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426

文章分享:


兼顧環境與發展的不同嘗試:中國生態農業(CEA)與泰國新理論農業(NTA)

作者 / 陳中寧
 
 

 

 

 

 

 

 

 

 

 

(首圖說明:Farmland Division for Optimum Benefits:泰國新理論農業的土地使用劃分。(圖片來源:Chaipattana Foundation))

文/陳中寧

圖/詳圖說

可持續農業在傳播上的限制

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與可持續農業(sustainable agriculture)的概念旨在追求更妥善的處理人與自然間的關係,並強調經濟開發、成長以外的價值。可持續農業不僅是一套生產技術,更是一套理念;但也因此其在不同國家的傳播就牽涉到這套價值觀在當地可否被接受。

 

結合傳統的中國生態農業

中國學者程序(Cheng, 2004)就認為:由於中國農民教育程度較低,因此要理解可持續農業背後的觀念會相當困難。同時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因此必須建立不同的典範,不能將西方的作法照單全收。中國生態農業(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簡稱為CEA)就是另一種嘗試兼顧環境與開發的嘗試。

CEA的興起是基於對1949-1976年間「大躍進」等背離自然的發展方式之反思。因此在80年代開始轉向,企圖讓生態與發展能有所平衡,並以農民能理解、接受的方式進行實踐。CEA結合傳統的運作方式,例如:把豬養在魚池邊,利用糞便並同時養雞,無意識中已然建立了一套資源回收機制並能節省飼料。

 

沼氣能源在中國農村的應用

沼氣利用也是CEA施行上的重點。沼氣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在電力匱乏的地區提供了化石燃料或柴火之外的選擇。沼氣燈在缺電的村莊常被使用。由於其可回收,故廣受農民歡迎。但雖同樣著重於生態價值,CEA是政府自上而下推動,而非由社區力量主導,取而代之的是靠著村級幹部推動草根組織,並以縣作為施行規模,而非單一農場或社區。

►沼氣能源:沼氣能源的運作(圖片來源:香港百科)

 

自給自足經濟與新理論農業

在泰國則是有:從泰王所推動之自給自足經濟(sufficiency economy)哲學衍生出的新理論農業(New Theory Agriculture,簡稱為NTA)(Piboolsravut, 2004)。NTA對4到5人組成的家庭制訂出一套土地使用原則,分配種米、居住、儲存與涵養地力的空間。藉此達成家庭層級的自立與自給自足。也有一些策略被應用於增加農業系統的可持續性:例如利用昆蟲來抑制雜草;重視水土方面的管理、整合家畜與農作物生產、使用非種植空間進行養分循環與地力維持。

NTA的目標分成三階段:第一階段追求農民至少在家庭層次可得到溫飽並享有適當收入。第二階段則望以社區為基礎共享多出來的資源。實踐形式包括:社區企業、以社區為基礎的生產、社區儲蓄機制及社區健康中心。第三階段期望社區能擴大規模與企業、銀行合作,募集資金;創造產地直銷管道並尋求資金建立社區的碾米廠或合作社。

►Farmland Division for Optimum Benefits:泰國新理論農業的土地使用劃分。(圖片來源:Chaipattana Foundation)

從CEA與NTA的例子來看,生態與農業的關係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實踐可能。CEA結合了中國農村的傳統生活方式,其由上而下的推動方式也反應了其政治結構特性。NTA背後的自給自足經濟則是由泰王發展出的一套哲學觀,涵納了泰國的傳統價值與農村固有互助共享精神。但不同的形式卻均可在提高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上發揮作用。


【參考資料】

Cheng,C.(2004)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 11, 1, 54-62.

Piboolsravut, P.(2004)Sufficiency Economy. ASEAN Economic Bulletin, 21, 1, 12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