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3667

文章分享:


快閃、包容與空間想像的重構(下)

作者 / 鄭珮宸(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研究生)

上一篇文章,我們從文明符碼(code of civility)切入,討論街友在公共空間中出於無奈的部分行為為何會成為公權力的制裁對象,以及快閃活動如何利用空間佔領撐開了翻轉文明符碼的可能性。這篇文章延續相同的切入點,但是轉向另一群默默在都市公共空間中閃出隱入的身影:兒童。

找回社區中遊戲的身影

你曾經有過在路上跳格子、丟尪仔標、打彈珠的經驗嗎?第一次拿下腳踏車輔助輪的成功印記又是刻在哪裡呢?長居倫敦的Alice Ferguson回想起自己過去在街道上與玩伴追逐遊戲的回憶,對比自己的孩子離開學校後,只能在公園的小遊戲場玩耍,或者和房間裡的電動玩具為伍,於是著手推動讓孩童能重新利用社區街道的方案。他與幾個社區媽媽於從2009年開始推動Playing Out,從兒童肥胖率指出兒童活動量不足與遊戲空間受限的關聯,進而向政府爭取,申請在特定時段封閉街道、讓兒童在社區街道上自由玩耍的活動。「街道遊戲」(play street)的概念激盪而生。他們從Bristol開始推廣快閃街道遊戲(pop up street play),結合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遊戲權」的概念,希望爭取兒童在都市中自由遊戲的權利。

街道遊戲的出發點是兒童遊戲權,但參與權也不限於兒童;團隊同時關注到社區中所有成員對街道空間的使用權利,並試圖將更多人帶進這個空間中,重新建立緊密的社會關係網絡。例如邀請住在街道邊的阿公阿嬤們搬張椅子坐到門口、相互聊天,也順便看看孩子,或者一同遊戲。街道遊戲在這個意義下不僅僅是將街道空間讓給兒童,也嘗試透過互動關係強化社區網絡的價值。

影片:Alice Ferguson介紹Playing Out的理念與推行過程。(影片來源

但是Playing Out的獨特性是什麼?是用街道聯絡居民感情的概念別出心裁?還是兒童為主題的活動很少見?也許都不盡然。

Playing Out方案的創新意涵,包含不同的面向與層次。首先,都市中的街道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交通往來,縱然偶有行人會停下來寒暄問候,也只是短暫的佇足與交流。然而封街期間,空間規則暫時鬆動,在這當中不同的活動內容,可能會為人與人、人與空間的既有關係帶來改變。再者,以兒童為受眾的活動雖然不算罕見,但多半會搭配教育性質的主題,例如兒童營隊、親子館活動等等,將兒童視為社會規範與知識的學習者,希望他們在過程中獲得陶冶,成為社會、成人所期待的樣貌。

而Playing Out的獨特之處正在於,一方面轉化了街道功能,暫時打破原本的空間想像,創造一個裂縫;同時讓兒童直接成為主角,不再由成人設計活動,而是兒童自己決定玩耍的內容。這兩層疊加帶來的轉變是:讓人們重新檢視兒童和公共規範的關係。


圖:英國的街道遊戲不僅關注兒童,更關注成人與兒童的互動,希望透過「遊戲行為」讓兒童的特殊性被成人接納、看見。(圖片來源:Playing Out

兒童在哪裡?

Playing Out與其他三個英國主要倡議街道遊戲的組織相同,都是由英國健康部門(Department of Health)協助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報告與論述也經常圍繞著兒童的發展與身體健康,例如根據London Play的報告指出街道遊戲可有效提高兒童的大肢體活動強度。但是這項論點最常受到的挑戰是:一、將屬於兒童的空間(例如兒童遊戲場)專業化做好,即可達成提升體適能之效果,為何要刻意封街?二、體適能的提升需要長時間規律地培養,封街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性無法負荷兒童體適能的頻率需求。

實際上,「封街」在街道遊戲中的意義並不只是奪回空間,更重要的是讓更多人正視兒童此一群體的獨特需求。以台灣為例,兒童在台灣少子化的過程中是一個逐漸縮小的群體。根據內政部2018年9月為止的統計,台灣0-14歲的人口比例為12.98%;換言之,每遇到10個人只有一點多的機會是兒童。

再者,兒童不僅人數減少,能被允許「像個孩子一樣地活動」的空間也變少了。除了學校、安親班與家庭,室內的親子館與室外的公園遊戲場,是兒童少數能「名正言順」現身的地方。根據聯合報資料庫,早從1960年代起,台灣報章媒體就展現出一種現代性都市規劃的空間觀點:一個空間只容許單一的主要功能。其中學習空間限於學校;遊戲的公共空間則是親子館與公園遊戲場。家庭版上不時可以看見「馬路不是遊戲場」、「不要將人行道當作遊戲場」等標語,嚴正地提醒讀者(家長)應教育兒童正確使用特定公共空間的方式,並禁止該空間並未規劃之行為,例如告誡孩子不可走在人行道邊花圃的高緣,或者跑跳地穿越馬路。換言之,兒童被視為「社會的學習者」,由成人教導他們如何符合社會的既定規則,「正確」地在公共場所中行動。而街道遊戲正好挑戰了這樣的兒童觀。


圖:相對於由兒童體適能的角度論述,從「兒童如何成為社會中的獨特群體」的視角,更能體現封街──開放成人公共空間給兒童──的意義。(圖片來源:Playing Out

自由遊戲與空間規則

在街道遊戲中,兒童在一般而言最受限的車道上,獲得「自由遊戲」(free play)的機會。自由遊戲是指給予遊戲者留白或者半留白的環境,任其以全然自發的方式進行遊戲行為。姑且不論完全自發的遊戲是否包含社會文化影響,自由遊戲的理念是將兒童看成一個獨特、無法被任何人代言的群體,唯一理解他們的方式,就是蹲下來、跟他們一起玩,透過觀察他們的具體遊戲行為,來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與需求。

無獨有偶的,這種「以遊戲觀察兒童需求」的方式,在社區規劃師的領域中也逐漸被重視。設計學院近年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在面對兒童這群無法以線性、邏輯語言明確表意的群體時,開始嘗試以觀察為基礎,進而轉譯兒童需求的實作方式。例如日本社規師山崎亮在著作《社區設計》中培訓「孩子王」(play leader)帶兒童到基地上自由遊戲,近距離觀察並追問兒童遊戲的元素,以確保設計出來的公園符合其遊戲的需求。

社規師山崎亮在著名作品《社區設計》中,以「孩子王」近距離觀察、追問並轉譯兒童需求。當然「孩子王」的概念不僅限於社規界,早在1960年代二戰後歐洲的冒險遊戲場就強調培育play leader陪伴(但不干涉)兒童進行自由遊戲。


 

影片:英國Hackney的街道遊戲時間裡,兒童有充分的自由遊戲空間,家長之間也得以交流。對比之下,也會發現成人並不特別介入孩子們的活動與玩耍方式。(影片來源

既然兒童是不可化約、不可被代言的獨特群體,成人就不能任由自己的判斷來規範兒童,不應任意要求兒童符合成人之間協商出來的文明符碼(code of civility)。理由很單純:因為在傳統的公共場所規範被訂定時,兒童是被隔離在學校、安親班和遊戲場中的,他們並未參與默契規則的建構。因此街道遊戲要翻轉的,不只兒童身分,也不只是都市中的遊戲空間;它嘗試翻轉的是整個社會看待兒童的方式。當兒童也成為社會的共同建構者,過去的社會文化被擾動,人們必須重新反省公共場所過去的規則。比方說,許多人認為公園應該要寧靜宜人、亂竄跑跳的孩子人人皆可斥責,而是換個角度思考:兒童是個需要宣洩精力,但與我有相同使用公園權利的人,他的活動需求與我的寧靜需求也許可以相互妥協,共同享受都市中難得的綠意空間。因此,活動的內容本身是否呈現兒童自然的遊戲狀態,就成了街道遊戲的關鍵。

是兒童自主、還是成人的想像?

在英國,快閃街道遊戲引起廣大迴響。居民的熱烈回應也推動Playing Out將快閃活動制度化,督促政府建立報備封街的申請管道,定期封街舉辦活動。這股浪潮也延燒到其他國家,除了歐洲、美國、加拿大,亞洲的南韓、日本、新加坡近年也陸續注意到兒童遊戲空間的議題。例如日本東京附近的商業大城柏市(かしわし),於2018年舉行第六屆街道遊戲活動

但是在不同的社會脈絡中,街道遊戲的內容也有變化。例如從日本柏市的案例可以發現,封街之處成為許多兒童導向的(child-centered)活動聚集之所。相對於英國單純的封住街道、讓孩子在人人會經過的空間中任意遊戲,日本的這場封街遊戲對於如何玩、玩什麼的想像,似乎有更多成人的預設立場摻雜其中。這可能導因於不同於英國是從社區中發起,日本的活動坐落在熙來攘往的火車站前,延續行人徒步區的設計,從而染上活動攤位的編排邏輯。

一樣是封街與街道遊戲,其中的差異在於遊戲形式:為兒童設計「兒童的遊戲」,與單純留白讓兒童自由發揮。而這樣的差異,或許正好反應出社會中公共文明符碼的強度,是在街道遊戲中被挑戰、或者更加鞏固。

影片:日本街道遊戲,不同於新加坡或倫敦強調兒童主導遊戲的發生,成人對「遊戲」的想像更明確具體。(影片來源

街道遊戲讓公眾正視兒童的身分與需求,大家透過活動開始「發現」小孩也是都市中共享生活的成員之一。但是有別於街友,兒童是以年齡為界的「未成年者」,因此在許多社會中被認為是可塑的、應該要聽從成人的指導與社會的規範,而非擁有獨特需求與特殊世界觀點的個人。也因為對於兒童的身分(過渡期或是獨特群體)共識尚未達成,相對於已經成年的無家者而言,兒童與街道空間的關係是個更加複雜的議題。而街道遊戲雖然提供了以不同視角看待兒童的機會,但也可能只是強化成人對兒童的既定想像。台灣的街道遊戲即將於2019年春天舉行,我們是否也能在活動中轉換視角,重新審視兒童群體?一個巨大的觀念轉變,還是必須回到最小、最具體的活動中做起,才可能逐漸發酵。


〔延伸閱讀〕

「要先能好好遊戲,才會好好長大」

把街道封起來,讓孩子瘋一下,行不行?

Playing out like we used to do

從紐約 play:groundNYC 經驗,看冒險遊戲場如何養出民主下一代

〔相關影片〕

Hackney Play Streets

Playing Out in the snow, Hackney

獨立特派員 第565集 (上街吧去玩-東京篇)

獨立特派員 第565集 (上街吧去玩-新加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