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937

文章分享:


日本見學記Ⅰ:用乾燥技術活化地方產業的木原製作所

作者 / 郭怡棻

按: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團隊在今年(2016)夏天,拜訪了日本京阪神地區與山口縣的公私立大學及民間組織。從都市到鄉村,由山間至海邊,與各地學者、社區工作者、企業經營者、社區民眾近距離接觸,聆聽他們面對自身需求和社區問題的心聲,學習他們在工作與生活上突破困境的方法。八天的行程讓我們攜回滿滿的感動和見聞,希望藉由「日本見學記」一系列的紀錄,和讀者分享日本社會創新的實踐經驗。


車子疾馳在兩旁皆是農田綠地的道路上許久,突然一個轉彎,開進了有好幾棟灰色建築物的廠區。下車後,幾位身著鐵灰色作業服的男性迎面而來,親切地點頭道好,大夥兒還來不及反應就被領進其中一棟建築物的二樓。尚未坐定,目光馬上被桌上的瓷盤和透明罐子裝盛的各種明亮鮮豔色彩所吸引,忍不住想拿起來一探究竟。

不久之後,眼前出現一位穿著筆挺西裝,頻頻從口袋中拿出手帕拭汗,到後來直接脫去外套,邊說著抱歉,以及「面對在座各位很多都是老師,讓我覺得很緊張」的爽朗年輕男子。這位負責向眾人簡報的男子,就是木原製作所第四代社長木原康博先生。

透過在山口大學經濟學部任教的陳禮俊教授引介,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團隊成員來到位於日本山口市秋穗町的木原製作所參訪,了解這間傳承百年的機器製造公司,如何透過技術與產品和社區一起振興地方產業。

不斷創新的百年乾燥技術

南邊緊鄰著瀨戶內海的秋穗,自古以來盛產著海鹽、稻米與紙張,木原康博的先祖木原安一在1902年創立了「木原鐵工所」,專門生產製鹽的大釜(鐵鍋)、農業機具和小型船舶使用的內燃機。1928年在日本舊大藏省(財政部)專賣局的輔導下,轉型開發製作菸葉乾燥機。


圖:保留西瓜香甜氣味的果乾。

掌握乾燥知識與器具製造技術的木原鐵工所在戰後改名為木原製作所,並將事業延伸到各類型乾燥加工機器。尤其在2008年,具有海外留學經驗的第四代木原康博與木原利昌兄弟接棒之後,積極推動各種經營創新計畫,一方面與外界進行共同研究,合作開發新技術與各類獨特的乾燥商品;另方面重新打造百年老廠的品牌價值,在新時代中找到自身定位,希冀對振興地域產業能有積極貢獻。

經由木原康博社長簡介,對於「乾燥」印象僅停留在各種肉乾、果乾等脫水食品的我們,才知道乾燥技術主要有三種要素:熱(溫度)、風、水(濕度)。將三種要素進行適當的組合搭配,促進物品內容和成分的變化,以及適度脫去水分,就是所謂的「乾燥」。目前用於乾燥的方式有熱風、冷風、減壓、冷凍、遠紅外線乾燥等。

乾燥技術說來簡單,要能掌握箇中祕訣卻無比困難。有別於一般市面上的機器以溫熱風吹送,讓物品脫水而喪失某些成分。木原製作所傳承自菸葉乾燥的獨門技術,特別強調控制溫度的同時,也保持乾燥品的濕度,在溫度和濕度變化的過程中,讓細胞活化,成分產生轉變,不僅保留了食物原本的潤澤感和濃郁香氣,也讓乾燥品的口感更為緊實,甚至變得甘甜。

陳禮俊老師稍後補充說,食物在乾燥過程所產生的化學變化原理,就類似加熱後的熟番茄會比生番茄的養分高,或是在寒地的紅蘿蔔為了保護自己而產生化學作用,將澱粉質轉換成糖分來禦寒。換言之,食物在乾燥過程中因應外在環境改變所產生的化學作用,會讓它的營養成分有所不同。


圖:從神社的注連繩到啤酒花等農產品都運用乾燥技術製作。

開放資源,對外推廣

為了推廣自家的乾燥技術和機具,從2008年開始,木原製作所在網站上公布免費提供乾燥服務的合作研究與技術開發訊息後,陸續有食品製造商、藥廠、農家、學校、福利機構、行政單位、農漁業團體等前來洽詢。

這些合作案中,有些人希望能將規格外的農漁牧產品乾燥後製成零食、鑰匙圈等副產品;有些人期待能將農產品加工後的廢棄物透過乾燥再利用,譬如擠完汁後的橘子皮能製作陳皮,或是蔬果與豆類的外皮能製成辛香料及飼料;有些人則期望進行食品原料在加工前的水分調整實驗,用來開發製作像煙葉、咖啡豆、海菜、麵類、藥草等透過乾燥改變風味的新產品;也有些人想要透過染料植物的乾燥研磨,讓染布作業進行的更有效率。

此外,由於乾燥技術能延長商品與原料保存期限,加上乾燥品多半只需要放在避免陽光直射的陰暗處用常溫保存,所以能降低保存的成本;同時乾燥之後產品重量會降低10-30%,也能減少運輸成本。因此不論是食品廠商或餐飲學校要開發新產品,或是福利機構希望能提供身心障礙者工作機會,製作、販售具有附加價值的乾燥食品,都會找上木原製作所協助。


圖:木原康博社長說明乾燥機使用方法。

產學合作,維持企業競爭力

或許知道我們來自臺灣的大學與研究機構,社長的弟弟木原利昌總經理特別為我們介紹和學界合作的情況。木原製作所目前正在和北海道大學及北海道工業技術中心合作研究海帶乾燥技術;與大阪市立大學合作,對乾燥技術中的濕度管理如何增加產品附加價值進行科學分析;和高知大學、昭和殼牌石油公司(Showa Shell Sekiyu)三方一起研發溫室栽培的設備與開發新燃料;跟九州大學合作研究將國產葡萄製成葡萄乾的技術,以改變日本市面上的葡萄乾幾乎都是舶來品的現況。

比較特別的是,木原製作所與鄰近的山口大學農學部教授合作進行昆蟲乾燥的研究,希望能在未來提供人類使用。看到臺下眾人扭曲的表情,木原康博社長馬上從旁補充說,法國國家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氣候變化與土地產量達到上限,到了2050年蛋白質來源可能會變得很稀少,若不從其他地方補充,人類將會嚴重缺乏蛋白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也呼籲,未來昆蟲將會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因此從現在開始就必須做研究 讓這些東西到了2050年的時候變成吃了不會很奇怪的東西。」除了昆蟲乾燥之外,木原製作所也與在地的山口縣立大學合作,將當地盛產的葛葉製成茶葉,提高農家收益。

提到與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合作,木原利昌特別強調「我們受到很多大學教授的照顧與指導。和大學合作研究以來,有兩個很大的收穫:第一個是跟老師們做這麼多研究,每一個都是嶄新的,是市面上看不到或者未來將會發生的有趣東西;第二個是我們到現在一毛錢都沒有拿到。」看到眾人大笑,木原利昌接著說:「雖然沒有拿到任何酬勞,但可以跟各大學合作,我們能參與一般企業沒辦法做到的研究,學習到許多經驗;就未來發展性來說,我們可能會因此領先其他企業或公司。這是很值得的工作!如果未來臺灣有相關的研究,也可以找我們一起合作。」

和地方共創產業新價值

談起和社區的合作,木原康博社長指著桌上一罐包裝十分可愛的黃色乾燥花,告訴我們除了開發山口市特色果乾和茶葉,木原製作所也和當地日本農協(JA)婦女部合作發展新產品。這是由秋穗盛產的「油菜花」(はなっこり—,油菜與青花菜孕育的新品種)所製成,過去人們只食用莖與葉,現在將廢棄的花朵加工成兼具食用與觀賞的乾燥花,加以設計包裝後,附上食譜,一罐售價700日圓,上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兩千份商品旋即銷售一空。


圖:乾燥油菜花及附贈食譜。

社長還另外透露,由於農協婦女部的成員大部分是年長者,不諳商標登記、產品設計包裝的流程,木原製作所也協助她們規劃辦理,最後才會有這項深具在地特色的農產品出現。

近年來,日本政府為了活化農山漁村地域資源、振興農林漁業,改善糧食自給率偏低、農漁村人口老化等問題,從2010開始推動「農業六級產業化」。希望以農林漁牧業為主體,以一級產業向二級加工產業及三級產品流通銷售產業延伸,彼此功能相乘、特色加倍,創造農產品的高附加價值,實現地產地銷(甚至外銷)、提高農家收益、活絡地方的目標。而木原製作所在農業六級產業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二級產業部分協助一級產業者將產品乾燥加工,開發各種高附加價值的商品。


圖:六級產業化示意圖。(郭怡棻繪製)

臺灣的農鄉漁村同樣面臨到與日本類似的困境,產業的轉型創新、地方經濟的振興、人口老化與人力缺乏……,在在都是人社實踐計畫團隊與社區伙伴合作時,立即遭遇到的問題。當「六級產業化」的構想已經逐漸在臺灣推廣實現時,木原製作所向我們展現了中小企業能以自己的技術與熱忱,協助地方發展的實際經驗,更讓我們覺得寶貴無比,希望能把農產品乾燥的可能性與大學團隊和社區伙伴分享,更期待來自地方企業的力量能一起關心、解決社區的問題。


圖:木原社長介紹「太助君」。

簡報結束之後,木原康博社長邀請我們到展示中心參觀公司生產的機具與乾燥相關說明。展場一角擺放著一臺如茶几大小的器具,上頭有著四個圓形開口,側邊貼著一張寫著「太助くん」(太助君)的標籤,由於造型迥異於其它的乾燥機而引起眾人注意。面對我們的詢問,社長很開心地介紹,他們觀察到當地普遍栽種蒜頭,在收成乾燥之後需要逐顆剪去蒜球上的莖,對人力不足的農家是一大負擔,進而研發出切割機器。

「太助」是日本往昔常見的男性名字,也有「幫助」之意;太助君的出現,對於農家而言有如增添了勞動人力。以此為機器命名,蘊含了製作者飽滿的心意。由於這臺價格低廉又實用的自動化機器解決了農人的困擾,還因此獲得「中小業優秀新技術‧新製品獎」。

體察使用者的需求,留心在地的資源,以開放的態度和不斷提升的技術去回應人們和社區的問題,共同找到解決的方式。這或許就是木原製作所在秋穗屹立百年的生存之道吧。

 


【相關連結】

木原製作所官網

木原康博社長部落格記錄人社實踐計畫到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