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51 發刊

目次

社會創新.行動中

幸福普拉斯:山上山下一起過好年

作者 / 張育誠(臺北醫學大學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郭政宏(臺北醫學大學人社中心專任助理)

春節前夕,北醫人社團隊發起了一項名為「過好年—幸福普拉斯」的活動,透過無毒蔬果與日用品等禮物交換遞送的過程,讓場域裡的長輩有機會跨越距離藩籬認識彼此,也經由團隊內部跨組協同支援,以及社區伙伴的共襄盛舉,來聯繫彼此情誼,蓄積未來持續合作、追求共好的能量。

社會創新.行動中

不一樣的服務與學習:暨大服務學習空污小組行動誌(下)

作者 / 黃資媛(暨南大學水沙連人社中心專案經理)、採訪/周亭妤(暨南大學公行系學生)

作為自救會與學生的中介平台,從過程中我意識及學習到,不僅需要扮演媒合的角色,同時也是協商者與專案管理者。這樣多重的身份,需要時常傾聽不同的聲音和需求,必須具備耐心與同理心,設身處地瞭解對方的想法和困境。同時也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注意每位成員的心思與反應,因為團體之中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意見,但聲音沒有適時表達出來,對於團隊和執行而言都是不利的。

社會創新.行動中

共作與分食:那個以前用來做大餅的爐具

作者 / 蕭立妤(暨南大學水沙連人社中心專案經理)

那個以前用來做大餅的爐具,承載了早期桃米居民分工合作參與社區事務的記憶。多年後的社區活動中,它再度被想起、被期待著能夠重新召喚出大家的熱情,但歲月已在其身上刻畫下鏽蝕的痕跡。爐盤被分離開來用作活動中的鍋具,爐架則矗立於集會所旁的空地上,底部的庇蔭之下也開始出現些許綠意。但在此同時,它被賦予了新的「承載」功能,阿嬤們圍在它的身邊一面挑菜、一面談天,於是它的生命史又再被多寫了幾筆。

社會創新.行動中

磯崎村越嶺古道歷險記

作者 / 賴富庭(東華大學東臺灣中心專任助理)

從磯崎翻過群山抵達縱谷線城鎮的越嶺古道,是臺十一線尚未完工前,磯崎部落族人上學、交易、就醫的日常路徑。自1980年代公路建設逐漸完備後就鮮少使用,而湮沒於荒煙蔓草當中。有感於對古道路線尚有記憶的長者日漸凋零,為避免這條具有重要象徵意義及充滿集體生命記憶的古道,隨著時光推移而消逝,磯崎社區發展協會發起越嶺古道探勘及重建活動。由擔負部落公共事務的青年階級起身籌畫,邀請耆老在入山前祝禱,中生代的長輩於前方引導與開路,帶領部落和東華大學東臺灣中心、以立國際服務志工團隊的年輕人,一行人浩浩蕩蕩攀上陡峭荒嶺、越過崩塌坡地,有驚無險地闢出一條通往昔日記憶與族群歷史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