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地方創生

當藝術遇到社區:藝術進入鹽埕的在地意象與反思(下)

Vol.73 作者 / 宋威穎(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阮敬瑩(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當藝術進入社區之後,藝術發展如何與在地民眾對話?藝術創作如何才能與在地融合?在中山團隊與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合作舉辦的「以藝術為主軸發展地方創生的可能策略」論壇,藉由「世界咖啡館」的分桌討論方式,共同思考如何讓藝術美學概念進入社區,並拉近和民眾之間的距離。

校務革新與績效評估的跨國交流:「臺日大學聯盟論壇」國際研討會

Vol.73 作者 / 新作坊

臺日大學聯盟本年度第四次交流盛會,搭配11月30日至12月1日舉行的「2019大學社會實踐博覽會」,在高雄國際會議中心展開。會議以「校務革新與績效評估」為主題,二天的議程包含三場專題演講、兩場主題論壇,邀集臺日兩地的大學參與者,分享在校務推動、課程教學與學術研究層面的實務經驗。千葉大學、信州大學、高知大學、龍谷大學,也在博覽會中擺設攤位,和參與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的團隊及參觀民眾熱切互動。

大學團隊與社區伙伴的共學共作雙人舞——「社會參與藝術」實驗在鹽埕

Vol.72 作者 / 林晏渟(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攝影 / 陳姵㚬(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研究助理)

過渡社區的中高齡居民能否展現出公共意識,成為社區創生的能量呢?中山大學人社團隊於2018年七月開始推動舊港區的實踐工作,與在地社區夥伴合作、設立駐點基地的同時,也逐步發展適合當地民情的調查和參與方式,希望能傳承在地記憶與智識,鼓勵公眾表達及社會參與能力。

當藝術遇到社區:藝術進入鹽埕的在地意象與反思(上)

Vol.72 作者 / 宋威穎(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阮敬瑩(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鹽埕區,一直以來都是廣受藝術家青睞的創作基地,然而當藝術進入社區之後,藝術發展如何與在地民眾對話?藝術創作如何才能與在地融合?中山團隊與新浜碼頭藝術學會嘗試討論「以藝術為主軸發展地方創生的可能策略」,思考如何讓藝術美學概念進入社區,並拉近和民眾之間的距離。

「山與海的對話:東海 × 中山人社計畫交流分享」活動紀要

Vol.71 作者 / 李晏佐(東海大學社會實踐與都市創生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一個叫東海,卻在大肚山上;一個叫中山,卻住在西子灣海邊。山與海的對望,不約而同走向了藝術的社會實踐,走進了山與海的對話。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對話交流,共同探問藝術展演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的各種可能。

對話互惠.交流共好: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季會報導

Vol.71 作者 / 新作坊

在實踐行動與建構理論並進的過程當中,人社實踐計畫的總辦公室設計了每三個月一次的季工作會議,提供執行的各個學校團隊交流分享的機會,除了瞭解伙伴學校的實作與研究概況,得以對照自身的執行經驗,同時能藉此整理團隊目標與方向,反思自身在場域工作狀況與研究議題。

從掀海風到掀冊店——一個返鄉青年團隊的進化旅程

Vol.71 作者 / 黃靖玫

要如何讓地方打造成為經典小鎮,與民眾共同描繪出美好生活的願景?「苑裡掀海風」團隊因公共議題而成立,關注傳統產業與地方文史,也透過成立新的空間據點,讓理念相近的人們有聚集的機會,提供社群連結的功能。藉由形塑文化認同、持續培力青年,將對於在地美好生活的堅持不斷傳遞下去。

龍谷大學見學記Ⅰ:京都首創!培養地方人才的「地域公共政策士」制度

Vol.71 作者 / 郭怡棻

「在培育人才這方面,我們的想法是不光只有大學需要承擔,還有社區、地方政府、經濟團體等,所有的人都要共同協力。我們著重的是通過這個制度來培育地方人才,來發展地區。」推動「地域公共政策士」制度的靈魂人物白石克孝教授如此說明。

【渡・左營】漫遊舊城區、搭建新關係:穿越魔幻舊左營(下)

Vol.70 作者 / 徐葆權(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助理)

「穿越魔幻舊左營」嘗試以漫遊式劇場的手法串聯起各個節點,呈現舊城區內往日的風華、訴說對於過去的歷史記憶。歷經了發想創作與排練調校的過程,來到演出當天,觀眾們在郭家古厝中飲下「雜草茶」之後,便隨著演出團隊遊走在舊聚落巷弄的古厝與樓房、過去與現代之間,展開一場「宮崎駿式」的魔幻穿梭,也牽起了在舊左營的人事物與學員、觀眾、居民之間拉出的新關係……

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的跨界對話——2019新實踐暨臺日聯盟國際研討會

Vol.70 作者 / 新作坊

由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主辦的「2019新實踐暨臺日聯盟國際研討會」,邀集臺灣、日本、香港等東亞學者與會,分享各自在大學和伙伴們投入社會實踐工作,與地方合作的具體經驗、操作模式及歷程反思。本次會議投稿者踴躍,發表的三十八篇論文可區分成七大主題,分別在十二個場次中研討。發表人以扎根在地的行動經驗和研究所得,積極回應全球化浪潮席捲下國家與地方社會所面臨的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