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537

文章分享:


地方書寫文學夢——桃米成書(下)

作者 / 陳正芳(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從秋涼到冬冷,共修之後的在地書寫進入另一波考驗。彷彿上個世紀八〇年代香港電影公司響亮的口號:「新藝城出品,觀眾有信心」,我可是在執行出書計畫之先,就以能在書市流通的標準來預設本書的品質,期待的就是:暨大出品,讀者有信心。

第一階段的品管,我將完稿交付大眾國際出版的開發部經理幫忙審視,這是多年經營的友誼,對方不曾詢問代價一口就應承下來,讓我在新世紀凡事總要「叫價」的人際關係迷霧中,看到一絲暖光。設想桃米書主要置放地點是民宿,目標受眾是住宿旅客,宗慧經理提醒我,小說集必須框在兩個小時就可讀完的形式,因此,最後的審定即以此為基石。

經過初審,七篇文章僅通過兩篇,已如燎原的火緊追在後的時間讓我無法為負評所糾結,而是喜慶終有過關小說,如同重度腦麻畫家黃美廉博士的人生觀:「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但是,我們也有積極面。對於出版評論像是「看起來平淡,說教太多,恐要多點故事情節和戲劇效果」,讓我們重新思考小說技藝,甚至不惜拆牆重砌,進入最後衝刺環節。

雖說桃米書是大學與社區的共融作業,本有師生走出校園的用意,一旦從市場的角度回看,桃米書的在地書寫已非校園練習曲。誠如作者五月所感:「一趟趟的採訪、搜集資料、實地考察,挖掘到的不只是故事題材,在虛實之間的整合要怎麼取捨,要如何旁觀主角們的重量才是剛好,這在過往寫作經驗是前所未見的。」這裡點出兩個寫作的挑戰,一是為「桃米」這個他者寫作,絕不能隨心所欲;二是在虛實整合的小說技法上,如何善用與經營。


圖:小說中蛙是現實,貓是虛構。

所謂「術業有專攻」,雖然學校教育會將「文學」視為一個科目,職場上卻鮮少以專業視之,修身養性之道倒是普遍觀點。此刻面臨市場機制,深感文學寫作的專業度不少於晶片研發、物流管理、醫療照護等,作家莫非就直言:「若是律師需要七年養成(含大學教育),一個作家當然也一樣。」然而,用專業看待寫作到底有什麼意義?

專業講求的是精湛的學識、卓越的能力,至於服務或奉獻精神則是專業倫理。小說寫作的專業必然也牽涉到學識和能力,我認為以之產生的意義則是美學的建構,有美感的作品也是藝術,或許桃米書的完成,也是另類的藝術介入。為此,我們還有第二階段的品管。

當第一階段品管通過,小說稿即由珮琪老師排版,我們與作者分頭校稿。最後交回陪伴桃米也定居桃米的大樹院長和桃米在地人坤伯審視,這部分是要精確化與桃米相關的名稱和物種數量,以及事件改寫、人物口吻是否錯置以免冒犯地方。審查同時,也邀請兩位寫序,大樹院長尊重小說的藝術表現,再三推辭,坤伯也跟進。他們認為身為當事人不免會在文字中憶苦思甜,如此將破壞小說賦予讀者的想像美學,或許如我這般局外人可以行之。自忖已寫了近萬字的桃米成書因緣、花絮,還要寫什麼「序」文呢?

身於撰寫桃米書的教練,我與每個作者一起進入他們的異想世界,寫序應是對整件事的自我整理,也是書的角落生物,在此無須著墨,倒是已然完成的七篇小說可以稍加引介,激發讀者閱讀慾望。

開篇小說為〈餘溫〉是一隻名叫本喵的貓從棲居埔里鎮上市場來到桃米找媽媽的故事。臺灣高齡化、少子化的問題,在桃米當然也有,除去蟲鳥植物的高額數值,一度村落最多的是老人和狗,以貓為主角對桃米人而言,實在是很難理解。不過,當臺灣造出「貓奴」這個新詞,也不乏自稱貓奴之人,由宗霖撰寫的「貓言貓語」也就顯得非常「時尚」,評書人說:「這篇小說寫得很好、很有趣,把動物擬人化描述的很生動,連帶周邊環境和生態的對比也寫得不錯,令人想一口氣讀完。」我則以為,從這篇小說要改編成繪本、動畫都會非常精彩。

〈餘溫〉是個寓言故事,影射環保議題,本書想以其輕鬆筆法打頭陣,帶領讀者進入桃米世界,之後的小說排序便有歷史時間的考量。次篇的〈蝶之生〉先是把時間拉遠至上世紀的六〇年代,再慢慢講回九二一大地震、重建和安居。小說以主角林淑娟和玩伴臭頭仔的捕蝶歲月開始,蝴蝶從被捕被殺到被保育,甚而成為桃米的暱稱——蝴蝶王國,是淑娟重要的生命風景。對襯童年好友自幼病弱,被迫早早離開桃米,淑娟卻是一心想離開桃米,她走了,一去多年,地震後要怎樣重建她和桃米的關係?且容我在此賣個關子。


左圖:「林淑娟」說起抓蝴蝶的童年往事;右圖:蝴蝶餐料理之一。

第三篇小說〈浮夢〉得到的評價很短,或許將之呈現會吸引讀者翻閱,但對其他篇作者則具殺傷力,因為評書人說:「是寫得最好的一篇小說,結構和情節都好,故事也有趣。」這是一個人因親見九二一地震吞噬村民,導致心靈受創多時而後走出陰影的故事。已有多次獲得文學獎經驗的五月,當然不會讓故事流於白描,也就是小說不在陳述男主明昌療癒的過程,而是在與夢魘共存的日常,面對處理父親留下的荒地,兄弟要如何處置的焦心。

五月精準掌握角色對話,讓故事一氣呵成,雖然開篇的斷手有點驚悚,其實是五月開始走讀時,最想採取的角度。涉及震災和死亡,要能顧及在地人的情感,五月自云:「這趟桃米之旅比原本想像中的還曠日費時。」

第四篇〈老松的呢喃〉回應了首篇的貓,是由松樹的視角來說故事,只是它的故事緊緊扣合在地民宿業者,所以並非寓言。初審評語直接說道:「可能是不了解植物、環境要如何擬人化,看起來不有趣,反而想看所提到的那些人物的故事;建議是否就直接寫人物和這些植物和環境的故事」。

由於我支持作者羿葶,她說:「用松樹眼光看待阿青,意在呈現自然生意和熱鬧」,我們在反覆討論和修改後,發現一個不動的樹要怎麼編造出有高潮和衝突點的劇情,實在惱人。羿葶是團隊寫作資齡最淺,且最愛讀詩寫詩,似乎被卡住了,於是我以對待小女兒的心情與之共筆。我以寫作劇本的經驗,讓人物進出,即便主角不動又何妨。最後我們得到評價:「改完很有趣,植物、人物都很鮮明,植物與人和環境的感情描寫很棒。」終於,保住了一棵樹。


左圖:青蛙阿婆是〈老松的呢喃〉女主角;右圖:為什麼大學生宿舍會變成民宿?讓〈老松的呢喃〉告訴你。

第五篇〈螢河〉主軸是寫桃米重建初期在地居民之間,居民與協力者之間的衝突和協調。要怎樣把現實的火爆場面安全移至文字場域,正如拆除引爆炸彈的驚心,深怕未來被對號入座得罪人。我鼓勵立杰發揮他在歷史系四年的訓練,他也認為:「歷史並不單單是大寫的歷史,更多的是由小人物,小地方所組成的多元的敘事。」史家的眼光,開發了許多小人物,讀來頗有一番新滋味。

第六篇小說〈起厝〉,是宗霖從坤伯本職外另有筆生和蓋房子的技能,發想一個在地故事。筆生大毛昭告村民神明要建屋,但在宗霖的書寫中,有建屋技術的大毛卻撿木頭蓋土埆厝,針對我的質疑,宗霖說道:「是想凸顯村民意見不一,大毛其實心裡知道這樣房子蓋不起來,所以隨便撿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應付。」小說並非一審過關,不過在修改後得到評價:「此篇小說非常引人入勝」,我也卸下心頭疑慮。

壓軸本該是好戲,五月的〈王子的牢騷〉在一審時也在情節和人物處理上遭批,於是我們與作者一起做了一些調整,雖改動不多,但原存的說教意味已盡量刪除。故事是講述以保育及導覽「青蛙」生態為主的民宿老闆,期待子承父業的困境;同時又面臨接受小說家採訪,又對小說記敘不滿的心緒。時序上,這一篇不僅談論桃米的現在,其實也點出桃米面對未來需要思考的問題,作為壓軸合乎情理。此外,這篇小說有後設筆法的介入,在文學形式上有其特色,當然還是好戲。

自稱「蛙鳴水流悠然起,靜觀閒雲鳥林間。主客談笑風聲餘,樂而忘憂似神仙。是當今桃米人生活心境的寫照……」的坤伯,看完全書後,反思當年的桃米:「滿山滿谷的金黃梯田,蟲鳴鳥叫、蛙歌蝶舞、星光螢河,茅埔坑溪到處是魚蝦、泥鰍、蟹螺……。」其實這般景象亦曾在鄉土文學可見,部分景觀更是臺灣農村共有的記憶。桃米書並非再現這些記憶,而是重寫「化地震危機為轉機,創造具生態特色的金牌農村」的故事,坤伯認為這是「為了提升桃米生態文學的素質內涵」,由於小說技藝的介入,他也不免認為:「或是真實,或是虛擬,故事確是精彩萬分;曲折情節,文筆流暢,情境氣氛栩栩如生……,可謂是地方文學的創舉。」


圖:落入凡間的「螢河」。

至於作者們,如何評價這本書呢?

立杰認為自己相當有榮幸跟著團隊一同為桃米書寫小說,「地方的故事與地方的人物需要被書寫,這是從小人物出發的地方傳記。」羿葶則是從學習的角度提到:「寫作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要如何平衡虛構與真實,達到為桃米發聲的目的,是我嘗試練習並努力的。」五月一向務實,她說:「做為外來者——我們是不可能完全如實呈現他們真正艱辛的復原過程以及構建社區發展脈絡,有的只能是儘量貼近,力所能及用自己的文字為這個地區留下一點痕跡,如果有人因為我們的故事從而多了解桃米一點,就真的太好了。」

常聽到電影殺青後,電影工作者會來個慶功宴,完成桃米書的下一步卻是新書發表會。我們甚至希望用此次書寫的經驗舉辦在地書寫工作坊,協助地方培養自己的寫手,用文學的筆記錄自己的美,從語言淬煉地方的香氣。我想到不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從山林或鄉居得到養分,今天不僅是桃米成就了這本書,未來或可讓文學成就桃米,比方西班牙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uan Ramón Jiménez的代表作《小銀驢與我》(Platero Y Yo)就是以西班牙南方一個小村——Moguer為基調。

最後,我想分享寫作總召宗霖的心得,他雖然有完成任務後的舒坦,但「也加重內心深處的迷茫和不確定,在過程中明顯感受到寫作的孤獨,和對自我寫作能力的質疑,還有不知如何對抗時代潮流的憂心。唯一能確定的是專書故事是精緻且得來不易的,希望這次嘗試是一個正確的決定,一個好的開始。」我認為這不僅是一本書的完成心語,也讓我們更瞭解臺灣年輕人的心理現狀,顯然跟提供談資的在地長輩非常不同。因此,透過〈桃米成書〉我寫出的不僅是人文與場域相遇激盪出的火花,也是桃米書——《柒桃:桃米生態靈動秘語》自己的故事。


【延伸閱讀】

地方書寫文學夢——桃米成書(上)

地方書寫文學夢——桃米成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