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會創新.行動中

走進埤仔頭市場,看見他們獨沽一味的孤味人生

Vol.88 作者 / 李明軒、余凱倫、趙芳儀、徐葆權(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成員)

在臺灣各行各業中,獨沽一味、堅持過著「孤味人生」者,不在少數。走逛在高雄左營大路旁的埤仔頭市場,我們就遇到了幾間這樣的店家,辛苦而任性的堅持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他們都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小商家,創業至今的故事也都辛苦曲折,但是他們這一輩子,就這麼不忘初心,始終獨沽一味,堅持給顧客最真的產品。

一同埕心埕行,生活中的公民參與研習紀實(上)

Vol.87 作者 / 林晏渟(臺灣大學社會系博士後研究員、前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攝影/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

公務機關若能認識並善用各種公民參與操作方法,不僅能夠了解民眾對於各項政策設施的興革意見,也讓政策推動更加貼近民眾的需求,促進多樣與包容性。2020年11月,高雄市政府公務人力發展中心委託中山大學人社實踐計畫舊港團隊策劃一場公民參與研習課程,引領學員進入實踐場域,認識開放式會議討論方式與流程,並走訪社區,瞭解由地方公民自發性參與的進度與成效。

社區最迷人之處,就是它自己長出來的樣子:專訪《十月銀座街》製作人吳亦昕

Vol.87 作者 / 林俊志(中山大學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案經理)

在我們來之前,在地人都認為銀座街其實已經「無效」(bô-hāu)了,甚至怨嘆人生。但藉由演出自己的人生故事,他們在舞台上是閃閃發亮的,為自己、為銀座街而感到驕傲。我覺得,社區最美最迷人之處,就是它自己長出來的樣子,所以我們面對場域,不管在議題還是在美學上,都避免套用、強加,而是致力於讓原本就在那裏的東西重新發光。

「是在哈囉?」哈囉市場傳統攤商的創新逆襲

Vol.87 作者 / 李明軒(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攝影 / 趙芳儀(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兼任助理)

這幾位在左營哈囉市場設攤的故事主角,都在盡自己的力量,試圖扭轉傳統市場的命運、延續傳統市場攤商的生命。他們看似很有想法,但是在這時代的洪流下,卻又對自己的努力充滿了不確定,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會不會改變什麼。他們正在做的,不是一成不變、不是坐等改變,而是主動的創新逆襲,打算讓這份創新能做多久、就是多久!

行動是最佳的良藥——「邂逅油羅溪畔」培力工作坊小記(上)

Vol.87 作者 / 黃靖玫

「我覺得行動是最佳的良藥,只有想到方案、付諸行動,在實作中持續學習與發想,才能發展出更多的成果。」多年來在成大團隊擔任助理的姵君,在臺南的淺山場域與居民們一起共學共作,發展出議題式的社群網絡,也與農友們相互培力,在環境永續的道路上持續實踐前行。

大學,就是我的實踐場域——「千手行政.行政牽手」工作坊小記

Vol.86 作者 / 郭怡棻

「支援、保護團隊的各項工作就是行政的任務。」自許在暨大校園駐點的雅婷指出,與校內行政人員的合作,從最初的衝撞到後續培養感情,再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無形中也把社會實踐的精神帶回學校。在反覆磨合的過程中,校內人員開始了解在地實踐的內容與價值。

營造大學與地方的社群力:專訪暨南大學江大樹學術副校長(下)

Vol.86 作者 / 郭怡棻

「老師們持續參與的動力,還是需要有客觀資源跟學校相關制度的搭配。我認為計畫主持人或是校方,應該針對每位老師想投入的行動給予明確的經費或是校內制度上的支持。不僅讓老師能安心參與,也因此肯定學校對於社會實踐工作是抱持著永續推動的態度。」

如果USR計畫也有實驗班(下)

Vol.86 作者 / 朱俊彥(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院USR計畫助理)

中小學有實驗班,大學有沒有可能也具備「實驗性」的作法?暨南大學教育學院USR計畫與院學士班,以計畫和社會參與行動為核心,開展課程和實作行動,希望能培養出關懷偏鄉教育議題,且具行動力與教育專業的人才。並以暑期專業課程「教育行腳」作為基礎,與東華大學社會參與中心協力合作,帶領同學們從埔里至花蓮,進行一趟不同以往的見學之旅。

發展「水沙連學」的重要性與框架

Vol.85 作者 / 張力亞(暨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兼水沙連人社中心協力治理組組長)

從在地涵養生長的地方學,是透過區域的脈絡做為媒介,從全方位角度切入,才能有效掌握發展的全貌與真相。隨著地方發展的演進與議題的跨領域化,2010年以來暨大師生針對水沙連區域議題研究,已逐漸走出地方文史議題框架,發展出含括社區營造、震災與公害防治、地方教育、產業發展、社會福利服務、地方政治等多元性議題的「水沙連學」。

營造大學與地方的社群力:專訪暨南大學江大樹學術副校長(上)

Vol.85 作者 / 郭怡棻

在暨南國際大學師生與在地社區伙伴齊聚交流的「第二屆水沙連學研討會」當天,新作坊特別邀請大樹老師抽出時間受訪,分享過去幾年帶領暨大團隊參與人社實踐計畫之歷程,並暢談他以「社區/社群營造」觀點導入團隊運作,和地方共同建構「水沙連學」的獨特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