vol.16 作者 / 新作坊

自己的國家/社會/社區/部落/文化……自己救,公民意識近年快速高漲,國外許多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創新觀念與作法,也開始引入台灣,讓愈來愈多人想要挺身而出,捲起袖子做些事。但是許多人根本不知從何下手,拜估狗大神不見得靈光,身邊也沒有人可以指點。那麼熱血如你,該怎麼知道其他人怎麼做呢?

秀姑巒溪玉里稻作田野紀實

Vol.16 作者 / 蘇羿如

玉里是花東縱谷最大的米鄉,其知名度十分有限。透過產地認證制度,開創出玉里米在稻米市場的辨識度,形塑地方特色,從而產生地方認同的效應,這也使得玉里從地理位置上的一個地名,逐漸朝向和池上、富里一樣,成為台灣稻米的另一代言者。

終身學習城鎮與社區教育發展

Vol.15 作者 / 洪子鑫

終身學習理念逐漸被視為一種重要之人力資本理論,以回應經濟需求與勞動市場所需的必備技能,學習與生活連繫可從家庭、學校、社區的人際互動基礎,產生社群成員的觀點,建立社區與終身學習的關聯。

從社區參與開展涉世學術的行動研究

Vol.15 作者 / 方雅慧

大學的教育工作中包含教學、研究與服務,近年來強調「學術研習」和「社區服務」結合,處理各樣社會或環境議題,讓學生透過服務培養批判思維與自我反思能力,才有機會拓開跨領域與跨界的教與學,開展涉世學術的空間。

以社會實踐為職志的研究之舞

Vol.14 作者 / 鍾怡婷

面對以社會實踐為最終目標,而非單以描繪社會圖像做為終點的研究計畫,就像是一場舞,既要掌握自己的節奏和步伐,也要與共舞者協調彼此的移動與感受。成大團隊透過在2014年的盛夏於嶺南社區的實做行動,逐步建立行動背後的理論邏輯,一方面認為要讓小農經濟逃脫結構性的雙重擠壓,必須重新建立農與自然的連結,並重新鑲嵌進社會關係之中;二方面,也發現嶺南及週邊山村仍保有資源永續利用的在地運作邏輯,如何讓這樣的傳統與現在及未來連結,是下一步的行動原則。期待這場以「社區經濟」做為主旋律的舞蹈能不斷延續,憑藉它的節奏來邁出踏實舞步。

嶺南的環境與土地作為社區經濟中的共同資源*

Vol.14 作者 / 蕭惠中

土地與其上的各種環境資源,毫無疑問的是人類社會發展重要的基礎,以Gibson-Graham(2006 & Gibson-Graham etc. 2013)的社區經濟觀點觀之,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共同資源(commons) 。在成大團隊與嶺南社區共同參與的社會實踐道路上,除了聚焦「創造收入、收益回饋、創建公基金、青年回鄉」等議題之外,生態環境的品質以及土地的產權狀況也是關注焦點,因為後者亦直接影響了在地農業發展與青年進鄉或回鄉發展的可能性。本文呈現成大團隊的嶺南小組,從社區經濟中對於共同資源的關切角度,對既今所觀察到的嶺南農業生態環境與土地產權之議題所進行的反思,以及對後續行動所帶來的啟發。這一場實踐與研究之舞,從多元的面向,圍繞著社區經濟的主旋律,同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