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117 發刊

目次

社會創新.行動中

高雄城中城大火後的韌性重生(上) :社區參與的投石問路

作者 / 黃紫翎(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舊港團隊博士後研究員)、陳志維(中山大學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專業經理)

在府北社區的行動方案中,中山團隊採用了「社區地圖」。社區地圖是一種說故事的繪圖工具,捕捉了物理、社會學和文化方面的價值觀,並呈現了地圖繪製者與地方的情感和抽象價值的聯繫。透過這個媒介,居民使用圖像說明他們在社區中體驗和生活的視野。我們以手繪、情緒連結色彩和建築物貼紙等方式,讓參與民眾表達對社區意象的認知,並且需要社區內不同組織之間的協作、對話、開放和包容。

社會創新.行動中

邁向宜居社區(上)——「藝同遊樂」願景勾勒

作者 / 葉維俐(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左營團隊博士後研究員)

「藝同遊樂」指的是以藝術、創意等方式與長輩們共創課程任務,共思社區願景,強調像是出門遊玩般輕鬆愉快的心情,避免造成長輩們的壓力。為了更貼近一般民眾的語言,「渡・左營」團隊從「家」的概念出發,以「居住(或生活)適宜性」的「宜居社區」概念與長輩們互動及交流,更嘗試從對周遭生活環境的關懷,來引發在地居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同時也以「願景勾勒」的方式引導在地居民對於「韌性社區」的想像。

社會創新.行動中

「Tjinalja'avusan舊來義部落尋根活動」紀實(下)

作者 / 鄭百騰(屏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助理)

這次「Tjinalja'avusan舊來義部落尋根活動」參與者的年齡區間大約5歲到70、80歲。然而,活動記憶卻可能會存於未在舊社生活者的心中,一路陪伴他到70、80歲;在舊社生活過的耆老則能經由活動,穿越時光,回憶幼時在此生活的種種。當耆老與幼時記憶再次相遇,以及孩童與舊社互動的深刻體驗,將會伴隨他們回到日後的社會生活,成為未來部落文化發展的根基。

他山之石

從「鹿教湯溫泉」看日本溫泉文化與森林療癒發展

作者 / 童靜瑩(屏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森林浴、泡溫泉向來都是一般民眾心目中能夠放鬆身心、促進健康的活動。受日本「森林療癒」的風潮影響,近年來臺灣的臺灣公私有林地也陸續發展健康休閒或身心放鬆式森林療癒(育)遊程。本文將介紹日本如何將傳統的復健療養文化加入現代科學佐證,將森林浴和森林療癒推廣成國民休閒保健活動,也提供臺灣在探討多元運用山林資源議題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