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4610

文章分享:


入山暫居的所在——訪耕山農創・老寮背包空間

作者 / 阿桂

「耕山農創」由苗栗青年邱星崴回鄉所創辦。邱星崴是苗栗南庄附近大南埔人,由於見自己的家鄉人口外移嚴重,農村產業逐漸凋零,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起回到南庄這個地方,創辦耕山農創,希望能在這片土地創造新產業,開發出農村的在地新產值。

老寮背包空間(以下簡稱老寮)是耕山農創下的子品牌之一。老,意即過去的;寮,指寮社,也就是暫居的地方,這裡希望可以提供給旅行者一個不華麗、樸實簡單地,入山暫居的所在。2014年的打工換宿活動,讓老寮在環島的背包客之間小有名氣。我在一個陰雨綿綿的天氣來到老寮,準備在這裡住一個晚上,有機會的話,也許能讓我體驗到一點點打工換宿的生活。

我到老寮的這一天,是皮子在照顧老寮。她一個人在客廳hold全場,扮演著女主人角色。她時而回答我的問題,時而招呼客人,客廳裡還有其他背包客,她時不時也去參與他們的話題、讓大家彼此認識,整個客廳被她弄得氣氛很是熱絡。

這個客廳的背包客來自不同的地方,大家來到這裡各取所需,有的人正值人生的gap year,有人想暫時離開現實生活的壓力,有人順著自己流浪的性格來到這裡,而今天的我,是來看看這裡找到什麼故事。

老寮的發展歷程一開始就充滿了年輕人的活力色彩。2014年,皮子、亞璇、邱星崴等人在苗栗大南埔——邱星崴大學時期的田野地、也就是邱的家鄉——一夥人想整理出一棟透天厝,作為農村青創的事業基地,由於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所以上網路徵求了打工或專長換宿,來幫忙整理,一時吸引了許多想體驗農村生活的年輕人來到大南埔和南庄地區。

這些來幫忙的人們,和老寮的大家一起探索著農村各種不同元素,重新建構了人們對農村的印象。在老寮的Facebook粉絲頁,可以看到那個時期的紀錄:年輕人穿著四處蒐來的阿公阿嬤衣服「古著外拍」,試圖找出久為世人忽略的農村風情。網路上現在都能找到那時參與換宿年輕人的影片,說著他們如何藉由專長換宿,比如會攝影、會影像處理等等,到大南埔及南庄地區體會到了從未想像過的農村,明白農村也可能是年輕人的一種生活選項。

「這是老寮的目的之一」,皮子說。「鄉下能讓一個人的多元能力變得比較完整。我們一直以來的教育,都是先求深再求廣,農村則是正好相反,農村讓人知道的知識範圍比較廣,但不深。我認為這樣的的生活,可以幫助一個人找到自己的目標、進一步自我認同。」


圖:張貼在老寮客廳的在地地圖。

來到老寮,玩法是這樣的:首先在老寮卸下行李後,到客廳來聽聽大家聊些什麼。如果你是外向的人,也許會很快就能揪到幾個人,和你一起到附近的芳山農吧喝一杯;如果你是個性內向的,那麼你也會藉由客廳的地圖以及皮子的介紹,找到附近你中意的一日遊路徑;或你會直接被那些外向的新朋友揪出門,被他們領著在附近趴趴走。

又另一種玩法是,你已經組了一個十人以上的團體,準備要來老寮感受一下南庄的點滴。老寮的旅遊活動都在工作人員的腦子裡,皮子會在你打電話來預約時,告訴你這個時節來到南庄,有什麼活動可以安排。

老寮安排的旅遊活動分成三種:節氣、慶典、以及野外活動。節氣的行程與農事體驗有關,例如七月是稻子收割的時節,也許這個時間點能讓你和朋友們去找附近的老農幫忙收成相關的農事。慶典的部分,主要是南庄地區賽夏、泰雅和客家族群的慶典,如兩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的賽夏矮靈祭;泰雅族的部落跨年;客家人的收冬祭,看著人們祈天祈雨。至於野外活動,則是耕山農創的工作人員與在地老嚮導們,帶著你去附近郊外健行走走,或是去挑戰南庄附近風景秀麗的中級山——加里山。

無論你怎麼玩、參加什麼活動,晚上回到老寮,你都能感受到南江老街溪畔的那份歲月靜好。

第二天,在結束了兩小時瘋狂拆洗無數被單枕頭套之後,皮子帶著我進入了大南埔山林踏查的路線,那是老寮小旅行「山神領軍」的路線,也是以邱星崴田調資料設計的老寮主推行程。

「因為這個行程最不會受天候影響,所以我們通常會向第一次來的客人推薦這個行程。」皮子說。


圖:老寮的大南埔山林踏查,是南庄初來乍到者最常接觸的活動。(圖片來源

大南埔主要是南富、員山兩個村落構成,皮子如數家珍地告訴我,這間國小發生了什麼事、這座山有著什麼樣的傳說,中間夾雜了一些地方派系的利益爭奪議題,例如哪間廟的主委掌控了地方資源,如何藉由砍了棵大樹來「立威」,以及二二八時這裡發生的慘案,「這些嚴肅的歷史妳們都會跟客人說嗎?」我問。

「除非客人提到相關的,我們不會跟客人介紹得這麼深。」皮子說。「講得太嚴肅,客人也不喜歡。」

老寮推廣的眾多活動行程,均是建立在耕山農創負責人邱星崴的田野調查基礎上。如果就田野調查的資料來做導覽,和客人的需求會有所隔閡。「比如我們可能會覺得,某個老房子很酷,想帶客人去看,因為那是地方某某誰住過的地方,但客人沒有進入地方脈絡,會沒有興趣。」皮子說,「他們比較想聽的是故事,比如這裡曾經住了一個老阿伯啊,他發生了什麼特殊有趣的事、很新奇等等。」

皮子和亞璇在老寮的經營中,所扮演的功能之一,就是從邱星崴的田野成果裡,找出能推展為觀光行程的元素,進行協調整合,規劃成小旅行的產品。並且持續進行田野調查,以反證、充實邱星崴之前既有的田野調查內容。

「田野調查是沒有盡頭的。」皮子表示,她認為這是經營體驗行程必要的過程。

老寮的小刊物《拾誌》,就是耕山農創在這個地區田野調查的定期成果報告。藉由《拾誌》的採訪,工作人員蒐集新的、或之前未注意到的產業素材,挑出有潛力的做成小旅行,藉由上述的整合規劃後,推出行程,讓老寮的客人來體驗感受,藉由客人的回饋,來測試市場。

例如甜柿的體驗行程。從田野調查的資料裡,皮子和亞璇注意到了南庄附近有出產甜柿,很能代表客家山村的特色。由於之前田野調查累積的人脈,他們能找出哪位老農可以合作,皮子和亞璇便架構出甜柿導覽的內容,協助老農作導覽的提綱。

由於客人多半從城市來,與在地導遊——例如大南埔導覽中的老礦工、甜柿合作的老農——有時會有溝通上的隔閡,也並不是每一位合作的在地導遊都有能力進行豐富的導覽行程,進行過程中時常有牛頭不對馬嘴、客人無法適應的情況。所以在小旅行過程中,皮子和亞璇必須扮演引路人的角色,亦即作為客人與在地導遊之間的橋樑。例如老人家一時高興,可能會沒來由地說一句:「啊你好可愛!」有時令初來乍到的客人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此時引路人的功能就得以發揮了:「老人家很喜歡你們,他今天覺得很高興,所以這麼說。」

此外,小旅行的設計,也很重視客人的屬性。老寮並沒有將小旅行做成目錄放在網路上供大家選擇,而是將小旅行的若干主導權放在工作人員手上。來訪的人,比較像是來理解這個地方,除了參加野外屬性的行程(如登山)是客人主動報名參與外,來到這裡玩些什麼,主要還是靠皮子和亞璇依各項條件來推薦。

「這些活動做成清單放在網路上給客人選,是很不可行的。因為即便是當時令節氣的活動,也常常會因南庄不穩定的天候影響而無法成行。」皮子會先了解客人的屬性,比如是否均是女性、對烹飪有興趣?是否有豐富接觸小朋友的經驗?再從過去曾經規劃過的行程裡,抽出合適的元素,客製化來團客人的行程。


 

比如桂竹筍的體驗,也許這次來的客人比較想接觸烹飪,那就會主要安排客人體驗處理食材與烹飪,再加上一點點去挖桂竹筍的行程。活動規劃上,也會很重視客人在地活動的參與,比如矮靈祭結束後,請客人留下來撿垃圾,在這樣的過程中,除了使客人能透過勞動對這塊土地多一份認同外,也能讓在地人感受到老寮客群的品質,增加日後合作的機會。

最後,耕山農創的青年們想推廣的主要目標並不只是小旅行,還有在地產業。耕山農創藉由老寮背包空間的小旅行,以一種兼具深度與商業的姿態,帶領訪客認識農村,最後樂於攜回伴手禮,他們希望藉由銷售伴手禮的方式,維持地方生產,以帶動整個產業鏈,而這正是耕山農創青年團隊的願景目標。「我們的理念,還是在帶動產業這件事上。」皮子說。

結束了一天採訪暨換宿體驗的行程,回到老寮,認識了兩個投宿的新朋友,彼此交換了旅行的見聞後,這次我熟門熟路地,帶著新朋友到芳山農吧去喝了小酒。回程時皮子傳來簡訊,說她在農創店忙完不會再回老寮,我和新朋友逕自摸索著拉上了老寮的鐵門,聽著南江老街外逐漸靜寂的蟬鳴。無論創業的年輕人在此擾動了什麼事情,到了夜晚,時間都像靜止一樣,一樣的溪流,一樣的蟬鳴,不一樣的總是太陽出來之後,陽光底下閃著希望眼神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