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335

文章分享:


東海×古空間行動計畫:空間營造作為地方創生的行動構想

作者 / 陳凱琳(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東海×古空間行動」緣起於系上余炘倫老師開設的「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空間研究」課程。老師在課堂上提到高雄科技大學舉辦的「2024國際共好地方關懷實踐競賽」,並鼓勵我們組隊參加。競賽的目標是希望全球各地的大學師生組成地方創生實踐團隊,與社區合作,推動社區改造和文化傳承,並通過結合當地的歷史與現代創意,來提升社區的活力,促進居民與遊客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商業價值和文化保存的雙重目標。在此目標下,團隊經過討論後設定:希望重現位於臺中第二市場的中興西服店之風貌,並融入現代咖啡廳的營業方式 ,使其成為臺中舊城區歷史與現代交融的文化地標。

影片:第二市場的美學歷史:中興・西服。(東海大學人社實踐計畫「都市再生行動學院」製作)

在這次行動的過程中,我們面臨了許多挑戰。例如,該如何在保留歷史特色的同時融入現代元素、如何平衡商業需求與文化傳承等問題,都需要仔細考量和不斷調整。通過這次行動,我深刻體會到社區營造不僅僅是空間的改變,更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次經驗讓我明白,只有在充分了解當地歷史和文化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的社區發展。

中興西服改造案的背景是希望通過閒置空間再利用,促進社區活化。具體行動內容包括對店內原有西服展示進行修復和重新布置,設計符合歷史風格的工作人員服裝,並將西服訂購單轉化為點餐單和菜單。我們還計劃與當地服飾品牌合作,定期舉辦展示和試穿活動,吸引更多遊客和居民參與。這些行動不僅提升了空間的商業價值,還能喚起了居民對本地歷史的興趣和熱情。

我們也和空間的持有人Tony哥,以及其所帶領的三義自學團共同合作。Tony哥替我們簡介他所擁有的幾間閒置店面的發展歷程,說明他與原中興西服屋主的舊日回憶、空間使用的歷史與現在空間機能上的演變,並釐清他希望能如何活化這個空間。對這幾間老店面的歷史背景有了基本認識後,團隊期待能夠在保有空間原有樣貌的情況下,融合Tony哥對於此地的舊日記憶、未來想像,來加以活化。而三義自學團則是與我們共作,協助重整牆面、清理原有空間,並和團隊一起針對在地居民需求進行田野調查。


圖:原中興西服店空間改造。(攝影/鄭子瑄)

在勘查中興西服的期間,我們先透過調查與訪談,評估其改造潛力,並與三義自學團的學員討論,確認彼此能夠為這個空間做哪些事,以便提出合理的設計建議。過程中,我們發現舊有空間結構完整,但需要進行適當的內部調整來提升使用效率。因此,我們提出是否能將二樓的一部分空間改造成工藝品展示區,並在旁邊設置遊覽地圖,為遊客提供指引。這些建議在後續設計中被納入,希望經過改造後,能夠傳遞空間既有的歷史風貌,又具有現代實用的功能。

為此,我們規劃通過空間的重新利用和文化元素的融入,來打造一個兼具歷史感與現代感的多功能場地。具體行動步驟包括:與三義自學團共同進行調查,深入挖掘臺中舊城區的歷史記憶、第二市場的店家故事,及當前的人文風情,並以此為基礎重新設計店內外觀,在保持歷史風格的同時增添現代設施。再者,規劃咖啡店的營業模式,採用預約制和開放制並行,針對不同客群需求,提供相應服務。同時,開展與當地品牌的合作,定期舉辦特色活動。

這項改造行動的預期效果是吸引更多的遊客和居民進到這處空間,以此為據點,鏈結人與人,促進社區的經濟和文化發展。行動方案的評估標準包括遊客和居民的反饋、營業額的增長以及活動的參與度。

營業模式方面,考慮到Tony哥當初提出的條件「僅使用一樓作為供餐區域,二樓以不進行過多變化、安全的改造為主」,我們計劃在一樓設置冰淇淋櫃和飲品區,這樣一來無須用到明火,僅需基本水電供應。同時,我們也提出預約制和開放制並行的營業模式,能提供個性化服務並吸引散客。這種方式既能提升顧客體驗,又能增加銷售額來維持空間的經營,且預約制也可以確保老建築中經歷數十年歲月洗禮的樓板,不會因為承載過多的客量、物品重量而產生危險性。。

設計過程中,我們將調查獲取的資訊與文物融入其中,把中興西服老闆的舊相片、個人登山愛好、時代環境和西服店等往日記憶相結合。初步構想包括店內工作人員統一穿著西服,服務流程則納入當時西服店的經營細節,譬如將西服訂購單轉化為點餐單和菜單;店內空間除了展示舊時服飾,也可定期與當地服飾品牌合作,提供商品展示和試穿服務。此外,還包含了提升與來訪者互動性的設計,像是布質杯墊和抱枕使用製作西服的面料,也在每個座位放置小卡,介紹店內特色和小故事,吸引顧客探索這個空間的歷史。


圖:以西服面料製作抱枕。

三層樓空間的整體規劃,除考慮空間能靈活運用,也希望能邀請創業者、創作者進駐,提案各種經營模式。因此,咖啡廳的二、三樓空間切分成不同區塊,由不同創業者或創作者使用,如同小型市集;或如前所述,二樓的部分空間設置工藝品展示區,來和原先的西服店呼應。咖啡店的吧檯設於三樓樓梯下方,避免遊客誤闖未開放的三樓,同時能有效利用零碎空間。咖啡店較為空閒的時段,還可挪作實驗商店,供其他創作者租用空間,並採自由心證投幣付款的方式,促進空間流動性和型態轉換,以扶持低資本創業者,並觀察該區域合適的獲利模式。

我們還提出應尋找創作者共同為這間店進行設計的建議,範圍涵蓋咖啡店內桌上擺放的小型廣告立牌、對外宣傳使用的大型看板,以及專為第二市場打造的雜誌和刊物。透過定期發送專屬於中區的地方雜誌給攤商和大眾,加深外界對於中區與中興西服新空間的認同感。刊物則可以展示在咖啡店內,方便顧客閱讀和了解最新動態,能夠有助於讀者深入認識店鋪所處的第二市場,甚至進一步去探索鄰近街區。

總之,團隊期望通過積極宣傳和定期舉辦市集,與當地文創產業結合,並藉由活動吸引更多的創作者和小型商家參與,也邀請市場現有攤商進駐。同時,我們計劃與十月即將舉行的「鈴蘭通散步納涼會」合作,舉辦特定主題活動,並邀請Tony哥、三義自學團、當地居民、有興趣的空間經營者來參與策劃,以吸引潛在客戶和合作伙伴。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公共空間的利用率,還為當地居民和遊客提供了多樣化的購物和娛樂選擇,促進了創新和創業精神的傳播。

關於市場騎樓的空間規劃,希望能顧慮使用者的感受,避免商品外溢或視覺髒亂,我們提議僅使用房屋內部空間。為了鼓勵在地參與創生行動,在最初篩選進駐商家和創作者時,對當地商家和臺中市居民免收攤位費用,同時盡量透過邀請古著及同性質的團體協辦市集,提升公共性,並藉由「服飾」這一元素強化與中興西服的連結。 


圖:邀請古著及同性質團體協辦市集,並藉由「服飾」這一元素強化與中興西服的連結。 (攝影/Hannah Morgan,引自Unsplash

這次在第二市場的行動,帶給我許多豐富且深刻的體驗。這個地方的魅力,不僅僅是來自於多樣的美食和巷弄間飄散的香氣,更源自於那些歲月在建築上留下的故事。走進市場,目光所能及的每一處景象,都彷彿在訴說過去,引人駐足沉思。特別是當初我們聆聽Tony哥講述這家老店所承載的歷史與情感時,當下的時光彷彿與舊日交錯,將過往的繁華與今日的靜謐巧妙連結,讓我們感受到這家店舖、這座市場曾經蓬勃的生命力。

而在改造的過程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繪製立面圖和平面圖的時候。看似尋常的繪圖過程,實際上讓我更深入理解了這些建築的結構與其背後的設計意圖。每一塊建材的背後,都蘊藏著曾經的生活記憶。不僅能藉此更貼近藏身其間的靈魂,也重新認識到商家們是如何在這些建築框架中扎根發展,長成了今天的模樣。

與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規劃這處空間,更是一段特殊的經歷,我們攜手合作,彼此分享想法、激發創意,為這個空間注入更多的可能性。這段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地方創生行動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人與人不同記憶與心血的交織,這樣的互動也為這個計畫增添了溫度。

當然,挑戰也是無可避免的。最大的挑戰或許不是技術上的難關,而是在這個充滿歷史的空間裡,如何找到創新與傳承的平衡。每個決策都需謹慎考量,既不能過度理想和求新求變而破壞歷史的痕跡與脈絡,也不能過於拘泥傳統而失去活力。這種微妙的平衡,成為整個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

這次行動讓我對於中興西服和第二市場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了解傳統市場與攤商、居民相互依存的關係。最重要的是,通過與在地伙伴的合作,我深切感受到了人們對於所在之地的熱情投入,對於轉型挑戰的堅韌以對,令我對空間活化和地方創生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詮釋。

這回與Tony哥、三義自學團攜手進行的空間改造和再創造計畫,是希望能在舊城區探索閒置空間應用的可能性,透過空間的設計、社群的連結、活動的辦理,提升商業價值和社區活力。這項行動需要不斷的滾動式調整,未來期待能持續擴大活動範圍,引入更多合作伙伴,持續提升空間的使用效率和商業價值,共同達成「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地標,為社區居民和遊客提供一個充滿歷史和創意的場所」這樣的長遠目標。


【延伸閱讀】

東海×古空間行動市場空間創生小隊,集結!

東海×古空間行動計畫:人文社會腦袋的浪漫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