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案例放送局

社區資源回收的再出發

Vol.08 作者 / 黃昱珽

Track 2000由Tony Crocker與Terry Parry兩人所創立,最初的目的是試圖建立一個慈善團體,協助社區失業青年與貧窮家庭,不過,兩人最後注意到其實英國每個家庭都會產生許多的廢棄物,許多部分都可重新整修、再給他人使用,於是將焦點轉向於資源回收與在利用的事業上,Track 2000以此成為英國威爾士地區最成功的社會企業,此案例說明了社會創新,有時僅需要有效的整合與融入,即可成功地創造出一個「多贏」的模式。
 

倫敦街友的社會培力

Vol.07 社會培力 作者 / 黃昱珽

The Big Issue雜誌是一份雇用遊民作為專屬的銷售員販售的雜誌,透過標榜當期雜誌只能在這些街頭販售員手上購買到的方式,替這些銷售員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獨特的利基,目前The Big Issue在歐陸、日、韓、台灣及澳洲各國各自獨立發行,成為社會企業的重要典範。
倫敦街友的另一個有趣的社會培力案例,則是Unseen Tour的街頭導遊,由於街友們確實對他們所長期居住的城市有著相當獨特、不易被取代的經驗,開始了「另類觀光」的嘗試。

從ColaLife案例看待社會創新

Vol.07 社會培力 作者 / 黃昱珽

ColaLife®是近年來社會創新的成功例子,展示了積極利用資源、並與現存體制永續共存的理念,它整個創新的起點,其實非常簡單,係透過商業的力量,讓急救藥物能夠傳遞到市場、然後到一般民眾的手上。截至2012年至2013年已經將一萬四千多個急救包送入第三世界的偏遠地區,獲得世界廣泛的迴響。
社會創新以滿足特定的社會需求出發,設計(design)一套方案來加以處理,期待成功的模式可以推廣擴散、形成社會企業等永續經營的模式。ColaLife®成功地發展出長期合作的模式,並非仰賴可口可樂公司的善意及讓利來維持運作,甚至由於其公益的社會企業形象,讓可口可樂公司也有利可圖,成為彼此雙贏的有利方案。

The South Bronx Greenway Project

Vol.06 移動專號 作者 / 黃昱珽

都市的更新與建設,是否都對都市居民產生正面的效應?也許就都市整體而言它的效益是正面的,但卻很可能是建立在犧牲特定區域居民的福祉下而完成。這並不必然是雙方零和的競爭賽局,而是在政府當局僅以過大的視野來評估都市更新時,所產生的不全面現象。

有機農業的發展與其多元內涵

Vol.05 農業轉型 作者 / 黃昱珽

現代農業在環境、生態、人體、土地與社會間造成各種的危害,在二十世紀的後半逐漸暴露出來,使得強調永續耕作、不使用化學原料的有機農業,越來越受到重視與推廣;到了2012年,已經有162個國家採行某種的有機農業認證,全球共有一億八千多萬人在進行有機農業的耕作、市場規模達到62兆美元。

WHO的全球高齡友善城市與上海市的個案

Vol.04 高齡生活 作者 / 黃昱珽

都市化與高齡化是21世紀全球所面對到的兩個重大挑戰。為此2006年至2007年間WHO在全球33個城市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與焦點團體訪談,研究高齡人口的普遍需求,上海市是WHO在最初進行調查研究時的參與城市之一,也是全中國最早進入「老年型城市」的所在地,因此上海成為中國最積極推動相關政策的城市,正好可以作為一個典型案例,顯示出政府在推廣、建構高齡友善城市的侷限所在。

理想社區與the Fellowship for Intentional Community, FIC

Vol.03 生態城鎮 作者 / 黃昱珽

理想社區(Intentional Community)是北美洲常見的一種對抗主流文化的生活實踐。FIC是北美洲理想社區的聯合組織,除提供各理想社區間的相互聯系外,也舉辦一系列的會議座談推廣理想社區的理念,並協助有興趣的人建立理想社區。

社會企業村Alston Moor

Vol.02 社會企業 作者 / 黃昱珽

英國Cumbria郡東北角的Alston Moor,是個人口僅有兩千多人的行政區,2013年Alston Moor被選為英國的第一個社會企業村,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下進行社區再造的新模式範例。

社會企業組織化:各國社會企業的串連與擴張

Vol.01 創刊號 作者 / 黃昱珽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在近十年來風起雲湧,是非營利組織的多角化再造、以及強調社會責任的市場創業活動兩股風潮的結合。前者以加拿大做為例子,後者則以英國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