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821

文章分享:


埔里小鎮空污減量行動觀察

作者 / 張力亞

時序即將進入秋天季節。往年這個時間點,埔里PM2.5空污問題也開始步入高風險的時期。果不其然,自9月1日至23日期間,埔里平均每日PM2.5濃度 (μg/m3),共有11天高於環保署規定的第4級(36-41),其中9月20-22日三天,PM2.5濃度日平均值更突破50(μg/m3)。長期暴露在這種環境之中,對於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老年人與孩童,是有嚴重的生活健康影響。當然,這種空氣品質,對於一個素有「好山、好水、好空氣」名氣,且積極發展觀光旅遊的小鎮,無疑是一大警訊。

PM2.5空污的問題,對於埔里而言,其實不算陌生。如同前兩期電子報的介紹,自2014年底起,即有一群社區媽媽開始關注這項問題,並且成立非正式的「埔里pm2.5空污減量自救會」。期間歷經宣導、遊說的過程,在埔里地區其實逐步引起一些利害關係人的關注,當然也包含政府部門。其中,埔里鎮公所更曾於2015年4月18日舉辦一場的誓師遊行,嗣後更整合在地社區志工媽媽、大型醫療院所、暨南大學、中興大學等的專業人員,共同成立全台第一個以鄉鎮公所作為行動主體的「埔里空氣污染防制委員會」,作為在地推動空污減量的權責組織。不過,這個「埔里空氣污染防制委員會」,如同其他的政府臨時編組委員會一樣,在缺乏強而有力的政治領導、專責人員統籌辦理的狀況下,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內,雖然有做一些事情,例如:協助環保局在埔里的污染源稽查、宣導減燒金紙、降低中秋烤肉的污染量…等,卻因資訊的不透明,導致多數鎮民不知「它」到底做了什麼,進而產生一些疑惑。對照4月份鎮公所號召鎮民的誓師遊行之勇氣與決心,似乎值得再努力。

有別於鎮公所層級政府體制運作的僵化與限制,身處民間社會的公民組織、大專院校,倒是為這個小鎮的空污做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即便面對的是一個複雜、廣泛的空污問題,仍然持續向前推動各項持續性的活動,以下將以「PM2.5南投地區空污防制宣導志工培訓工作坊(簡稱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作為案例進行觀察心得的說明。

「埔里pm2.5空污減量自救會」自成立以來,除定期召開志工會議、舉辦專家演講,也藉由自我的網絡系統,積極到社區、學校進行推廣演講。透過這些活動,其實在埔里鎮上也開始引起一些注意,過程中也發現越來越多的空污推廣工作事項。面對這樣的情勢發展,要如何招募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擴大志工的共同參與人數,其實是自救會一直在思考的課題。

為解決人力資源不足的問題,自救會與暨大人社中心開始構思「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的可能性?這項構想非常幸運的是,獲得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簡稱空保處)的大力支持,並於2015年8月22-23、29-30日,結合南門里里辦公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大埔里文創協會、南投縣導覽協會等單位,舉辦為期四天「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共吸引28位具備共同願景的夥伴,參與四天的課程,「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課程內容含括:「認識空污」、「空污與健康」、「反擊空污」、「空污戰士養成班」四大主題,並且邀請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水沙連社區醫療群、環保署空保處、埔里鎮公所清潔隊等專業人員,進行專題演講。各項主題設定與其目標想像如下:

1、「認識空污」:將以全面聚焦到在地的方式建立空污基本知識;

2、「空污與健康」:將從生活與醫學觀點談空污對人體所帶來的危害;

3、「反擊空污」:將實際探討改善策略並透過創意實踐訴求;

4、「空污戰士養成班」:將透過知識技能的整合進行實務操作與成果驗收。

綜觀這次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工作坊,筆者認為有兩項重要的內在價值:

(一)人數雖少,卻志同道合

雖然這次「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從結業人數來看,28位學員的「數量」似乎少了一點。可是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卻也召募到一些非常有心參與的夥伴,例如:埔里鎮育英國小的主任、熱心的退休教師、關心空污問題的暨大附中衛生組長、剛升大學的埔里青年、天天從草屯坐車來埔里學習的草屯熱血青年、蝴蝶生態解說員、公共社團的成員等。這些不同職業、年齡的夥伴,為什麼來參加?其實都出自於具備一顆關心埔里空氣如何減量的心。

(二)透過宣導對象的設定,構思設計宣導教案

其次,此次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特點之一,除課程學習之外,更關注夥伴們未來如何講給「社區各行各業的人」瞭解「空污這件事情」。換句話說,要培力的是,如何在人際網絡中宣導溝通,具備「通」的這樣能力。為此,工作坊設計之初即依據宣導對象的不同,規劃出「污染製造者」、「青年學子」、「菜市場婆婆媽媽們」等類型的對象,利用分組設計的方式,請學員們利用四天的學習課程知識,設計相關的宣傳道具或說帖,最終共設計3種空污減量宣導的教案,例如:

1、污染製造者:設定以汽、機車作為對象,設計出「反怠速標誌」。從認識全台污染源的角度,設計「還我好空氣桌遊初稿」(名稱暫訂)。

2、以青年學生為對象:規劃出寒假暑假的「青少年與兒童」學習營。

3、以市場購物者作為對象:規劃出兼具看板、行動演唱的「市場那卡西」宣導活動…等。

經過設身處地的情境模擬所設計而出的教案,雖然在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工作坊結束之時,並未精緻化到可操作的層次,但是這些初步的構想,則可作為自救會往後空污環境教育宣導行動的素材。然而,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工作坊的結束,代表著另一個新的起點。當然也有許多新的挑戰課題,正在迎接著自救會的夥伴們。以下將從三個層面具體說明:

(一)新成員的經營與協作??

首先,就組織經營層面而言。面對不同背景的新成員加入,自救會如何善用這些新成員的個別專長,協助其用最適當的途徑參與埔里空污減量的這項長期環境運動,其實正考驗著以「非正式志工團隊」作為運作模式的自救會夥伴們。

為了如何經營這件事情,自救會與暨大的夥伴,亦曾在工作坊結束後的例行性工作會議中提出討論。經過一番討論,最終決議朝向「內部專業分工」的模式邁進,繼而提出「行政組(包含經費管理)、新聞文宣、宣導教育…」等組別。不過更細緻的觀察,這些小組的核心成員仍是原有的志工媽媽們加以擔任,且在後續的實際運作上,除經費管理之外,其餘的運作模式仍然回歸以往。換句話說,「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之後,儘管在幾次的志工會議當中,有一兩位新的成員陸續加入討論,只是整體自救會的組織經營的能量,似乎仍舊受限。可是,即便面對這樣的現象,自救會成員們仍舊不改其志,持續推動各項工作事項,例如:協助鎮內居民進行污染源調查,參加森林好事多、內地搖滾音樂季進行「反怠速」宣導,進入國中小校園推廣空污減量的行動策略,同時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共同合辦「街頭偶巷劇」的藝術工作坊…等。

(二)從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看到公部門依法行政的保守心態

其次,進行一系列的「空污特攻隊志工培訓」之後,這些志工未來能否作為公部門(特別是缺乏人力、物力的鄉鎮市公所)進行空污減量推廣宣導、倡議的種子?其實引發一些爭論。這個問題,可分「合法性、適當性」兩個層次來看。

從合法性而言。在培訓工作坊規劃之初,自救會在與鎮公所承辦人員討論「志工後續宣導」事宜時,就曾針對此項問題進行討論。公所人員指出:假如未來這些志工都要到鄰里、社區、學校做宣導,請問他們都是環保署認證的「環境教育人員」嗎?假如不是,合法性為何?這是個好的問題。確實,這次「空污防制宣導志工培訓工作坊」主辦單位是暨南大學人社研究中心,它並不具有「環境教育人員」認證的權責。此外,現今的環境保護相關志工制度,也尚未有「空氣污染防制宣導志工」這項。申言之,從合法性來,此次培訓出的志工當然不具環境教育人員的資格,這點無庸置疑。

不過,未經合法認證的志工,難道就不能協助做推廣宣導嗎?這是個「適當性」的問題。從嚴格的教育推廣來看,沒有經過國家專業單位認證的「志工」,確實不具備合法性的「教師、講師」資格,因此擔負教育推廣這項較正式的工作時,當然也不太適當,這點我想多數人應該可以理解。

不過,從「公民責任」且「志願服務」的層面來看。面對環境污染的問題,有一群人們,在現有制度結構不彰的情況下,透過「自學」(包含:邀請專家講授、網路資料閱讀)方式,培養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繼而組織起來進行非正式的「意識推廣倡議」,鼓勵大家重視問題並且呼籲大家對空污減量行動盡一份微薄心力?難道都不被允許、包容嗎?再者,公部門在空污減量推廣這件事情中,假如要從「合法性」角度,排除其他志工的參與,請問公部門(特別是鄉鎮市公所)到底有多少人力、能力呢?這其實凸顯出政府治理「依法行政」的保守現實。很不幸的,「這件現象」在看似對空污減量這件事情有積極作為(不僅號召鎮民上街頭遊行、成立空污減量防制委員會)的埔里鎮公所,確實存在。

綜上,筆者認為:空污減量的志工,現階段雖然不具備制度上的「合法性」,但是他卻存在著生活面的「適當性」。當前是一個「分享治理」的時代,當政府在治理過程中遇到積極行動且負責任的公民團體時,應當積極敞開雙手,建構雙方協力合作的平台,並且協助公民團體在現有法規的框架下,進行行動的策劃與執行,如此才能有助於城鎮各項問題的解決。

在一個民主治理的生活環境中,人民的知識學習業已跳脫以往學院模式,可以運用各種網路科技資訊以及個人的生活經驗(默會知識\在地知識),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的時代變革,為官者應該自覺、自知,以及自重。

不過慶幸的是,面對鄉鎮市公所時而積極時而故步自封的治理心態,致使空污減量這件事情在推動上有一定的困難度。但是,埔里許多民間的公民團體並未被擊倒,仍然持續在夾縫中尋找各種可能性。期盼透過持續性的基層倡議,慢慢累積城鎮內部更多參與生活中空污減量的能量,為這個城鎮的好空氣,盡一份心力。而且,空污防制宣導志工合法化的問題,也已列入環保署內部的政策議程,期盼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將其建置,作為協助政府推動空污減量的民間夥伴。

從埔里這次辦理「空污志工培訓工作坊」的經驗,筆者認為:「基層公民社會的韌性」,其實才是回應全球氣候變遷、扭轉環境災難最重要的基石。這部分值得我們一起繼續努力。


本文亦刊載於《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電子報》,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