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1055

文章分享:


埔里好市多,大家相揪踅:埔里第三市場展覽記事簿

作者 / 蘇瑾珮(暨南國際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生)

若能在人來人往的傳統市場裡遇見一場展覽,你是否會對此感到好奇,停留下來看看?

2020年,暨南大學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人社中心)與暨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以下簡稱通識中心)的兼任講師許蕙玟老師共同合作,帶領通識課程「地方知識建構的方法」的修課同學,在埔里第三市場舉辦「埔里好市多,大家相揪踅:埔里第三市場展」。在過程中,團隊蒐集並整理了第三市場裡的歷史發展資料,再與在地文化、攤商故事、相關公共議題融合,策劃出一場具有不同面向的展覽。

展覽的規模不大,卻是師生運用一學期的時間,一步步努力累積的成果。期望透過展覽的方式,讓與市場息息相關的人與事都能夠被好好保存、延續,也使更多人重新看見第三市場的價值,逐漸凝聚眾人對第三市場共榮共好的集體願景。


圖:市場展開幕茶會中,策展學生向與會者介紹主題書展與市場攤商照。

市場即是教室

人社中心於2015年帶領服務學習課程之學生進入埔里第三市場,進行空污量測,透過實地偵查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加了解在地,並能在公益服務的過程中,以自身所長投入公共議題。[1] 2018年,為能進一步推動第三市場的環境友善行動,人社中心申請環保署「107年環境教育基金補(捐)助計畫」,至此開始推動一系列環境教育行動。 [2]

行動過程中,人社中心陸續辦理許多工作坊,邀集埔里在地居民與暨大師生一同參與,期望透過活動的推展落實環境教育宣導。2018年5月20日,人社中心邀請自小在第三市場裡長大的許蕙玟老師擔任一堂單日工作坊的講師,至此,許老師開始與人社中心的市場行動有所連結。

2018年9月,她嘗試將自己開設的通識課程「地方學:文化與生態」導入第三市場,帶領同學走入第三市場品嚐在地美食,實地觀察傳統市場的運作,許老師也鼓勵同學自備環保餐具,響應人社中心辦理的友善市場集點活動,讓同學發現傳統市場裡的減塑活動其實一點也不困難。課後同學們皆給予正向的回饋,透過此次單堂課的市場體驗,她也進一步考慮將第三市場作為學習場域,若能讓暨大同學更深入了解第三市場,是否有可能牽動市場未來不一樣的發展呢?


圖:修課同學帶著許蕙玟老師設計的闖關卡,踏查埔里市街和體驗第三市場小吃。


圖:學生們對於參與市場體驗課程中的環保減塑行動之回饋。

隔年,許蕙玟老師正式將課堂的學習場域設定在第三市場,她從地方文化與歷史的角度切入,帶學生初步認識第三市場的歷史演進,並且引導學生將蒐集到的在地資料轉化為體驗式的遊程,融入市場歷史、攤商故事、在地特色小吃物產、公共性議題;另外也注入環保相關概念,舉凡衛生整潔、塑膠使用量、空氣污染程度等都納入設計考量中。同學們精心設計的遊程,不僅能讓參與者實際走訪第三市場,並透過闖關遊戲,進行知性與趣味兼具的地方體驗之旅。

由於此課程恰好是由兩位老師共授,許蕙玟老師僅負責上半個學期的課程。在這一個半月的教學裡,她發現第三市場還有許多可以挖掘的故事,也想讓更多人走進第三市場,親自感受在地的歷史。2019年末,人社中心邀請許老師共同討論下學期「地方知識建構的方法」課程的合作方式與內容規劃,在隔年由歷史學系和通識中心合開此課程,帶領學生探索第三市場的在地知識,最終以展覽作為課程的成果展現。


圖:地方學課程學期中的成果發表:各組遊程體驗。

知識與地方近距離

歷史系背景的許蕙玟老師,想透過課程教授同學如何運用資料庫蒐羅與地方相關的資訊。隨著時代變遷,地方知識建構的方法除了文獻史料、專書與期刊論文、老照片與地圖等圖文資料應用以外,這些實體資料也逐漸轉變為數位檔案。愈來愈多公部門、研究機構或民間單位建置的電子資料庫,為地方調查與研究帶來了更便利及更完整的基礎材料,也成為同學們就近了解在地資訊與背景的入門基石。

除了讓同學們實際操作資料庫以外,同學也需要實地參訪在地耆老或商家,以田野調查、口述訪談的方式蒐集更多資訊,深化和記錄更多地方知識,並在過程中反思公共議題。資料採集之後,許老師接著在課堂上拋出需結合商業行銷設計、地圖繪製、展場設計等跨領域合作的任務,期待同學將龐雜而堅硬的素材轉化成淺顯易懂的圖文內容,進一步設計整合成一個關於第三市場的小型展覽,以邀請在地與外地的民眾來參觀。

製作展覽的過程緊湊而繁忙,人社中心也多方幫忙,協助課程導入相關資源,例如媒合設計策展的業師前往授課,讓同學更能吸收實務方面的專業並且實際操作。除此之外,也支持相關資源,包括經費、人力、專案管理、協助校方與市場之間的溝通等等。人社中心與許老師的協作,是著眼於學習並不侷限在教室之中,以埔里第三市場作為教學和實踐的場域,不僅能讓同學更近距離了解在地面貌,透過親自體察地方脈動與現狀,從自身的學科專業出發,於在地議題中提出反思與實踐行動,讓知識變成具體的形式,且更具可行性。


圖:人社中心媒合哇特小旅行帶領同學進行市場小旅行。

口述的回憶──訪談與調查

自1904年創立埔里第一市場,直至1984年第三市場完工,許多過去在第一市場的攤販陸續遷移到第三市場現址,其中有些攤商已傳承好幾代,不同世代的記憶逐漸勾勒出市場各個時期的面貌。藉由攤商的家族故事,慢慢交織成埔里從日治時期以來的歷史發展圖像,因此,許蕙玟老師也希望同學主要訪談的對象鎖定為老店家,從攤商的回憶裡,了解過去到現在的種種變化。

同學們在市場調查的過程中,受到採訪的攤商有時因為年代久遠、記憶模糊,導致問題答不上來,卻還是很熱情地接受同學的訪問;有同學不擅使用台語溝通,往往是破碎的語詞加上比手畫腳,但攤商依然友善而耐心地聆聽,讓許多第一次接觸採訪工作的同學們獲得很大的信心;也有同學說平時根本想不到會去採訪市場裡的攤商,透過此次田調,才發現這是一件既新鮮又有趣的事。

另一方面,同學們逐漸從訪問裡發現攤商所在意的市場問題,例如現代人消費習慣改變,讓市場生意普遍沒有以前好;空污不易改善,即使在市場旁邊興建停車場,仍有消費者會騎機車入市場內購物;因疫情影響,導致生意慘淡等等。這些訪談內容透露了攤商們的實際意見,未來若進行市場革新,而能從不同面向回應攤商的需求,也許能讓第三市場有機會變得更好。

策展,在傳統市場

為了能有效運用統整過後的資料,課程最終目標是以展覽呈現成果。展覽名稱取為「埔里好市多,大家相揪踅」,內容正是以第一市場至第三市場的歷史脈絡為主,結合了第三市場地圖、食農教育、環保概念、未來展望等主題,運用市場內部的閒置攤位,展出第三市場的故事與價值。


圖:許老師帶領同學討論展覽海報與內容。

課程另邀請專業策展設計者郭廣賢老師教授展覽設計,讓同學們依照專長分成:策展組、設計組、展覽組、導覽教育組和公關組,再運用整整六堂課的時間,讓同學們從策展計畫開始,一路討論、製作,在學期末前如期到展場展出,其中因人力不足,大部分的同學都需「身兼多職」,依據不同主題產出不同內容。要如何消化扎實而豐富的展覽知識,又如何把知識與先前的素材結合,這正是同學們腦力激盪的過程,也是一段與時間激烈賽跑的過程。

課堂上同學們總是熱烈的討論,讓彼此創新的點子碰撞在一起,郭廣賢老師也一步步引導同學,將其內心的想法具體呈現在展板上,將天馬行空的創意都變成具象可見的內容。有同學說自己藉由此次課程才發現,展覽的細節都是人性化的考量,諸如觀賞展覽的行走方向、人類平均視線的高度範圍、展品的擺放與展示……,「原來我們看展覽時的一舉一動,都是已經被計算過的!」同學的驚喜正顯示這次實務操作的背後意義,從中累積的學習經驗和視野,皆是課堂之外很好的成長養分。


圖:布展實況。

展覽於2020年6月4日正式公開,結合圖文創作、導覽與遊程設計、展板互動等方式,以創新型態吸引民眾駐足參觀。開幕當天還備有茶會,邀請南投縣多位議員代表、埔里鎮立圖書館館長、埔里鎮公所自治事業管理所市場承辦、第三市場自治委員會長等各方人士,以及曾受邀採訪的第三市場攤商、埔里在地居民等等,眾人齊聚一堂共同觀賞展覽、關心市場。

許多攤商因為要照顧攤位,所以站在自己的攤位旁邊遠觀,然而他們仍認真觀看開幕儀式,表情寫滿光榮,也取走多本採訪精選的手冊,甚至愛不釋手,讓許多同學很是感動,也很有成就感。


圖:學生輪流向參與開幕的來賓介紹展板內容。


左圖:攤商與許老師共同瀏覽展覽手冊;右圖:攤商一起觀展,找尋熟悉記憶。

由於恰逢市場的繁忙時刻,「埔里好市多,大家相揪踅」展覽在市場內只展示一個星期,而後於2020年6月19日至9月18日移展至埔里鎮立圖書館;9月19日至11月27日移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圖書館,隨著移動不同場域,讓更多參觀者認識有著豐富歷史文化的第三市場,以及108學年「地方知識建構的方法」的修課同學們精采而豐富的課堂成果。

經由移展與不同觀賞者互動的歷程中,人社中心專案助理黃資媛也發現,過去在市場內推動友善環境市場行動時,攤商對於環保議題較沒有深刻的回應,然而透過這次的展覽,更能凝聚在地意識,讓更多人了解到第三市場的歷史與美好,期望能以此保存過去市場的點點滴滴,也能找到未來市場創建的美好模樣,營造友善環境與消費者的傳統市場。

從踏入課程的那一刻,許老師帶著同學馬不停蹄地採集資料、籌備展覽,期間所遇到的人們、聽到的故事、遭到的挑戰,都化成一張張布滿展覽內容的帆布。當師生協力掛上帆布、架上燈架,溫暖的燈光灑落在展板上,看著那一個畫面,許蕙玟老師滿足地笑著說:「謝謝大家,真心感到喜悅。這個展覽是個開始,讓埔里市場活絡起來的開頭,期待更多人看看傳統市場的美好,重新定義市場對地方的意義與價值。」


圖:將學生課程盤點的內容設計成說明牌,與埔里鎮公所共同翻新市場公布欄。


[1]  請參空污減量大作戰:大學生與社區協力行動全記錄(一)(二)

[2]  請參市場行動紀錄簿:埔里第三市場友善環境行動(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