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96 發刊

目次

社會創新.行動中

一份傳承百年的《犁頭山水話》

作者 / 楊真宜(清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從採集地方文史資料的田野調查團,到編輯發行在地紙本刊物《犁頭山水話》,內容主題包羅走訪山水、特色店家、技藝采風、客語薪傳後生挑擔、活動剪影、在地議題及人物話語,不變的初心是將地方的故事透過文字保存下來,期待這些故事能夠一代一代地不斷被記錄與傳頌,也藉此呈現城鄉共好、共融、共存的理念。

案例放送局

疫情下的蔬菜箱與食農教育(上):埔里農產好物包

作者 / 吳宗澤 (穀笠合作社執行長)

新冠疫情警戒升級期間,網路成為民眾採買生活所需物資的重要管道。面對都市消費者無法隨意出門採購、農村的生產者和店家因疫情銷路不好的窘境,穀笠合作社推出集結埔里在地小農與友善環境店家產品的「埔里農產好物包」,協助小農處理在疫情下的銷路問題,同時也為北部的消費者做好居家防疫的準備,希望透過好物包讓彼此共好,形成「城鄉相放伴」的概念。

案例放送局

從小鎮的生活關注裡,看見地方的整體性:「田野勤學」的小鎮行動

作者 / 杜望春

「田野勤學」與光鏡的行動,也是自北斗小鎮這塊土地上「長」出來的。從最早光鏡對農業一無所知,到踩入田壤、落地返鄉,再到「田野勤學」、「寶斗青村未來式」,生活中各式各樣的需求催生了實踐行動,而在行動中,無論自身、團隊、返/入鄉青年伙伴、甚或是在地居民的需求又會再度湧現,呼喚新的行動投入。一層一層的需求與實踐行動疊加,讓「田野勤學」既慢慢與地方強化聯繫,又穩健的向外拓展,宛若黃豆的根鬚般深入大地並延伸出許多支系。

翻閱城事

記憶與技藝的對望共舞:七柒的舊城鍊金術

作者 / 李晏佐(臺東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助理教授、前東海大學社會實踐暨都市創生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文字編輯 / 高禎臨(東海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我們來到中區,並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去改造這麼大的地方。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從這些小物件去改變它,讓大家看到所有東西都有重生的機會,並用展覽的方式吸引人潮進入中區來看展覽。」所以,與時下流行的網路經營不同,三位青年希望所有的消費者,都是親自來到店內,親手接觸這些創作品。一方面是網路經營需要其實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則是他們希望透過實際的接觸,傳遞物品的真實溫度,同時創造讓人們走入中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