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目次
大學「做社區」的這些人與那些事
《島嶼習作》的書名正象徵著大學團隊與社區伙伴在我們的寶島上,一起面對全球化時代所帶來的考驗,勇敢迎向在地的社會、經濟與生活問題,在相互學習與合作的過程中,嘗試提出創新解方。全書將人社實踐計畫第一、二期大學團隊的研究實踐行動,依議題性質分為環境永續、社區照顧、教育創新、族群與文化四個習作主題;在各個主題中,可以見到處在不同地方社會的發展脈絡下,大學與在地社群如何盤點需求與資源,擴大公共參與,從小到大、由下而上發展出可以一起協力的方案。
別秤斤論兩買柳丁,咱賣的是一棵樹:果樹認養方案的幕後真情告白(上)
果樹一年一穫,這一年如果老天賞飯吃,收成好或許就能多存些錢,若在採收前遇到颱風等災害,儘管收成少市場價格高,卻也是「看得到吃不到」。這樣看天吃飯的心情,對於每個月初薪水就會固定匯進戶頭的我來說,根本無法想像那樣的壓力是何等巨大。 而果樹股東認股的股金,就像是提早支領的薪水一般,讓農民可以預先確保農產的去處與販售價格,也能無後顧之憂地往自己預先設想的耕作方式去照顧果園。
異托邦意義下的舊城生活美學:中區大作戰三部曲(下)
回顧三年來的議題式實境遊戲「中區大作戰」背後的設計思考,不僅幫助我們發掘既有研究主題的侷限,也讓我們更實際地思考抽象概念「舊城生活美學」對於人們的現實意義,促進理論與現實的對話。此外,實境遊戲做為行動方案,讓我們有機會打破影響力的同溫層,碰觸到過去不曾接觸臺中舊城、甚至對這地方帶有心理距離的人們。
Z世代的社區想像與戲劇實踐:高雄鹽埕《繁華攏是夢》的行動軌跡(下)
在環境劇場獨特的開放、流動的空間結構中,卻也帶來意想不到的劇場效果。在第一齣有關七賢三路亞洲藥局的故事裡,既在講述、也是表演的社區居民演員在提到過去這條路上熱鬧繁華的往事時,竟然不自覺地脫稿演出,激動地雙手比劃,開始向圍觀群眾逐一介紹鄰近公園的七賢三路發展歷史,搖身一變為在地說書人的角色。除此之外,為了順利轉換不同故事的場景,築粹劇場也透過表演手法,引導觀眾走進環境劇場的空間結構,一同參與部分的戲劇演出,打破傳統劇場看/被看的界線,甚至先前參與過工作坊的社區居民也來共襄盛舉,或多或少捲動社區場域的關係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