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159

文章分享:


高山部落服務學習課程紀要

作者 / 賴富庭


圖:服務學習的同學們利用調查的空檔,由在地青年帶領,在部落內進行環境清潔整理,打掃地點為部落內主要通道或坡度陡峭、長輩們平時不易維護的公共空間。

豐濱鄉磯崎村,風景秀麗、依山傍海,浪漫的月牙灣鑲嵌在海岸山脈邊上,像極了美人香頸上雪白珍珠項鍊的弧線。多數人對於磯崎的印象,不外乎是烤飛魚、飛魚卵香腸、偶像劇的拍攝地、海濱戲水沖浪聖地;更多的是台11線上飛馳而過嘈雜擾人的重型機車、滿載遊客佔滿馬路的遊覽車,多數人看不見的,是這些看似華麗表象底下、在地深刻的煩惱與憂愁。

磯崎村族群組成多元,阿美族、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布農族的族群組成,使文化彼此影響、交雜,呈現豐富的文化風貌;然而公共資源的分配不均、交通不便、醫療資源缺乏、就業機會稀少等問題,使得青壯年人口不斷外流,村內長住人口多半剩下五十歲以上的長輩以及十五歲以下的少年。

高山部落,一個位在磯崎村最南端、由布農族與少數阿美族所組成的小小部落,戶數僅有約三十戶、長住人口不到二十人,從台11線算起到有家戶的最高點,垂直高度落差超過四十公尺,居民多以簡單的農業為生,早期有榮民組成的林業資源開發隊進入,開採因垂直高度變化大而孕育出的豐富林相,隨著林業資源開採結束與開發隊的榮民老伯伯凋零,小小的部落也逐漸歸於平靜。


圖:在地青年合作對象小馬向黃盈豪老師以及同學們解說高山部落人文地理環境,包括主要植物種類以及布農族傳統家屋砌石工法。照片中可見部落內主要通道坡度高度落差極大,後方高舉雙手者為部落媽媽,開心地向大家打招呼。

由於缺乏妥適的公共資源以及醫療照護,使得高山部落居民的平均餘命相較於其他部落明顯偏低,目前僅有一位女性超過六十歲,其餘落在五十到五十七歲左右,再來就只有學齡前的幼童與國小學童。走在部落內常常可以看見家戶前的空地堆置不少廢棄物、空瓶等,也可看見地上有燃燒廢棄物後留下的灰燼,空氣中飄散夾雜戴奧辛的燒焦味,說到這裡可別以為居民們懶惰、或者是沒有環保概念,而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垃圾車繞行至高山部落的時間是下午四點半,殊不知這個時間點正是農人們趕在太陽下山以前,將農事收尾的重要時刻;再者,要將近六十歲的長輩們拎著垃圾、在部落內動輒四、五十度的坡度上上下下追趕垃圾車,困難度根本奧運等級,又因為垃圾不落地的政策,沒有因地制宜設置垃圾子車,居民們只好將垃圾暫時堆放於家門口,待適當時機再伺機清運。

既然公部門的資源分配不均,政策與規則也無法完全契合在地需求,那就自己的部落自己救吧。甫從軍職退伍的在地青年、同時也是人創計畫的合作對象小馬,長期在地方付出、照顧長者,也利用每週六真耶穌教會聚會的時間,進行老人的陪伴與關懷。現在更加上新生代的小鮮肉Kalang、恩忠等人,形成一股青年關懷家鄉、返鄉付出的原動力,配合旅居花蓮市、隨時可以支援作戰的旅外青年,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這群年輕人將會為高山部落帶來大幅度的改變。


圖:學生們與部落長輩、小朋友們相見歡,除了說明這次學習的目的跟內容以外,也透過小遊戲互動消除部落長輩們緊張與害羞的情緒,拉進彼此的距離並進行寄宿家庭的配對。

但是,自己的部落自己救、自己的需求自己滿足,而這些需求究竟是什麼呢?又該如何救?青年返鄉要將戰力貢獻在哪些面向?這些問題我們會一一探索、釐清,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這學期(105-1)人創計畫團隊教師黃盈豪,將服務學習課程帶入高山部落,以社工系專業與專長進行高山部落家戶基礎資料調查,包括家庭成員、人口數、族群遷移過程、個人需求以及健康狀況等資料,挨家挨戶一一記錄,小部落有小部落的好處,可以深入仔細的調查。本次服務學習的學生大部分在上個學期的「文化學習」課程中,已經跟部落長輩們建立深厚的情感連結,沒有陌生的感覺,反而是孩子們回到家裡的那種溫馨感。在高山部落這個人口數與狗口數接近一比一的地方,守在部落入口的當然是活蹦亂跳的狗狗,在學生們抵達的第一時間便盡責的報訊息,由五隻狗組成的五部合音也是讓人有點吃不消,不過也因為如此,小小的部落頓時熱鬧起來,剪成巴西球星羅納度髮型的小弟弟掛著鼻涕衝過來,熱情的迎賓。急急忙忙扛著自己種的有機無毒柳丁、葡萄柚趕來迎接學生的是Tiang叔叔,每次都提供自家前庭當作討論以及用餐的場所,也熱情提供房間當寄宿家庭,帥氣粗獷的外型卻有著非常害羞的個性。總是戴著帥氣黃色墨鏡的Ubus叔叔,原來不是因為耍帥,而是保護受過傷的眼睛。左腳纏著厚厚紗布的Tilu叔叔,也撐著助行器,從部落五樓慢慢走下來跟大家打招呼。

透過課程進行家戶調查的安排,讓學生進入場域實作,除了資料蒐集的任務和社工專業的訓練以外,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對部落長輩們的陪伴,在逐漸變強的東北季風中帶來一絲溫暖,對於平時孩子不在身邊的老人家來說,學生的到來,為往常平靜而寂寥的生活多添了一絲慰藉。學生們也在學習跟調查的過程中,為部落以及寄宿家庭做環境整潔的打掃,這不只是服務,而是對於部落以及長輩願意接納學生進場的感謝。小馬說,對長輩們的關懷,必須要在日常生活的接觸中發現個別的需求,以及最難發現與理解的心理狀態。高山部落就是因為小、人口也少,所以年輕人更需要付出,把老人跟小孩照顧好,Tilu叔叔受傷前是野外工事達人,在一次作業中不慎傷了右腳掌,經過幾次的大手術跟麻醉以後,尚未完全恢復,原本的生活步調以及工作全部停擺,可想而知對人的打擊有多大,也因為活動能力受限,長久下來整體健康狀況也受到影響;於是小馬配合高山森林基地的建置需要,請Tilu叔叔幫忙製作動物模型,用五節芒跟鐵絲,製作出栩栩如生的山豬,透過手工藝的施展,填補休養身體時的空虛以及療癒創傷的心理狀態。Tilu叔叔說,再給他多一點時間,森林基地就可以變成動物園了,邊說臉上邊透著飛揚的神采,眼神重新亮了起來。


圖:與手藝精湛的Tilu叔叔和剛完成的山豬作品合影,學生們對於栩栩如生的山豬及Tilu叔叔的巧手均讚歎不已。

這次的家戶基礎調查將會是後續行動的破口,先把在地需求以及地區特性搞清楚以後,讓正在醞釀集結的青年力量,找到可以施展的方向。除了對長輩的照顧與關懷以外,更重要的是結合在地居民以及返鄉青年的專長,整合出適合在地的經濟產業模式,包括有機農業、森林基地、自然資源應用、手工藝技術等,讓留在部落內的長輩們也可以一起參與。捲動並邀請部落長輩參與的重點在於,參與這些工作除了增加經濟收入來源以外,更重要的是只要有事情做,人就不容易生病,當長輩們感受被需要、被重視,身心也會相對地保持健康狀態。當經濟模式穩固以後,才能讓青年返鄉的拉力更為強大,對家鄉的關懷跟熱情容易引燃,同時也很容易被消磨,所以必須要先解決生計問題,年輕人才能夠回得來,而有了青壯年在部落裡,公共事務、長幼照顧、產業結構等問題才有解決的機會。

高山部落的成員在農曆新年時,旅外人口都會返鄉參加部落聚會,屆時會趁此機會,將本次課程的調查結果向大家報告,包括在地基礎資訊、長輩們的健康狀況或疾病、現階段的需求等,進而引起大家的共鳴與凝聚共識,一起討論如何為家鄉盡一份心力,捲動與串聯更多部落成員的參與及關注,回應長輩們的需求,讓家鄉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