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52 發刊

目次

社會創新.行動中

傳統作物的記憶與在地照顧——尖石田埔部落小米方舟紀實

作者 / 陳玉苹(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助理教授、前北醫人社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從保種為出發點的「小米方舟」計畫,希望藉著復育小米的過程,健全當地的社會生態體系,進而設計出在地照顧、在地老化的模式。而在種植小米的期間,不僅長輩們的主動性跟參與度超乎預期,也帶動學童與年輕的父母們,共同關注傳統知識與文化的傳承。

社會創新.行動中

青銀童再創社區新活力:代間學習 X 在地藝術 X 食農教育

作者 / 梁鎧麟(暨南際大學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藉由「菜園紙漿招牌牆」的施作,搭起社區長輩、大學生、國小學童間的「青銀童共創模式」,以社區長輩為議題核心,搭接起大學與國小教育,讓社區成為校園以外的教學場域,社區長輩則化身為業師,讓大學生與國小學童在實作場域中獲得校園內無法學習到的知識。

案例放送局

欲窮千里目,更上玖重樓

作者 / 黃昱珽

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近年來「青銀共居」被視為一種新的生活型態。與不同生命經驗的人一起居住、互動,進入他們的生活,就是日常的深度旅遊及冒險,豐富了彼此的生命。青銀共居提供的既是機會,也是解方,在共居生活中,一起創造彼此理解的契機。

他山之石

反造我們期待的街區:西雅圖街區再生組織及社區力量

作者 / 廖芷妮(台灣大學國企系學生、好伴社計實習生)

都市的社區開發和街區經營,需要回應社群的真實需求。作為滾動社區力量的中介團體又如何在其間穿針引線,和制訂政策的公部門、生活其中的居民互動,藉由民主共治的原則,一起決定社區發展的未來走向呢?侯志仁與連振佑各自分享了西雅圖與台北的發展經驗。當雙城相遇,新的社區協力治理圖像逐漸交織成形,將有助於反造我們所期待的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