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494

文章分享:


地方產業疫情求生記:柳川藩主立花邸「御花」和夜明茶屋的突圍之道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豐饒的有明海是九州第一大海灣,孕育了無數海洋生物,豐富的物產也滋養了世世代代岸上的人們。以水道密布而聞名的「水鄉」福岡縣柳川市,正是在千百年前築基在有明海的溼地之上,後來為了灌溉土地、供應民生用水、防治水患及往來運輸需求,而修築了人工河道,經年累月下來形成了全長930公里錯綜綿密的運河網,其中一部分即是守護著16世紀在此開基立業的柳川藩主立花家的護城河。


圖:柳川運河。

如今,在水道上泛舟遊賞垂柳,下船後到過往藩主宅邸品嘗蒸籠鰻魚飯、以泥鰍為基底的柳川鍋,以及有明海的生猛海鮮,已經成為遊人拜訪柳川的經典行程。然而,2020年突如其來的一場世紀大疫,重創了全世界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柳川的觀光亦備受打擊,每年造訪當地的觀光客從130萬減少至51萬多人次。

儘管遭逢前所未有的鉅變,地方活力卻在危機中更加被迸激四射。以歷史文化財及美食為號召的料亭與旅館經營者,還有身兼鮮魚店社長與地方商店會會長的企業家,特別在我們拜訪時,各自分享他們過去幾年在艱困無光的時刻,是如何因應的思考觀點和轉型求生的行動經驗。


圖:品嘗蒸籠鰻魚飯、乘舟聆聽船夫高歌、遊覽御花是過往遊客到柳川的固定行程。

重新思考經營的本質

「追求本質的價值」是柳川藩主立花邸「御花」的立花千月香社長簡報時,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御花」是一間具有文化財身分的料亭旅館,園區佔地七千坪,是過往柳川藩主立花氏的別邸,而立花千月香社長正是藩主之家的第十八代後裔。昔日遊客到柳川來主要是搭船遊覽、吃鰻魚飯、參觀立花邸的短暫停留遊程;Covid-19疫情趨緩後,來到立花住宿停留,或是二訪、三訪的回頭客都增加了。這與御花在受到疫情打擊期間,重新思考自身定位並致力「追求本質的價值」密切相關。

立花社長說,平日遊客總是絡繹不絕的御花,在政府針對疫情發布「緊急事態宣言」下首度暫停營業二個月。在看不到出口的疫情濃霧中,反而讓她與員工有機會去思考御花的未來,尤其希望能將過往遊客蜻蜓點水般的單日遊程,轉化為更深入體驗立花家長遠歷史及豐富在地文化的留宿行程。


圖:御花廣闊的「松濤園」。

藉由導入社內通訊軟體Slack,御花的25名員工得以在疫情的空檔中為接下來的營運方式相互腦力激盪。首先被採納的提案,是由一名因疫情而從東京移居柳川的女性行銷伙伴提出,這方案是提供御花住宿者,能悠閒地沐浴著晨光,於遊船上享用豐盛早餐,同時享受靜謐的水鄉風景。方案推出後大受好評,並透過社交媒體的大力傳播,令許多人慕名而來。

因此御花又陸續推出在夜間遊船上燃放煙火、炭烤糰子的企劃,也在被列為文化財的園區中舉行夜間體驗遊程,例如夜訪立花家史料館之旅,或在結合夏夜怪談與傳統工藝紙燈籠的「奇怪夜行」活動裡,循著幽玄明滅的燈火穿梭於藩主宅邸探索,並在晦暗不定的微光下用餐。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動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前來投宿,與御花為鄰的柳川居民們更樂意再次購票入園一探究竟。

這種由非在地人職員提出的外部觀點方案,跳脫習以為常的視角,重新發掘御花和柳川原有的資源或魅力,成為觀光及旅宿經營創意的新起點。立花社長認為這是一直住在當地的她所無法發想的提案。


圖:立花千月香社長導覽立花家史料館。

御花的跨界合作

御花也透過「一般社團法人Intellectual Innovations」的策劃,與日本其他二處旅宿合作發起「TOUCA」計畫,以一年為期,提供對於觀光產業有興趣者到現場實際學習、與志同道合伙伴連結、自主提案與操作的機會。這個計畫不僅能培育未來的觀光產業人才,也能為在地旅宿的經營發展注入新想像。

此外,御花還結合鄰近的大學生及柳川市觀光協會,打造「水邊的夜市」。活動有暗夜的行船體驗、夜晚市集、夜間光雕展示、立式划槳等工作坊,提供給外來遊客及在地居民重新認識水鄉文化的管道,更重要的是讓在地人能感受到身為柳川一分子的驕傲。

影片:柳川水邊的夜市。

柳川清溪護水市民運動

其實,現在以水鄉自豪的柳川,也曾經面臨是否要將泥沙淤積、汙染發臭、大量蚊蟲孳生的運河渠道填平加蓋的抉擇。幸好在1977年,在時任柳川市環境課都市下水道組長廣松傳的奔走疾呼下,市長下令延緩六個月開工,並請廣松提出新的替代方案。經過實地調查與家戶拜訪,廣松發現運河具有調節水流、排水防洪及補充地下水層的功能,如果貿然將水道填平加蓋,將使得鬆軟地層因抽取地下水而下陷的問題更形嚴重。

廣松擬定了新的河道淨化計畫,藉由以下三種方式,來維護運河清淨暢行,也成功阻擋了河道整治工程進行:(1)透過浚渫清淤令水路恢復,確保水流順暢;(2)強化排水規則、增加淨化設施、抑制汙水流入;(3)創設水路營運及維護體制,恢復居民參與的清潔活動。

除了說服業者配合管制汙染源,當時以廣松為首的市公所職員相繼投入水道的清潔工作,並且舉辦超過百回的居民懇談會,經由多方溝通與實際行動而感動了許多市民,也喚起眾人親水的記憶,開始加入住家鄰近水路整理行列。之後廣松還成立「水之會」(水の会),以社團的方式組織有志者維護運河、推動水文環境教育。

至今,柳川在每年二月都會延續藩政時期所留下的「水落」傳統,將水門關閉,排乾河道水流。這十天中,市公所、水之會、觀光協會與居民一起出動清潔垃圾及淤泥,讓河道底部曝曬太陽消毒,也趁機檢修閘門、橋梁、河岸等設施,大學生還會來調查水中生物分布狀況。而這段人與水重修舊好的故事,也在1987年被吉卜力工作室共同創辦人高畑勳導演拍攝成紀錄片《柳川堀割物語》

>
影片:柳川市「水落」時期,關閉水門阻斷水源以排乾運河水流。(來源:柳川市観光課(yanagawa city)臉書粉專

藩主之家的永續承諾

好不容易保存下來的運河,終日流水潺潺與居民相伴,更見證了藩主之家的興起和轉型。直到現在,柳川仍有許多人會在運河旁的三柱神社舉行婚禮,再搭乘小舟至御花辦理喜宴。這種與運河共生的文化為立花社長所珍視,她說:「我們雖然有運河文化,在地人卻不一定會把它當成資源來看待,但是透過水邊的夜市等新活動可以讓大家重新認識運河,重視這個資源。」因此她在推動地方觀光或參與區域營造時,特別強調「來玩的人開心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住在柳川的人,能不能也對於他居住的地方感到驕傲、感到光榮、感到非常開心。」

身為藩主後代,氣質高雅的立花社長在談到家族歷史與宅邸記憶時,眼神總是煥發光彩;說起御花和地方關係,話語間蘊含著濃郁的感情與責任。她指出許多人會到御花舉辦婚禮是因為父母、祖父母都在此成婚,御花的歷史因此和居民家族有著跨世代的緊密聯繫。過去立花家族能存續於柳川四百多年,是因為深受居民們的照顧,共同走過疫情危機之後,她也承諾御花即使百年後仍會一直存在,和所有人在此和睦共處,將水鄉的文化資產持續傳遞下去。

影片:御花為推動「文化觀光」所拍攝的宣傳短片《Witness the Living History》。

擊破疫情困境的水產業斜槓力量

而在離御花步行五分鐘之處,原本是當地的舊港口,現址可見退潮後淤積泥灘漢潮間帶生物。舊港口旁有一間名為「夜明茶屋」卻不賣茶的海鮮與定食販賣店,在現任經營者金子英典社長的多角化經營下,已經在疫情期間跨足海鮮加工/代工及販售、釣餌事業、旅宿業,並與在地商家一同發起振興地方商圈的活動,也為了讓水產本業能永續經營,而投入海洋保育行動。


圖:夜明茶屋外觀。


圖:夜明茶屋一樓生鮮海產販售處。

創業於1890年的夜明茶屋,原先是販售有明海產的鮮魚店,然而隨著社會與自然環境的變遷,生鮮食材保存費用增加、海鮮競標導致價格難以控制、漁獲不穩定,還有辛苦、高風險、骯髒的職業特性導致從事漁業者銳減等原因,促使夜明茶屋不得不以本業為核心,積極拓展相關產業。

轉型過程中,金子社長參加了厚生勞動省辦理的「九州築後元氣計畫」(九州ちくご元気計画),結識了「鰻魚的睡窩」(うなぎ寝床)創辦人白水高廣,在其協助下重新檢視了公司百年來的營業內容,發現自身有連結、發想、解決及加工的力量,因而再次確立了公司的經營方向。目前跨足的營運項目有:生鮮海產與熟食的販售、海產冷凍保存業務、海產的加工品開發與代工,例如運用在地海產作為高湯的速食拉麵、餅乾、海鮮乾貨與醃漬品等。並受疫情期間掀起的戶外活動熱潮啟發,發揮釣魚能獨自一人進行的特性,開啟了新的釣餌事業。


圖:金子社長說明公司產品開發策略。

開發新商品的心法

金子社長指出,不論是發展新事業或開發新產品,在與設計師白水先生共學協作之後,他都會從六個層面來思考:

(1)向社會推出的新產品有不有趣?
(2)新產品能在市面上一決勝負的強項(如強烈個性、故事性、地域性……)為何?
(3)新產品能否帶來生產者、流通者、消費者三方共好?
(4)產品能否長久穩定供給?(不過近來許多的合作專案,讓他覺得限定產品的嘗試也不錯。)
(5)能否從顧客觀點來決定價格,並在此基礎上確保公司利潤?
(6)換位思考,如果我是消費者,這個新商品我會想要嗎?會想買嗎?

另方面,為了保護有明海的生態,金子英典也與其他公司合作水質淨化事業,透過相關設備與資材的引進,提高海鮮店養殖水槽、水產養殖場、近海泥灘地的含氧量,並去除水底汙泥,以及強化水中生物所需的營養素,藉以改善環境,延長魚貝類的壽命。


圖:夜明茶屋不僅自己開發柳川在地的彈塗魚、鰻魚風味速食拉麵,也和淡路島、高知、京都等地業者合作生產具有當地海產特色的拉麵口味。

與商店會成員一起振興地方

金子社長同時身兼柳川市觀光協會的理事與沖端商店會的會長,甫接下會長職位的他就遇到了疫情爆發。在疫情擴散期間,他和商店會的成員希望能為在地籌劃避免人群緊密接觸、節省費用、長期進行的活動,因此就在戶外展出柳川當地特有的女兒節吊飾(さげもん)、舉辦市集及風鈴慶典等,再藉由社群媒體的經營與宣傳,希望能夠持續吸引觀光客前來。

此外,有鑑於本地空屋增加,加上希望能吸引外地人移住,並在移住前體驗在地生活,因此金子社長將商店街上的一間空屋改裝成旅宿,以整棟出租的方式提供住宿服務。特別的是,金子社長會帶領住宿者前往謝絕外人的競標魚市場參觀,期待能用吃在地、住在地、玩在地、與在地人交流的生活化體驗,讓遊客能深入探索柳川。


圖:夜明之宿(夜明の宿)採包棟住宿的方式服務遊客。

疫情對於地方觀光事業的衝擊甚大,在收入銳減與疫情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的雙重不確定性中,兩位柳川的在地經營者與員工共思自家產品的特色,充實相關知能、設備與技術,提升商品與服務的品質。同時也與地方上其他產業或商家合作,改善地方觀光的資訊傳播管道、打造深度體驗內容,將危機化為轉機,一起撐過疫情的寒冬,在後疫情時代中以更細緻、更貼近不同客層需求的方式,迎接旅客的再度到來。


*本文特別感謝蔡奕屏小姐協助校訂、陳慧艶小姐協助整理訪問資料。

【參考資料】

《水の文化》編輯部,〈堀の記憶が成し遂げた、柳川再生物語 「水の会」の18年の歩み〉,《水の文化》32號,2009年7月,頁40-45。

徐銘謙,〈前瞻水環境的真智慧:柯市長該考察的是另一個柳川〉,千里步道

王茜穎,〈一個公務員讓日本柳川出現寧靜奇蹟 台灣也能有這樣的官員?|為淡水河做一件事〉,CSR@天下

【延伸閱讀】

那些超乎想像的在地實踐者:「九州地區的地方創生與社會實踐」 交流經驗分享

為地方帶來「創造力資本」的BEPPU PROJECT

在小濱的這些人:循環於溫泉小鎮的設計力

建造一座「大家都能來玩的公園」是對未來的投資——Maruhiro的工藝創新和公共價值創造

用開店為地方注入元氣:串起移居支持系統的「鯨魚的鬍鬚」

鑿出地方的「光」:以社群之力打造永續觀光的嬉野茶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