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764

文章分享:


別秤斤論兩買柳丁,咱賣的是一棵樹:果樹認養方案的幕後真情告白(下)

作者 / 陳姵君(前成功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助理)

編按:《島嶼習作: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行動紀實》一書記錄了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第一、二期大學團隊伙伴的在地實踐歷程;在這些案例故事中,實作者們誠懇地寫下自己在場域的觀察、操作經驗和過程反思,並大方公開行動方案設計背後的構想與獨門心法,希望將與社區一起學習協作的感動及收穫和更多人分享。《島嶼習作》已在近期出版了實體書,同時開放公眾下載電子書,期待將汲取於本土的實踐研究養分反饋給我們鍾愛的島嶼。HISP電子報也特別選錄書中精采案例,與讀者共享。


認養– 一堆資材

夜幕低垂,在山腰旁的集貨場還亮著燈光,一對夫妻坐在滿滿的網布旁埋頭剪裁,這是參與玫瑰紅荔枝認養的農民伍展志夫婦。會增加荔枝樹的認養,其實是因為喜歡吃荔枝的私慾,在偶然的機會下,問了伍大哥說:「我們來做荔枝認養吧!」想不到他竟然爽快地答應。招募股東活動就在喜氣的過年前快速地額滿(試辦認養十五股),看到股東如此賞臉,伍大哥高興之餘也忍不住開始煩惱,嬌貴的荔枝在照顧上更是令人無法省心,要如何讓股東們吃到健康且農藥殘留安全的荔枝,讓伍大哥想破了頭。

這天,伍大哥拿著一個網袋給我看:「妳看這個好不好?」外行的我摸不著頭緒,看著網袋,傻傻地說著:「不錯啊!不過是要做什麼用?」伍大哥說:「我研究很久,決定要把荔枝一串串的套起來,這樣可以在成熟時避免介殼蟲和果蠅。看過絲瓜的網袋,也看過別人用的網子,我覺得這個『較合用』。」雖然荔枝套網袋的做法也有其他人用過,只是對第一次嘗試的伍大哥來說,仍無法確定是否能夠奏效;若無法有效防治,自身的收入先不考慮,要是造成股東們在收成上損失就更過意不去了。伍大哥說,這個網袋一個要賣六十元,如果一棵樹要用五十個,那麼成本就落在三千元左右。聽到這價格,我的下巴都快掉下來了。一棵荔枝樹的認養股金也不過二千二百元,那多出來的成本該如何是好?在推動果樹認養的過程中,我常常遊走在兼顧股東收成與農友成本的天秤兩端,孰輕孰重也都在一念之間。當下,我反對伍大哥直接購買現成的網袋,因為這樣的成本價格只是增加農人的經濟壓力。和伍大哥達成尋找網袋原料自己加工處理的共識之後,我就積極協助伍大哥直接向工廠洽詢。

幾天的詢問之下,皇天不負苦心人,伍大哥找到了便宜的網袋材料,也拜託社區的阿婆幫忙車縫,成本因此壓低了不少。最耗人力之處在於我們得先將網子裁剪到合適的尺寸,阿婆才能順利接手將網袋車縫好。於是,為了趕製至少一千個網袋,伍大哥夫婦放下果園中的農事,每天總是在眾多網子圍繞下趕工。伍大哥笑說:「都是為了摳摳(錢)啦!」裁縫完後的網袋還需要穿針引線放入束口繩,最後把網袋做好已經是二個半月後的事了。伍大哥指著完成的網袋說:「今年的股金都在這了。」老天似乎算好了,股東們的支持讓伍大哥得以預先購置網袋,網袋的效果也一如預期,股東們都能採收到健康、好吃又鮮豔欲滴的玫瑰紅荔枝。


左圖:伍大哥為了減少荔枝樹的農藥使用而自製網袋;右圖:股東協助農友製作網袋。

認養– 孤軍奮戰的孤獨

「姵君,你覺得我們這樣做下去有未來嗎?」

才正要籌備第二年椪柑收成活動時,文福哥在果園望著滿園子青皮椪柑問我。他說:「很多人都說這樣(友善耕作)不可能,也做不好。」文福哥總覺得開始做了就會想要有一個好的成績,但周圍很少有人這樣做,更有著許多人不斷的「潑冷水」。這樣的孤獨感,很濃、很深、很真實。

面對文福哥的詢問,想起剛認識慶銘哥時,他總自稱是個憨人。別人都說柳丁做減藥栽種是「笨蛋」,慶銘哥會私下向我反駁:「我才不是笨蛋勒!我是憨人。」剛開始不是很懂他的「哏」,後來才知道「憨人」是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卻堅定地往別人認為行不通的方向(友善耕作)走。在這個時代中,大多數的人都想順著潮流做「聰明人」,不想做「憨人」。

曾有人問過我:「妳做果樹認養有辦法解決農民的生計問題嗎?農民若無法賴以維生,為什麼要做認養?」「妳這樣有沒有辦法讓更多人加入你們?」聽到這樣的問題,我總是有千言萬語想訴說,卻又不知道如何才能迅速回應。在山村走這條路,似乎都要經歷咬牙逆風前行的孤單。此處農民的果園多位於山坡地,加上有機認證的嚴格規定與昂貴費用,形成巨大的門檻,處在從慣行農法轉型有機農法之間的農人,只能自我懷疑又自我打氣地緩慢前進。我跟文福哥說:「對於未來,我不知道也無法跟你保證,唯一清楚的是我確信我們這條路是對的。」我跟阿銘哥說:「沒有憨人,怎麼凸顯這件事的價值?」我也跟自己說:「相信自己,相信小小的漣漪會擴大的。」


圖:文福哥為椪柑樹搭建網室防病蟲害。

認養– 不缺席的支持

「這些錢(股金),他們(股東)要在家裡附近的市場買多少就有多少,但他們願意親自來到這裡採果,就是最大的支持。」文福哥如是說,「因為他們的心意,就算是我的果樹因此死了,我也甘願。」

「我從來就不知道是誰買到我們的農產品,也不知道是誰吃了它們,而看到他們(股東)來到這裡,我覺得有責任要好好的照顧果樹。」婷怡姐在股東到訪後,有感而發地說。

果樹認養的流程是有意願參與認養的人,只要在開放報名期間填表、匯款,便成為當年度的股東。在認養期間,會固定安排讓股東與農友「親密接觸」的聚會,股東們除了繳交股金支持農民轉型友善耕種,更有著前往果園與農民交流的義務。第一次面對面的機會是「果樹掛牌」,這一天股東須前來產地認識農民、為認養的果樹掛上專屬自己的名牌。到了收穫的季節,股東們有兩個選擇:一是「提前」安排前往果園的日期;二是不克前來,就得「提錢」支付採收工資、宅配運送費用,請農友幫忙採果寄送。果樹認養的股東有來自鄰近臺南高雄等地,也有三年不間斷遠從臺中或是臺北來的股東。農友們第一次接待股東到家裡作客,心情總是忐忑不安,尤其賢內助們更是無不使出全力,端出拿手家常好菜與股東分享。果樹認養能持續進行,除了農民本身的堅持,家人的溫情支持與股東們的義氣相挺,都是這一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圖:股東開心採果

阿偵是一位來自臺中的上班族,她是果樹認養方案的全勤支持者,舉凡柳丁、椪柑或是荔枝,只要開放認養,她總是迅速支持填單,而不論是掛牌活動或是採收活動亦不缺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每次總從臺中搭火車再轉乘公車,一路風塵僕僕前來;採收時,也是扛著大小袋的水果搭車返家。一棵樹結的果實重量可不輕,看著她三年風雨無阻,想像她路程上的奔波負重,總讓婷怡姐感動到全身起雞皮疙瘩。

吸引人的採果活動,後來變成了股東們一年一次與朋友相約出遊的好理由。我們的規則是每棵果樹免費開放股東本人與四位親友同行,超過名額者需另付活動費用。遠從臺北來的股東阿倫每次到柳丁採收時,總是出動了一大票人,她表示平時大家工作忙碌很少聚會,趁著年終的採果收成,大朋友可以歡聚,也讓在都市成長的孩子趁機體驗大自然。認養到了第三年,相約前來的親友竟然需要五輛車才能坐得下。

還有總是在採收前一個月才想起要認養果樹的「愛妻」教授,他說老婆很愛吃柳丁,麻煩我們每年一定要提醒他參加認養活動,倘若沒有順利認養到果樹,家裡可能會掀起風暴。也有六名學生股東集資認養一棵果樹,他們都很愛吃椪柑,但一棵果樹的價格負擔有點大,所以找了好朋友一起認養。

除此之外,股東認養果樹的原因很多元,有人想讓孩子體驗農園、接近自然,有人單純想支持友善耕作的理念,也有使用友善農產食材的店鋪經營者,還有更多是想認識農民並對友善環境盡一己之力的小老百姓。透過果樹認養行動的開展,每一次的參與、每一次的緊密接觸都是愛的聯繫與信念的支持。我在一旁看到股東們對農民訴說的支持話語,以及農友們當面述說某位股東給予他的鼓勵時,總是感動不已。原來,一棵果樹可以串起人與人、人與土地這麼多的情感和故事。

別跟我秤斤論兩買柳丁,咱們賣的是一棵樹。


圖:柳丁股東採果後露出豐收的笑容。


【延伸閱讀】

別秤斤論兩買柳丁,咱賣的是一棵樹:果樹認養方案的幕後真情告白(上)

行動是最佳的良藥——「邂逅油羅溪畔」培力工作坊小記(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