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會創新.行動中

花東縱谷稻作產區家庭農戶(自產自銷戶)的生存處境與策略研究

Vol.21 作者 / 吳勁毅、徐肇尉

玉里、富里、池上、關山,是位於花東縱谷中的稻米產出鄉鎮,這裡的自產自銷農戶,在經營策略上由於受惠於地理品牌認證,大都擁有穩定客戶;與地方傳統之農會或米廠等通路之間亦有合作,是另一個風險緩衝的選項。本文以家庭農戶為農業經營的基本單元,討論如何建立讓青年回流鄉村的有效作為。

東山嶺南社區龍眼窯博物館的誕生

Vol.20 作者 / 林文浹

社區發起建造一座龍眼窯博物館的動機,源自於對在地烘焙產業文化的強烈認同及保存觀念,認為社區應透過博物館的建置能完整地呈現及保存龍眼窯的生命史,也藉此能真實性反映早期嶺南常民生活文化的內涵,更期許能加深在地民眾對傳統龍眼產業文化的認同感,進而推動後續地方發展的可能。

成為活力的來源——籃城公園菜園的動員行動

Vol.20 作者 / 吳宗澤、張晴雯

「在公園種菜」的發想,是基於創造社區共有財的概念,試著找出社區自給自足的可能性。同時也藉此引入樸門農法(Permaculture),創造友善耕作的環境,打造可食地景。在過程中也透過與居民的互動和對話、協力分工,和社區一起動起來。

對於烏來觀光飯店開發的思考

Vol.19 社區設計 作者 / 蔡侑霖

2015年3月,北福溫泉飯店提出至烏來部落設址的規劃。政大樂酷團隊身為部落的協力合作者,希望能以研究者和溝通平台的角色出發,蒐集相關資訊與研究文獻,提供給族人作為後續討論與決策之參考,也和社會大眾一起思考這類大型觀光飯店開發是否有助於烏來的後續發展。

歷史區域社區生活環境營造之研究—以銀同駐地平台媒合在地參與為例

Vol.18 在地參與 作者 / 黃一中

在老城區裡,蘊藏著豐富的文化資產,從中可以細讀都市的紋理脈絡。但也因為都市的變遷,使街廓中出現了不少廢棄閒置空間,影響民眾的生活。成大團隊藉由駐點工作室與社區的合作,從整理社區環境出發,帶動居民、店家之間的交流,也牽引出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與氛圍。

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二部曲

Vol.17 公共服務 作者 / 蔡侑霖

「烏來老屋手工小作坊」在政大團隊的經營下,成為當地婦女分享、交流織藝與日常生活的場域。從中可以觀察到社區自發力量的生成,並培養出有別於生產活動的「玩耍」氛圍;進而重新思考在地手藝分享所具有的意涵,以及在異族觀光與文化產業的商品化發展之外,傳承傳統工藝的另類可能性。

協力治理的實踐:「埔里研究會」環境清潔議題的行動分析

Vol.17 公共服務 作者 / 陳文學*、張力亞**

協力治理的過程中,「網絡促進者」的角色至關重要。以暨大主導的埔里研究會為例,大學建構的對話平台因為無官方色彩,使地方公共議題能被充分討論,增進行動者之間的溝通。並透過固定時段的聚會討論,讓關心環境議題的公民、社團組織與既有的議題行動者對話,瞭解各自的作法與結構限制,繼而共同策劃集體行動方案。

人社創新資料庫:來這裡找點子

Vol.16 作者 / 新作坊

自己的國家/社會/社區/部落/文化……自己救,公民意識近年快速高漲,國外許多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的創新觀念與作法,也開始引入台灣,讓愈來愈多人想要挺身而出,捲起袖子做些事。但是許多人根本不知從何下手,拜估狗大神不見得靈光,身邊也沒有人可以指點。那麼熱血如你,該怎麼知道其他人怎麼做呢?

秀姑巒溪玉里稻作田野紀實

Vol.16 作者 / 蘇羿如

玉里是花東縱谷最大的米鄉,其知名度十分有限。透過產地認證制度,開創出玉里米在稻米市場的辨識度,形塑地方特色,從而產生地方認同的效應,這也使得玉里從地理位置上的一個地名,逐漸朝向和池上、富里一樣,成為台灣稻米的另一代言者。

終身學習城鎮與社區教育發展

Vol.15 作者 / 洪子鑫

終身學習理念逐漸被視為一種重要之人力資本理論,以回應經濟需求與勞動市場所需的必備技能,學習與生活連繫可從家庭、學校、社區的人際互動基礎,產生社群成員的觀點,建立社區與終身學習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