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4014

文章分享:


龍谷大學見學記Ⅱ:教授當社長 綠能活化淡路島

作者 / 郭怡棻

位於日本東邊的淡路島,是瀨戶內海上的第一大島,南北各以跨海大橋銜接本州京阪神地區與德島,為聯絡本州與四國的交通要道。由於氣候少雨,也乏大川長河流經,當地居民自古就有挖鑿埤塘(ため池)蓄水灌溉的傳統,並影響了管理埤塘水利運用的組織「田主」的形成。時至今日,淡路島還留有大大小小二萬三千多口埤塘,數量高居日本第一!

這幾年,波光粼粼的埤塘湖面開始出現一片片如巧克力塊的漂浮式太陽能光電板,每日源源不絕地生產綠電。這裡的綠電收益並非流向大型電力公司或是私人口袋中,而是能回饋地方,用於在地需求,帶動地方經濟的循環發展。更出人意料的,在淡路島推動這種「地域貢獻型」綠電產業者,竟然是一家由大學教授擔任社長(而且未支薪)的社會企業。究竟大學教授為何跨足綠能產業?他又如何能說服田主、居民、地方政府和金融機關攜手合作?他所屬的大學又在其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圖:三木田大池漂浮式太陽能發電站。

總務省扮推手,促成大學與地方合作

今年(2019)5月,拜訪龍谷大學政策學部的隔日,我們一行人一早從京都驅車前往兵庫縣洲本市。抵達時已是中午過後,車子在一處彎道旁緩緩停下,下車後眼前是一片開闊如鏡,映照山影天光的大水池。站在埤塘前揮手迎接我們的是高橋壱科長,他任職於洲本市企劃情報部,負責「域學合作」相關業務。隨後就由高橋科長向我們介紹洲本市與龍谷大學合作的經過,還有太陽能發電事業的營運情況。

位居淡路島中段的洲本市,以製造業及商業為主,人口約四十四萬人,高齡人口比率為35.1%。面對人口減少、經濟衰退的嚴峻挑戰,兵庫縣政府從2011年開始推動打造淡路島成為「環境未來島」的計畫,希望透過居住與造訪人口生活的維持、再生能源的持續、農與食的永續,讓淡路島成為永續之島。在此前提下,龍谷大學與洲本市進行的「域學合作」,就是以再生能源的開發運用,作為活化地域的主要方法。

最初牽起龍谷大學與洲本市合作的緣分,是總務省在2012年推動的「域學合作」政策,希望透過經費補助的方式,鼓勵大學師生前往沒有設立大學的地區,和地方政府、社區居民與NPO合作,共同探索與解決地方課題,以此活化地域及培養地方事務人才。2013年,龍谷大學師生正式進駐洲本市後,因應在地狀況,一方面透過學生合宿型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g)課程,經由實地的訪問調查、共同勞動來拉近與居民的距離,實際了解在地需求,討論出因應方案;另方面也經由小型方案的實作,逐步和地方政府、NPO、居民組織、金融機關等搭建緊密的合作網絡,才有後續「地域貢獻型」太陽能發電事業的落實。


圖:負責洲本市「域學合作」業務的高橋壱科長。

三木田大池上種電

高橋科長說,三木田大池的太陽能發電事業竣工於2017年,每年發電量約207萬千瓦時(kWh),可供給570戶家庭一年用電,主導這項事業的是「PS洲本株式會社」。前一天在龍谷大學聽取簡報時,白石克孝教授即表明他是資本額一百萬元的 PS洲本株式會社的負責人,不過PS洲本株式會社並非營利公司,而是社會企業。他自己雖然擔任負責人,卻屬於無給職,僅公司的職員有薪水,藉此降低企業本身的必要支出,讓賣電盈餘多數能回饋洲本市。這也是因為受到同在政策學部任教,提倡社會創業且創立社會企業「PLUS SOCIAL」深尾昌峰教授影響,而選擇以社會企業的形式投入此一「域學合作」案。

高橋科長進一步補充,這項事業的執行年限包含設施建造及場地回復為二十一年,所需費用約七億日圓,其中三億由龍谷大學基於「社會責任投資」(SRI,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而出資借貸,另外四億則向當地的淡路信用金庫和淡陽信用組合申貸,讓在地資金能在地方利用與循環。每年將再生能源賣給關西電力公司後約有八千萬元的收入,扣除償還貸款、管理維運、田主回饋,盈餘全數返還洲本市作為區域活化,以及與大學合作相關業務之用。

取之於在地,用之於在地

我們問及這項事業是否有跟在地居民商討時,高橋科長表示,龍谷大學的老師與市府人員在計畫啟動時,曾多次透過町內會和居民、田主等利害關係人溝通。居民關心的問題多與自身權利密切相關,譬如裝設太陽能發電光板後,會不會有反光問題?會不會影響農業灌溉用水?會不會影響埤塘蓄洪排水等環境安全問題?以及盈餘如何回饋?經過許多次的說明與協調,並強調太陽能事業的建立是為了活化地方,並非為圖利特定企業,始獲得居民之首肯。另外,與居民討論後,從今年(2019)開始三木田大池再生能源的部分盈餘將會用於設立基金,支持學生參與洲本市的活化行動。

而在市政府這一方,由於311地震因海嘯引發福島核事故後,日本政府為了提倡再生能源,推出電力「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 Feed-in Tariff)」,帶起各地興建太陽能發電設施的風潮。市府於2013年制定「洲本市地區可再生能源活用推進條例」,使得以地區為主體,結合居民、企業、公部門與大學合作,利用地區資源推動再生能源事業有所依據。除了制度上的支持之外,「由於地區需求和大學需求並不總是一致的,所以會由市政府來協調,爭取雙赢的合作」,擔任實際執行者的高橋科長,清楚點出市府在「域學合作」中的角色。

他也特別強調,三木田大池的太陽能發電事業是取之於在地、用之於在地。建造資金由當地金融機構以優惠利率借貸,建造的公司是當地的廠商,建造後維運管理的人員是當地人。換言之,這是一項集結在地人力、物力、資金的「地域貢獻型再生能源事業」,同時這項事業不僅生產出乾淨的綠能,再生能源的獲利又能回歸到洲本市,為地方帶來經濟效益。更為重要的是背後所凝聚的地方共識,希望透過產官學金民共同永續經營洲本的理念,讓人印象深刻。


圖:龍谷大學與洲本市合作的「地域貢獻型再生能源事業」關係圖。(龍谷大學政策學部提供)

源流之鄉的綠色能源

離開三木田大池後,車子沿山而行,蜿蜒小路與千草川及竹原川屢屢錯身交會,大約過了十五分鐘之後,就會來到位於竹原水壩旁,只有四戶人家的小聚落──千草竹原。村子裡日式房舍與水田交織錯落,竹原川上游清澈的溪水流貫全村,除了作為灌溉用水,也提供下游洲本市的民生用水。當地人自豪地將自己的聚落稱為「源流之鄉 」。

接待我們的竹原町內會太田明廣會長,帶著我們緣溪而上,說明當地目前有龍谷大學、九州大學、早稻田大學、兵庫縣立大學協助聚落發展事務。其中,在洲本市打造淡路島成為「環境未來島」的構想下,加上居民們的極力爭取,龍谷大學與九州大學從2013年開始,就投入千草竹原聚落的小水力發電設施的基礎調查工作。2014年,利用竹原地區的灌溉水圳、溪流及地形高低落差特性,兩間大學的師生協助社區居民清除水道淤塞、修繕水圳,架設小型水力發電機組及儲電設備。發電機組的開關及儲電設備均設置在鄰近的民宅倉庫中。


圖:太田明廣會長(右一)說明竹原聚落水力發電概況。

太田會長說,這些發電機具材料成本約一百八十萬日圓,再生能源主要是以直流電形式傳輸,用於社區裡主要道路的LED燈照明,以及監視攝影機的電力。學生來社區時,也曾舉辦過音樂祭,邀請居民同樂,活動的電力也是利用水力發電能源。而不論是LED路燈、監視攝影機或音樂祭活動,都是學生與居民共同提案和討論的結果。


圖:龍谷大學學生在千草竹原活動。(圖片出處:淡路島千草竹原集落網站

由於社區規模小,若自行設置與維運區域內公共照明、防犯攝影機等相關設施,約需花費八十萬日圓,對居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不過透過地方政府的中介與大學的協助,建立這種取材自然的小型再生能源發電與應用系統,社區就能省去這項負擔,也能減少環境的負荷。而發電設備的日常管理維護由居民自行負責,當發電系統故障時,因技術門檻較高,仍需專業人員持續協助修復,費用則從平常政府補助社區的結餘經費中支出。


圖:由左至右分別是社區中利用再生能源的街燈、小型水力發電機、發電設備控制閥。

建構可持續性的「域學合作」

計畫總有一天會結束,補助金終有一日會用罄,如何讓大學與地方的合作能永續發展,不因計畫到期或政策改變而終止,是參與大學社會實踐工作的我們始終記掛於心的要事。我們也向高橋科長請教洲本市的作法,他回答:「建立像PS洲本這樣的致力於地區貢獻的公司和組織,就能不受公部門動向的影響,能持續提供資金等方面的支援。」

此外,透過課程進到社區的學生也會和地方建立深刻的羈絆,不少人畢業後仍與社區保持聯繫,持續回到洲本市活動。部分修過課程的學生則組成社團「OB(Old Boy)、OG(Old Girl)會」,和正在修課的學弟妹交流經驗。而曾經在大森谷地區實作的學生,甚至和居民共同成立「大森谷里山保全隊Rijin(里人)」,為推動地區的活化而努力。高橋科長也提及,未來這個社群可能會走向法人化,繼續在地方耕耘。


圖:「あわじ花山水」是竹原地區唯一的觀光農園,由當地居民一手打造,為人口稀少的「源流之鄉 」創造一個可以讓遊客放下塵憂,駐足體驗的空間。

從大型的太陽能發電設施,到社區型的小水力發電設備,實際走訪龍谷大學與洲本市合作的教學實踐場域,可以觀察到大學和地方協作的角色,除了專業知識提供者,竟然也可以這麼靈活,如同高橋科長所言,建立像PS洲本這樣致力於地區貢獻的企業,可以不受計畫結束、主事者更替的影響,持續提供資金、構想、執行層面的支援,是非常難能可貴,也值得臺灣的大學借鏡。

而從千草竹原地區與龍谷、九州大學的合作經驗來看,切合居民需求、因應社區環境、結合大學專業能力的方案,再加上居民本身想改變的積極動力,才能讓這些合作方案有機會長久運行。並在過程中滾動出地方的活力,開創在地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同時孕育參與地方事務的人才。這些大學與地方相遇共作磨合出的點點微光,不僅照亮了對方,也讓自己發熱,或許這才是「域學合作」的真諦吧。


【參考資料】

白石克孝、櫻井あかね、中村保ノ佳,2018,〈龍谷大学政策学部による域学連携の取り組み—兵庫県洲本市を事例に—(上)〉。《龍谷大学政策学論集》7(1、2):137-150。

白石克孝、櫻井あかね、中村保ノ佳,2018,〈龍谷大学政策学部による域学連携の取り組み—兵庫県洲本市を事例に—(下)〉。《龍谷大学政策学論集》8(1、2):29-46。

【延伸閱讀】

龍谷大學見學記Ⅰ:京都首創!培養地方人才的「地域公共政策士」制度

龍谷大學見學記Ⅲ:搭建「夢想城鎮創造大學」的京丹後市

龍谷大學見學記Ⅳ:學生與居民共創「龍蝨鄉之米」 守護聚落環境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