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817

文章分享:


幸福普拉斯:山上山下一起過好年

作者 / 張育誠(臺北醫學大學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郭政宏(臺北醫學大學人社中心專任助理)

食物,總是能帶給人滿滿活力和愉悅心情。只是,在消費時代裡,城市與鄉村的發展隔閡導致人與食物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產地和餐桌中間往往隔著十萬八千里,飲食者與生產者素不相識,也無緣相識。人際關係疏遠,人與人之間的情分被稀釋,也讓環境與食安出了問題。

秉持「人社共好」理念的臺北醫學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北醫人社團隊),從2016年計畫開始以來,就致力於結合學校的醫護專長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學資源,在臺北市大安區、基隆暖暖區、新竹尖石後山,這三個分別位於城市中心、城市外圍社區、原住民部落三個實踐場域,和社區居民一起追求「活力展齡」的健康新生活。

場域的持續深耕與社區之間的橫向連結,一直是北醫人社團隊關注的焦點。而在今年(2018)1月下旬,北醫人社團隊發起了一項名為「過好年—幸福普拉斯」的活動,透過無毒蔬果與日用品等禮物交換遞送的過程,讓山上與山下的長輩有機會認識彼此,也經由團隊內部跨組協同支援,以及社區伙伴的共襄盛舉,來聯繫彼此情誼,蓄積未來持續合作、追求共好的能量。


圖:大安場域「過好年—幸福普拉斯」活動文宣。

緣起:從農作到人情的腦力激盪

「過好年」活動的發想源自於某次尖石夥伴瓦旦提到的醜蔬果概念。他說,山上的小農在契作約定的數量採收完畢後,剩下的蔬果會因為外觀及採收運輸成本的考量,而被就地棄置。跳脫商業考量,這些農人費心耗力栽種的高營養價值的蔬果,被棄置腐爛是相當可惜的,有沒有什麼方式能讓這些蔬果可以更有效的讓人利用呢?另一方面,瓦旦也分享了他長期在山上的觀察,尖石地區的長輩由於退休或孩子們離鄉工作等因素,生活逐漸失去重心,加上山裡高齡照護資源稀少,長輩的日常生活中,充滿了等待孩子返家與等待愛心巴士去山下看病的空白。他希望能透過像「老人田」等方案的嘗試,吸引長輩走出家門,不僅填補生活中的大片空白,也重新建立起與社會的連結。

聽到瓦旦的分享與提問後,參與大安場域運作的張佳琪老師認為,如果能在場域中協助販賣尖石老人田生產的蔬菜,將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場域駐點夥伴則建議,蔬果販售需要兩個場域間緊密的協調聯繫與通路運銷規劃,可以當作未來發展的一個目標,在此之前,也許可以先在山下募集物資和山上的長輩交換無毒蔬果,再將蔬果傳遞給大安場域裡有需求的獨居長者。如此一來,可以讓兩地的長輩開開心心度過農曆新年,也能先嘗試看看這樣的串聯方式將會遭遇到什麼問題。

而暖暖場域的駐點夥伴,也認為透過禮物交換活動可以擾動社區,不僅促進北醫人社團隊間橫向串聯,也能增進與社區合作夥伴的情誼。因此,活動就從尖石與大安兩地擴及到暖暖。並且由團隊內部負責跨場域協調的夥伴邀請營養學院師生,針對尖石無毒蔬果提供相關營養知識,規劃適合銀髮長者的營養滿分食譜,以介紹生產者、產地、健康飲食、食譜為內容的刊物加上食材,拉近生產者與食用者的距離,發展出北醫版的「健康食通信」。


圖:與新鮮食材一起送達的北醫版「健康食通信」。

傳遞祝福,追求共好的活動定位

籌畫過程中,主要負責活動執行的暖暖與大安兩位駐點夥伴經過多次討論,對此次活動有如下的定位:首先,希望這次的活動能盡量精簡,避免帶給既有合作工作已經滿檔的場域夥伴太多負擔,而失去傳遞祝福、皆大歡喜的初衷。

其次,希望能因地制宜、成為助力。既然要降低活動對場域造成的壓力,就希望能依照各場域特性,例如尖石場域以無毒蔬菜為特色,新鮮的時蔬就是最好的禮品;暖暖場域合作對象多為社區關懷據點,因此禮物自然與社區活動常運用到的物品為主;大安場域以臺北醫學大學展齡服務暨研究中心為核心,向外連結許多社區商家、NGO等合作夥伴,禮物便向合作夥伴募集而來。

另方面,禮品的招募也希望能與場域未來推展的工作相結合。譬如尖石種植的蔬菜不僅是「過好年」的禮物,同時也藉此機會推動「老人田」方案,讓部落長輩嘗試用「輕農務」當成日常的展齡活動;暖暖則透過募集禮物,讓社區合作夥伴能號召更多民眾參與;大安則藉此串聯更多組織。換句話說,我們期待這些活動不僅符合場域特性與優勢,更能成為日後各項工作推動時的助力。

最後,希望這次活動的主軸是禮物交換而非捐贈。一來藉由禮物交換增添過年的喜氣,二來是強調對等互惠的原則。這也與北醫人社團隊推動各項工作的理念相關,我們始終秉持著尊重夥伴主體性,並對各種活動是否隱含權力關係保持「反身性」的警覺。因此不希望這個活動不慎將特定群體貼上「弱勢」、「需要被捐贈」等標籤,這不僅不是場域真貌,更有違人社共好的原則。

方向確定後,三個場域就在歲末年終之前,悉心籌畫情繫三地的「獨家好禮」。

尖石:輕農務作為一種展齡方案的「老人田」

北醫在尖石鄉田埔部落的夥伴瓦旦,有感於長輩年邁後受限於身體機能退化、子女外出工作長期不在身邊等因素,而失去了日常活力與生活重心。他和幾位長期以友善農法耕種的夥伴們,共同整理出一小塊田地,希望可以邀請長輩們走出家門,一起耕作勞務負擔較輕鬆的無毒蔬果。在田園之間,透過簡單的流汗勞動舒活筋骨,也增加了和別人談笑聊天的社交機會,對於老人家的身心都有助益。


圖:剛整地播種的「老人田」。

不過,部落的活動往往需要時間來醞釀,族人們習慣會先觀察一段時間,才決定是否要加入參與。「要推動什麼事情,我們就是先做再說」,瓦旦和夥伴們身體力行,率先嘗試。去年(2017)11月先在「老人田」上整地播種,種植新鮮蔬菜;接著在12月時,與北醫夥伴陸續確定各項細節,預計會生產40箱蔬菜,並央請田埔部落的牧師幫忙發送來自大安與暖暖的禮物,希望能藉由交換上山的禮物吸引更多長輩一起投入。


圖:從尖石快遞下山的鮮翠活力蔬菜箱。

大安:組織串聯與長者關懷

大安場域在這次「過好年」活動中的核心理念可分為兩部分,組織層面是「新型態的合作互信關係」,針對長輩個人的則是「探訪新需求」。北醫人社團隊經營大安場域剛滿半年,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很幸運地認識了許多長期在「樂活展齡」與「在地老化」領域耕耘的夥伴。雖然同樣關注高齡議題,不過大多時候與這群夥伴們的互動只停留在協助授課層面上。藉由「過好年」的活動,夥伴們集結起來,以尖石蔬果作為橋樑,拜訪獨居長者的住家,進一步了解長輩們的實際需求,並引進各自的專業與資源,希望從中開拓出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圖:合作夥伴「全植食尚」運用尖石鮮蔬製作的美味料理。

活動過程中,大安場域連結的社區夥伴,包括協助經費募資的「丼吃丼敦南店」,協助募集物資的「天主教通化街聖玫瑰堂」與「刷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協助宣傳的則為推廣蔬食餐飲的直播主「全植食尚」;另外,還有協助安排獨居長者家訪的「華山基金會大安天使站」,並由負責長者健康評估的「舜復脊足健康醫學」、協助長者生活支持評估的「CanWho就近幫幫忙」,及探尋獨老課程需求的「臺北醫學大學展齡服務暨研究中心」組成家訪團隊。

觀察此次合作的夥伴,由關懷據點橫跨到以前從未接觸過的企業,由實體據點跳躍到虛擬的網路新媒體,不僅擴大了原本的合作網絡,也觸及了不同領域,讓各種想法交會,有趣的創意不斷迸發。而嶄新的家訪團隊組合,也可以藉由不同的專業,跳脫傳統觀點,從不同角度探詢獨居長者的需求,相信對於未來大安場域的行動設計上,會有很大的助益。


圖:家訪團隊帶著蔬菜箱在年前拜訪大安場域獨居長者。

暖暖:禮物交換心暖暖

「感謝陪伴」是「過好年」活動在暖暖地區強調的主軸。希望透過和其他場域交換禮物的活動,傳遞關懷,彼此祝福,同時感謝這段期間社區夥伴的一路陪伴與協作,讓大家都能開開心心過好年。經由面對面的懇談聯繫,暖暖的幾個社區夥伴獲知訊息後,立刻響應活動,各顯神通準備款款好禮。


圖:「以人情味兌換土地的溫度」,暖暖店家響應「過好年」活動海報。


圖:北醫團隊在中興社區彙整禮物。

「左下角工作室」配合環保菜瓜布手作課程,除了準備民生用品外,也提供社區民眾自製的環保菜瓜布。「碇內社區發展協會」與「中興社區發展協會」則苦惱著哪些禮物適合給尖石的夥伴運用在長者關懷的工作上,左思右想,衡量長者的需求,白米、牙刷、手工香皂、保溫瓶等便成了實用的禮物。青年店家「小市場咖啡」正在嘗試凝聚更多社區的年輕人一起為地方做些事情,因此在店裡店外大力宣傳,號召社區居民們共襄盛舉。在社區夥伴們大力協助之下,收到的禮物最後集中到中興社區,由北醫人社團隊負責整理裝箱,將山下充滿人情與祝福的禮物快遞上山。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動宣傳過程中,我們也接觸到服務銀髮長輩的華山基金會,獲知基金會的獨老訪視工作亦需要相關物資。暖暖各社區夥伴聽到此消息,貼心地再多準備一份禮物,送給華山推動相關工作。

禮物交換的結束與開始

1月底時,各場域夥伴滿心歡喜地收到禮物。山下的長輩對於山上的長輩如何種出無毒蔬果感到好奇,山上的長輩對於山下長輩在城市中的生活感到有興趣。誠摯的祝福與濃厚的人情就從一箱箱的無毒蔬菜開始,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更多的良善美好在不同社區中接續傳遞。


圖:感謝場域夥伴義務協助禮物募集和鮮蔬發送。

而在活動過後,尖石場域積極串連在地小農,開始向社會經濟模式前進,嘗試發展出為部落長輩量身打造的活力展齡輕農務方案;暖暖地區則發掘到社區中還有不少有心投入公共事務的朋友,因此開始串聯各社區據點,希望與華山基金會合作,招募居民一起投入獨老關懷的行列;大安場域持續與不同團體合作進行獨老訪視,持續開發新的互助方案,讓社區的自主性力量能服務長輩日常需求。這些實踐工作需要日積月累,更需要與社區夥伴同心協力一起前行。過完富有人情味的好年之後,追尋幸福普拉斯的挑戰,現在才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