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72 發刊

目次

社會創新.行動中

大學團隊與社區伙伴的共學共作雙人舞——「社會參與藝術」實驗在鹽埕

作者 / 林晏渟(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攝影 / 陳姵㚬(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研究助理)

過渡社區的中高齡居民能否展現出公共意識,成為社區創生的能量呢?中山大學人社團隊於2018年七月開始推動舊港區的實踐工作,與在地社區夥伴合作、設立駐點基地的同時,也逐步發展適合當地民情的調查和參與方式,希望能傳承在地記憶與智識,鼓勵公眾表達及社會參與能力。

社會創新.行動中

當藝術遇到社區:藝術進入鹽埕的在地意象與反思(上)

作者 / 宋威穎(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阮敬瑩(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鹽埕區,一直以來都是廣受藝術家青睞的創作基地,然而當藝術進入社區之後,藝術發展如何與在地民眾對話?藝術創作如何才能與在地融合?中山團隊與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嘗試討論「以藝術為主軸發展地方創生的可能策略」,思考如何讓藝術美學概念進入社區,並拉近和民眾之間的距離。

社會創新.行動中

【鹽埕抒憶】敲打回憶的在地文藝復興之旅

作者 / 郭泓鑫(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兼任助理)、林晏渟(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臺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而在這次【鹽埕抒憶:在地文藝復興】金工工作坊中,街道上出現一群蒐集在地好物的人們,於遊戲中共同分享他們記憶裡的鹽埕風光美景。不論是本地或外地的參與者,在相互補充鹽埕印象的過程中,不僅開啟對話的空間,也使得過去與現在的鹽埕交織成一幅美麗的風景。

他山之石

龍谷大學見學記Ⅱ:教授當社長 綠能活化淡路島

作者 / 郭怡棻

從大型的太陽能發電設施,到社區型的小水力發電設備,實際走訪龍谷大學與洲本市合作的教學實踐場域,可以觀察到大學和地方協作的角色,除了專業知識提供者,竟然也可以這麼靈活,如同高橋科長所言,建立像PS洲本這樣致力於地區貢獻的企業,可以不受計畫結束、主事者更替的影響,持續提供資金、構想、執行層面的支援,是非常難能可貴,也值得臺灣的大學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