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497

文章分享:


【渡・左營】漫遊舊城區、搭建新關係:穿越魔幻舊左營(下)

作者 / 徐葆權(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助理)

按:2019年5月底、6月初舉辦的【渡.左營】系列活動中,「穿越魔幻舊左營」嘗試以漫遊式劇場的手法串聯起各個節點,呈現舊城區內往日的風華、訴說對於過去的歷史記憶。歷經了發想創作與排練調校的過程,來到演出當天,觀眾們在郭家古厝中飲下「雜草茶」之後,便隨著演出團隊遊走在舊聚落巷弄的古厝與樓房、過去與現代之間,展開一場「宮崎駿式」的魔幻穿梭……



圖:觀眾與演員們共同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現海軍白色恐怖事件。

演出伊始,觀眾戴上耳機,走入舊聚落的小巷間,耳機中訴說雜草們長久以來一直都在城市裡注視人類、傾聽人類的故事,兩位舞者則扮成草木的精靈,依循觀眾行進的路線,在草叢、牆縫、院埕、廢墟各處起舞。行至左營大路三樓冰茶室對面的咖啡店裡,數位「軍人」帶觀眾進行探索遊戲,並以角色扮演之方式,讓觀眾彷彿參與1949年海軍白色恐怖的殘酷審訊;搭配《夜來香》等曲的靡靡之音,強烈的落差既把演出的張力絞到最緊,更以荒謬感隱隱控訴這段歷史的不公義。

緊接著在拆除中的左營大戲院下,由導遊「阿達」引領觀眾,活靈活現的介紹左營大戲院、西陵夜市的歷史、故事及示範賣藥賣蛇的攤販吸引顧客的方法,此外更有一齣短短的愛恨情仇戲碼穿插在這一段旅程中。走到西陵街,兩天的演出各採取不同的演出手法:第一天以導覽形式、第二天則是街道遊行嘉年華,帶領觀眾穿越左營「後街」,並以充滿現代感的「西陵趴」方式,與觀眾一起再現亦或緬懷亦或哀悼曾經的西陵街。

整場演出在現代與過去、虛幻與現實之間不斷跳接,臨場竟也產生一些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第一天的演出,由於開始飄雨,我們將準備好的雨衣發給觀眾;當走出西陵夜市的頂棚時,觀眾們才意識到真的在下雨,紛紛說:「我們還以為發雨衣也是表演的一部分!」;當演出走到清水大戲院與觀光大戲院間的空地,開始「西陵趴」時,有觀眾自己隨音樂舞得忘我;三樓冰茶室的探索遊戲,則發生學員在觀眾離開時緊張的回報,某扮演受刑人的觀眾狀況很不對,看起來不太舒服,而當我們更緊張的趕忙去關心該位觀眾時,卻發現該觀眾跟沒事兒一樣與旁邊的朋友說說笑笑……。看來「穿越魔幻舊左營」魔魅的似乎並不止是觀眾,連演(學)員都深陷其中。


圖:隨著音樂舞動肢體,熱鬧的「西陵趴」開始了!

由於「穿越魔幻舊左營」與在地人事時地的緊密結合,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也接受舊左營地方非常大的恩惠與幫助。例如在開學前,我們為了課程需求在舊左營尋覓可煮茶的空間時,在地旅社免費出借曬衣場,還開了一間房間方便學員及老師上廁所。十幾週的課程中,當我們在田調訪談時,在地的店家及居民也大多願意與我們分享故事,甚至當學員假日抽空訪談,還被在地頭人A熱心的載去訪談在地文史研究者居民B。此外,計畫成員許仁豪教授的雙親,因為和左營非常有淵源,更是親自帶著老師與學員們四處踏訪,讓我們與許多居民接上線。

而在正式演出前的試演場時,西陵街糕餅店的老闆娘,看到學員在準備而前來詢問,得知我們要演出西陵街後非常興奮,跑回店裡拿了鹹糕希望能推廣,最後糕餅店與老闆娘也成為「穿越魔幻舊左營」的其中一個橋段。雖然我們在演出時難免對地方造成一些干擾,例如舞者全身塗白,所以演出過程中嚇到一兩位經過的老人家,以及學員及觀眾停車造成社區出入困擾等等。但整體而言,地方上對「穿越魔幻舊左營」的演出大多抱持善意,會停下來觀望、也會向我們詢問在幹什麼。在我們演出經過中央市場時,旁邊打麻將的伯伯們還打趣的說:「那個是現代藝術,我們這個也是國粹捏」。西陵街北段的頂北里詹里長甚至還在活動當天致贈花圈祝我們演出成功,無論學員或老師都相當感動。


圖:演出期間頂北里詹正國里長送來鮮花與祝福。

這次的「穿越魔幻舊左營」應該可說成功的重新界定知識的生產方式。知識不僅是在課堂上由教授傳遞給學員,同時也需要學員自行在地方挖掘、與地方互動來生產新的知識;知識的流動也並非老師到學員的單向傳授,而是老師與學員共同學習、互相交流在地方上學習到的知識。此外,學員透過與舊左營人事物的密切交流,產出的知識既能轉化為「穿越魔幻舊左營」的演出,也使學員重新與自身生活的環境、舊左營、乃至於各自的家鄉建立新的關係。有些學員因為參與了這次的製作而開始注意身邊大大小小的議題;有些學員覺得好像在舊左營找到了「家」;有些學員突然開始對家鄉的一切發生興趣,甚至進一步開始思索是否可以把在製作中學習到的知識帶回家鄉。雖然每個人自認的「家」鄉在概念上可能天南地北,但能協助學員重新建立其自身與「家」鄉的連結,或許可算是「穿越魔幻舊左營」最始料未及、但也最成功的部分。

這台「穿越魔幻舊左營」同時也造成一些迴響。在地方上,西陵街的糕餅店老闆娘參與我們的演出後,向我們建議:西陵街還有許多職人,若能以類似台南正興街的方式經營該有多好。詹里長雖然一直念說「你們怎麼不辦到一兩百人,弄個大鼓陣熱鬧一點」,但他對於「穿越魔幻舊左營」進入社區,也是相當滿意。龔家楊桃湯的老闆娘雖然對「地方創生」這回事感到悲觀,但對於我們的演出,則覺得反正舊左營地方死氣沉沉很久了,有一些不一樣的進來鬧一下,搞不好會有什麼新東西冒出來。甚至有居民直接詢問說很久沒有看到熱鬧了,可不可以一個月辦個一兩次這樣子的活動。

而在觀眾方面,有劇場實務的觀眾驚訝於我們居然能用土法煉鋼的方式把這台戲打造出來,不然一般沒有五年的經營,可能沒有辦法弄出這樣深入地方的一台戲;有觀眾也鼓勵我們以及學員,這次的製作經驗其實非常難得,無論將來學員們要不要走劇場或是在地方走動,「穿越魔幻舊左營」的經驗都會帶來助益。一般的觀眾則大多對這樣的演出方式感到相當新奇,認為既有藝術的成分又能帶觀眾認識舊左營,在高雄是很少見的演出。


圖:演出籌備期間,學員於左營西陵街「西陵夜市」進行工作坊。

「穿越魔幻舊左營」讓我們見識到如何在劇場藝術進入社區的製作、演出過程中,既沒有對演出的專業度及表現手法作太多妥協,又能凝聚老師、學員、在地夥伴、觀眾、路過的民眾(觀眾的「觀眾」),營造出一種「大家聚在一起做同一件事」的「劇場感」,並形成許許多多新的關係及連結。例如學員透過這次製作建立與自身周遭環境的連結、建立與家鄉的(再)連結、或與舊左營締下「家」的新關係;例如在此次製作中我們也把一些在地夥伴拉在一起,相互介紹認識、交流;例如透過演出海軍白色恐怖,我們將觀眾與這段少為人知的歷史連結,讓大家重新認識在此地居然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樣的新連結或關係,老實說我們很難馬上判斷是好或是不好,可能需留待時間來證明。但是新的關係,也就代表新的可能性;而新的可能性,似乎正是舊左營地區所需。

未來我們若能再透過劇場或是其它藝術形式的操作,在舊左營的人事物與學員、觀眾、居民之間拉出新的關係,並以這樣的新關係為基礎,大家一同協力來為地方完成一件事,或許對舊左營過渡社區而言,也是個發展的契機。期待我們能在舊左營繼續締造新關係,與這塊土地上的大家一同共創、共好。


*除了本文提及的夥伴朋友外,「穿越魔幻舊左營」還有許多要感謝的人。感謝本校哲學所楊婉儀教授率領的劇評團隊,幾乎是全程參與「穿越魔幻舊左營」的排練及演出進行側寫,感謝「Magao大雄誌」協助視覺統籌,感謝計畫成員李思嫺教授麾下的張喆泓、林天允兩位專技人員協助設計整場演出的聲音。也感謝「両両製造」的左涵潔老師及陳柯杰、張毓珍兩位劇場專技人員,在劇場技術方面不斷協助何怡璉教授、温思妮老師及學員們進行調校。除此之外,更要感謝無數的在地朋友們,從出借場地到宣傳活動甚至到參與演出,沒有在地夥伴的協助,我們絕對無法成功呈現「穿越魔幻舊左營」。

【延伸閱讀】

【渡・左營】漫遊舊城區、搭建新關係:穿越魔幻舊左營(上)

劇場總體空間敘事的集合探索《穿越魔幻舊左營》

另類導覽戲說城市 移動式劇場漫遊舊左營

「社區」的別樣意涵:穿越魔幻舊左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