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759

文章分享:


禮物公民:從創新到反思

作者 / 黃昱珽

社會創新的週期

臺灣的社會創新可說是二十年來民主化過程中,公民社會逐漸累積能量的開花結果。當代青年不僅投入各項展現理念的社會運動,也更願意透過各種管道來實現改變。我們強烈地想要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希望社會能因此有所不同,引發出對社會創新的高度興趣。

在研究社會創新案例的時候,許多時候我們會將焦點放在創新產生的過程上,並未注意到後續的發展。這是由於許多創新的點子令人驚豔,也能引發更多的聯想與遐思;然而之後的經營與維持,往往被認為是例行公事,也就不需太多的注意。這令我們很容易忽略「然後呢?」這類其實也至關重要的問題。

隨著案例的蒐集,我們開始聽見當事人的各種反思。有人認為至今自己只是作了一個「社會責任的品牌」,要再繼續推動自己想法中尚未實現的部分,方能算是真正的社會企業;也有人認為自己其實僅進行了一個引起各界注意的方案,她所關心問題的解決還尚待更進一步的計畫,才能真正推動結構的改變;此外更有人儘管對成果充滿信心,卻也發現這並非自己真正的志向,因此開始考慮將成果交棒給他人。各種聲音讓我們意識到在介紹社會創新的案例時,也需要多加觀察後續及反思的另一面。

今日臺灣的社會創新方興未艾,不過大多數仍處於由發念到推動的階段,週期完整的案例相對來得稀少,本月份登場的「禮物公民」,是一個2013年推動而於2014年大致完成一次創新週期的案例,有著相當有參考的價值。

圖:「禮物公民」的品牌體驗。

「禮物公民」

「禮物公民」是個相當獨特的個案,可說是兩次社會創新的結合。柬埔寨藝術家Pot Sikpry利用在地隨意棄置,具有耐水抗潮特性的水泥袋,設計出背包、錢包、旅行包等各種物品,教導貧窮的在地婦女加以縫製成獨特的商品,這些婦女向觀光客販售獲得額外收入,藉此貼補家用生計。臺灣「傑克魔豆青年社會創業」創辦人高瑋呈通過「創業旅行」的提案,與柬埔寨當地聯繫,創立「青年改變家學院」,進行當地年輕人的培力。這些水泥袋所裁製的包包隨後引入臺灣,成為「禮物公民」。

高瑋呈不希望整個過程淪為商品的進出口貿易,因此他發展出「世界公民」的概念,來區分「禮物公民」與一般代理海外商品、或者一般的慈善事業,並試透過這個過程,進行世界公民的教育。這一個概念的有趣之處,在於他試圖以「禮物」來取代營利邏輯下的「商品」,或是慈善邏輯下的「同情」。生產者創造的是一種激勵人心的「禮物」,藉此傳遞與他人「一同變好」的理念,也使獲得禮物者能夠改變生活態度,增進關心他人的能量。因此禮物公民重視的是生產者與購買者雙方的交流,鼓勵購買商品的人寫明信片告訴生產者他們多喜歡這一份禮物,進一步激發良好的正向循環。這裡可以看到此一社會創新個案最令人激動的部分:當代年輕人透過自己的實踐,嘗試以「禮物」取代「商品」、改寫當代經濟運作的冰冷邏輯。

圖:傑克魔豆青年社會創業,希望能培育出改變的種子。

從「傑克魔豆青年社會創業」到「創業旅行」

「禮物公民」的創意受到了臺灣社會的注目,而此時高瑋呈仍只是一名大學生。相較於許多人驚豔其獨特的想法,不過對高瑋呈來說,這僅是他一連串創新過程中的一個階段而已。與一般的創業過程相比,從一開始就顯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創新氣息。

2012年高瑋呈首先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傑克魔豆青年社會創業Jack&Beanstalks」,將社會企業定義成一種以結果產出為導向的社會創新行為。傑克魔豆青年社會創業除了高瑋呈之外,第一期的參與者也包括了徐凡甘、許佑群、胡庭碩等逐漸在臺灣社會創新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年輕人。

高瑋呈表示,最初他們雖然有濃厚的創業興趣,卻不能確定該從何處開始著手,「創業旅行」便是在此氛圍下提出的實踐方案,是個相當大膽的嘗試。「創業旅行」以國外旅行為目標,而出國的地點由贊助者討論決定,他們到了當地之後去感受、去進行對話,從而摸索自己能做些什麼。高瑋呈將這個構想藍圖做成一張明信片發給周遭的人,並在群眾募資平台「Flying V」上創立了一個專案。此專案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募得了足夠的資金,並確定柬埔寨的合作對象。因此高瑋呈說:「不是我們選擇了柬埔寨,而是柬埔寨選擇了我們」。

圖:在禮物公民的行動中,鼓勵商品的購買人和生產者進行交流互動。

創新過程的反思與再出發

從社會企業的角度來看,「禮物公民」經營可以說是相當成功,在2013年時每個月有13萬至15萬元的營收,基本上已經穩住了創業的陣腳。然而高瑋呈並未滿足於此。

訪談過程中高瑋呈提到,他每一天都會固定「抽離」,以第三者的角度來檢視自己一日的行動。在推動「禮物公民」的過程中,這樣的自省幫助了他發展出一套對創業的體認。高瑋呈認為,在「書中學」與「做中學」兩個不同的學習成長形式之外,還有所謂「創中學」的模式,這正是自「創業旅行」到「禮物公民」所不斷進行實踐的部分。而高瑋呈也進一步追問自己,參與、推動「禮物公民」,對他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於是「禮物公民」的社會創新週期,不僅是起初想法的醞釀與現實的實踐,也包括推動過程中的持續反思。用高瑋呈自己的話來說,這是「與自己對話,重新認識自己」。最後他發現其實自己並不希望被束縛在社會企業裡管理業務的職責上,而是更希望去探究、追尋所謂的「創業家精神」。其實早在組織「傑克與魔豆青年社會創業」的階段開始,高瑋呈便積極建立起自己對創業家、社會創新等概念的見解,在這個意義上「禮物公民」正驗證他創新哲學的有效性。現階段高瑋呈更想去與他人展開更多的對話、作個創業家精神的傳道者。

為此,高瑋呈毅然決定暫時擱下「禮物公民」的業務,近日考慮交由過去的伙伴來繼續經營。「禮物公民」未來仍有機會繼續在社會上發揮影響力,高瑋呈本人則希望以不同的方式,繼續積極對社會產生影響。除了以「茄子皮」為筆名在關鍵評論網上發表文章外,他也安排自己與固定的一些人進行諮商交談,持續宣揚他的創業家理念、培養社會創新的種子。而以鄭捷事件為契機,高瑋呈有感於社會對這些人的不瞭解,遂自願以監獄作為替代役的服役場地,並選擇綠島這個獄政處理特別難「管教」犯人的地點作為他這兩年投入的場域。

「禮物公民」的放下與移轉,對此高瑋呈並未表現出太多的不捨,他相信自己在「禮物公民」內打下社會企業的「基因」,絕不會因為他的離去就消失。可以說,「禮物公民」這個社會創新案例,至此已經完成了一個完整的週期;未來當過去的伙伴接手之後,即將展開另外一個新的週期,則是未來可以期待並繼續觀察的個案。

圖:禮物公民的商品,以及生產者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