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研究焦點站

社會企業概念專題報導(二):社會企業面對全球化

Vol.30 作者 / 黃昱珽

資本主義與市場全球化,往往對在地經濟造成相當大的衝擊。社會企業的其中一項發展,即是在填補自由化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希望能夠尋找在地生產的利基,讓地方經濟能夠順利地融入全球化市場中;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能夠建立良性的循環,讓社區居民皆能夠從經濟發展中均沾雨露;而最重要的,則是讓在地居民能夠繼續既有的生活文化,在文明進步的同時能夠維繫自身的認同。

社會企業概念專題報導(一):推動社會企業

Vol.28 作者 / 黃昱珽

面對全球化浪潮造成的經濟問題,「社會企業」作為自下而上發展起的草根力量,被視為是我們在面對未來時的重要解方。若希望能促成社會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也需要有相應的新思維、更具彈性的協助策略,考量個案需求而給予支持,量身訂作出解決方案的市場行動。

公民參與和地方治理

Vol.18 在地參與 作者 / 周睦怡、吳勁毅

民主社會中的公民,除了選舉之外,還能怎樣參與公共事務呢?「公民參與」的意義,在於政經決策圈外的群體,仍能透過由下而上的管道,參與制定政策的過程,藉此引入改革的可能性,達到權力重分配的目標,使弱勢群體也能共享社會的進步與繁榮。

跨越國境的原住民對話:社區經濟發展的南北對話

Vol.11 作者 / 陳中寧

不同國家的原住民有著不同的經驗。透過網絡,少數民族可以跨越國境地分享該國的狀況與制度。雖然以網路為介面仍會有一些限制,但透過網路舉行的原住民論壇,除了成本較低之外,也或許能在CED議題上透過經驗的互換激發出新的可能。

科學知識與在地經驗:不同知識體系如何進行資源共管-加拿大的鯨魚狩獵配額制

Vol.10 作者 / 陳中寧

對於原住民的狩獵傳統,加拿大漁業與海洋部(Department of Fisheries and Oceans Canda,DFO)認為該行為導致鯨魚數量減少,因此在努納維克地區(Nunavik)對鯨魚狩獵採取配額制度。

程序之外:參與式預算所仰賴的社會條件

Vol.09 作者 / 陳中寧

當提到擴大參與,所應思考的不只是如何設計一套討論規則,也應該包括:如何帶動參與風氣,讓民眾願意討論?如何讓審議結果付諸實現?如何改善既有權力結構,打破由上而下的治理模式?同時,即便推動了公民參與,如果無法付諸實行,效果就相對有限。討論成果若能確實落實,相信將能賦予公民更多的熱誠與動能。

不能只當工具人!維吉尼亞大學的社區參與經驗

Vol.08 作者 / 陳中寧

社區與大學的合作,形成了學習行動網絡(learning action networks,簡稱為LAN),建立制度性的關係並分享資訊與想法。產業、政府與民眾在網絡中彼此連結,建立起藉由大學的資訊科技能力,開展出新的互動模式,並激發出經濟與社會上的改變。然而,也必須注意到,維吉尼亞理工所面對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技術,而是社會的觀念與價值。習慣傳統經濟模式的人不會馬上就能轉而接受新的發展方向。所以除了提供技術上的協助,更要推動民眾進行社會學習。先改變觀念,開啟新的想法,一同找出未來的發展可能。

鐵馬救人命:穿越非洲偏鄉的救護自行車

Vol.07 社會培力 作者 / 陳中寧

由於偏鄉地區資源的普遍缺乏,設計者必須提出可行、可負擔的方案,以解決實際發生的各項問題。本文所提出的救護自行車方案可謂本多利厚,用十分經濟的作法挽救了寶貴的人命,此項醫療運輸計劃並產生外溢效果,讓救護自行車的製造本身亦產生效益,成為訓練民眾並提高其收入的契機。成本與需求,透過設計獲得了妥善的解決。

從意外事故而生的宣導行動:機車安全在普度

Vol.06 移動專號 作者 / 陳中寧

瑪莉法蘭‧麥特森,一位美國普度大學的傳播學教授,發生意外失去了一條腿,讓她開始將意外經驗導向正面的方向,讓其他人避開危險,更使學生在校園內學到第一手的經驗的行動。同時,麥特森也將這段經驗與其同僚合寫成文章,進一步的將自身經驗、行動轉化為研究成果。

兼顧環境與發展的不同嘗試:中國生態農業(CEA)與泰國新理論農業(NTA)

Vol.05 農業轉型 作者 / 陳中寧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與可持續農業(sustainable agriculture)的概念旨在追求更妥善的處理人與自然間的關係,並強調經濟開發、成長以外的價值,而從CEA與NTA的例子來看,生態與農業的關係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實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