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社會經濟

社會經濟的研究中心:ARUC-ÉS & RQRP-ÉS

Vol.23 作者 / 容邵武

ARUC-ÉS與RQRP-ÉS致力於社會經濟知識的研究與應用。前者的目標在讓企業服務和政府政策能夠搭配,能夠自給自足的投入資源到研究機構,促使研究的基礎建設、大學間信息網路、政府、財政與創業資本等等面向的資源能夠有效整合;後者則與魁北克省各區域內的大學合作,專注於該區域特有問題的研究。

社區發展經濟公司:CDECs

Vol.21 作者 / 王雅萍

CDEC是魁北克政府支持下成立的地區性非營利組織,提供社區團體、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業諮詢服務,並協助培訓社區組織與社會企業的活動人員,並輔導媒合就業。

社會企業的挑戰

Vol.19 社區設計 作者 / 鄭麗珍、林美珠

社會企業的「企業」本質,使其無可避免地必須面臨市場的考驗。本次介紹的三個組織致力於社會企業的策略聯盟、政策環境和人才培養,有效地提高社會經濟的環境友善度,值得作為借鑑。

居住權的創新實踐:Société d'habitation Populaire de l'Est de Montréal

Vol.18 在地參與 作者 / 鄭麗珍

SHAPEM是一個提供社會住宅的組織。和其他住宅計畫比起來,特點在於跟夥伴機構合作轉介住戶,以及和居民就社區重建與社會創新等議題,一同討論、行動,藉此改善社區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環境。

終身學習城鎮與社區教育發展

Vol.15 作者 / 洪子鑫

終身學習理念逐漸被視為一種重要之人力資本理論,以回應經濟需求與勞動市場所需的必備技能,學習與生活連繫可從家庭、學校、社區的人際互動基礎,產生社群成員的觀點,建立社區與終身學習的關聯。

社區裡的社會企業:H.A.V.E. Culinary Training Society

Vol.15 作者 / 鄭麗珍

H.A.V.E.是溫哥華市東社區內的社會企業,既是廚藝訓練學校,也是實際運作的餐廳。學員來自社區內有就業障礙的弱勢族群,餐廳的營收利潤提供其營運費用或學員的學習需要。而該地區的社區團體透過社會企業的經營,得以保留社區發展的發言權並參與社區發展,是公民展現的力道。雖然該社區仍是弱勢族群的聚居區,不啻為解構貧民區的一個取向。

社會企業的實務面:Social Enterprise Council of Canada

Vol.14 作者 / 鄭麗珍

「社會企業」應如何定義?廣義認為為了解決社會問題而產生的經濟生產活動,都可以算是社會企業。但大多數的社會企業指的是非營利機構所經營的營利事業,藉由商品或服務的生產與銷售,協助參與者衍生實質的收入,進而達成健康社區發展的社會經濟活動。這些社會企業也是解決失業問題、帶動社區發展的重要支柱。

誰的社會影響力:學界與實務界的攜手嘗試

Vol.13 作者 / 林美珠

BALTA是由位於溫哥華的智庫機構加拿大社區再生中心(Canadian Center for Community Renewal, CCCR)統籌,結合加拿大亞伯達、不列顛哥倫比亞二省為主的11所大學校院師生,與15個社區組織、在地社會企業所組成的區域性合作研究團隊。由各社區與學術機構在平等的夥伴關係上,共同規劃成員組織與計畫管理。希望以「社會經濟(Social Economy)」概念,回應區域內各社區所面對的問題。希望以商業模式解決特定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組織,透過不同面向的社會經濟行動組織或個人,使社區能達到永續自給的目標。

好伴共同空間與舊城區地域營造的個案分析

Vol.12 作者 / 邱嘉緣、張珮綺、陳東升

共同工作空間是一種新興的空間型態。好伴共同工作空間的概念是廣義的,可以是建築物內部的共同空間、可以是一個社區、也可以是一個城市。這些交疊的共同工作空間,促進更多的居民合作和公共參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使公民社會的基礎更加強健。

不能只當工具人!維吉尼亞大學的社區參與經驗

Vol.08 作者 / 陳中寧

社區與大學的合作,形成了學習行動網絡(learning action networks,簡稱為LAN),建立制度性的關係並分享資訊與想法。產業、政府與民眾在網絡中彼此連結,建立起藉由大學的資訊科技能力,開展出新的互動模式,並激發出經濟與社會上的改變。然而,也必須注意到,維吉尼亞理工所面對的問題並不僅僅是技術,而是社會的觀念與價值。習慣傳統經濟模式的人不會馬上就能轉而接受新的發展方向。所以除了提供技術上的協助,更要推動民眾進行社會學習。先改變觀念,開啟新的想法,一同找出未來的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