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會創新.行動中

擾動日常:虛擬空間與現實生活交織下的部落文化傳承

Vol.92 作者 / 張雯喬(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專任助理)

我在過程中除了與青年一同學習,不僅思考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排灣族,也與東大團隊利用不同的數位媒介,藉由調整現實和虛擬世界的互動,透過各種主題活動建構在地傳統知識。我們一起找尋原住民青年在當代的位置,共同探索部落未來的樣貌,逐步形塑大學與部落共學的可能,讓啦里吧這個美好的地方,在網路的形塑下,有了不同以往的參與。

擾動日常:從過去空間重新認識當代空間

Vol.92 作者 / 李昀融(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專任助理)

經過數個月繪製傳統地名地圖的協作,我們發現繪製地圖所獲得的成果不只是地圖圖面的展現,繪製的過程包含反覆記憶、分享知識的行動,讓愛國蒲的土地知識再一次於居民的腦海中活躍。有了這樣的想法,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將地圖的成果、其中蘊含的土地知識與更多部落族人分享,希望能藉此邀請更多族人參與、討論,讓這些資料轉化為當地居民可以活用的知識。

擾動日常、營造共感:啦哩吧食農計畫——情境、想像與身體實踐

Vol.92 作者 / 楊濬瑄(臺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心專任助理)

啦哩吧文健站食農計畫的操作模式,便有別於參與式觀察、田野訪談的方式進行文化資料蒐集。因為看見了在地的實際需求,也出自自己對設計課程的喜好,於是與夥伴開始以更主動的方式介入文健站的日常,不管是黏土、畫筆、調味料與精油等,都是我們嘗試使用過的媒材,也藉由創造情境作為媒介,引導參與者想像,讓「農」與「食」可以自然而然體現在課程互動中。

「哇!欸?人生好難」:中區大作戰二部曲(中)

Vol.91 作者 / 李晏佐(東海大學社會實踐暨都市創生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林裔心(東海大學社會實踐暨都市創生中心專任助理)

自己親身設計一個議題遊戲有多困難?東海人社團隊以「遊戲與社會」課程,帶領學生投入遊戲的開發與設計。然而從「課程參與者」的身分轉變為社會實踐的「行動協作者」後,同學們試圖將遊戲設計得更加完善時,卻面臨各種不同的卡關狀況。究竟要如何呈現遊戲主議題的深度,同時讓玩家們充分體驗遊戲情境,又能兼顧「遊戲」本身的目標與機制呢?

「哇!欸?人生好難」真的讓我人生好難——與遊戲的愛恨糾葛(下)

Vol.91 作者 / 許芳慈(東海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兼任助理)

「人生好難!」在遊戲發想與設計的過程中,歷經反覆修改故事軸線、調整遊戲機制、擬定各種關卡的種種過程,讓創作者忍不住常常想要抱頭吶喊。芳慈分享身為遊戲設計者的反思及內心糾結,也期盼藉由遊戲體驗、議題討論與後續的書寫,能讓多方討論相互激盪,也讓街友議題有更多被討論的空間。

「哇!欸?人生好難」:中區大作戰二部曲(上)

Vol.90 作者 / 李晏佐(東海大學社會實踐暨都市創生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林裔心(東海大學社會實踐暨都市創生中心專任助理)

要怎麼實現「遊戲做為創生」?東海人社團隊從2019年底與中區在地社群合作,舉辦介紹中區各種不同議題的「中區大作戰」,到2021年初深入探討街友處境的「哇!欸?人生好難」,中間還以團隊內部跨組合作的方式,並結合學校的課程,共同開發出更具議題深度的遊戲,富有討論性與體驗性的不同遊戲。

「哇!欸?人生好難」真的讓我人生好難——與遊戲的愛恨糾葛(上)

Vol.90 作者 / 許芳慈(東海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兼任助理)

從個人體驗遊戲「友豪人生」,更進一步發展出多線敘事的實境遊戲「哇!欸?人生好難」。因著修習「遊戲與社會」課程的機會,芳慈與同學以街友為題,設計出打破一般民眾對於街友的單一想像,也希望藉著遊戲的體驗性,讓參與者更能理解不同類型的街友處境,一同思考建立友善城市的可能性。

是展覽,也是社會溝通:「有街友・友街友」策展小記

Vol.90 作者 / 洪琪毓(東海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助理)

「我實在不知道街友議題可以做怎麼樣的展覽?」雖然無家者與大家共同生活在城市中,一般民眾卻往往無視他們的存在,也難以理解其處境。東海團隊利用工設系同學「街友小屋」的設計主題,策畫街友議題的展覽。期待能藉由展覽的形式直接與一般民眾對話,讓更多人願意嘗試走向友善城市的目標。

不只是過客:從《再社區》展認識駁二駐村計畫的藝術家們

Vol.89 作者 / 宋世祥 (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中山大學HISP計畫副執行長)

中山大學HISP計畫舊港區團隊《再社區》展覽於四月中正式開幕,整體展區縱貫整個高雄市鹽埕區。《再社區》展不只是今年年初團隊活動「社區策展」工作坊的延續,更展出了舊港區團隊過往兩年於鹽埕區推動在地公民參與的紀錄,當中還包含了對於「駁二藝術特區駐村計畫藝術家」角色的重新思考。

從斷層帶重新出發——大學與社區的防災、減災協力行動(下)

Vol.89 作者 / 林巧湄

成大團隊在2016-2019年期間,以「韌性社區」為目標,因應不同社區與社群需求,從建物檢測、土壤液化、社區營造、心理韌性防災教育等面向著手,連結社區、學界與公部門,一方面將結合社區實務與學術專業的經驗提供施政參考,一方面陪伴社區進行災後重建與心理調適。大學的參與行動,不僅是善盡社會責任,更期待能帶動社區,埋下一顆又一顆的種子,在未來能成為自助、互助的永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