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246

文章分享:


教育在學校圍牆外—Touch 學習工作室與「大溪挖挖Wow!」

作者 / 新作坊

對教育有熱忱理想、對現有的教育體制不滿意、想投身教育工作做些改變嗎?「Touch 學習工作室」是一個在地青年發起的案例,告訴我們學校圍牆外,教育或許有更多的可能性。

李浚是大溪人,也是工作室目前的成員之一。「Touch 學習工作室」是由桃園大溪的在地青年發起的,想藉由閱讀分享、桌遊活動、社區田野等方式,帶領在地學生,從認識家鄉開始,豐富自己的生命經驗,建立一個社區自發性的青少年中心。

為什麼會在這裡聚集到在地青年?為什麼是大溪?不同於一般社造工作從社區協會或村里長辦公室開始,這一切的起源是來自學校,要從至善高中每年舉辦的「大溪挖挖Wow!」暑期高中生營隊談起。

一切都從高中生暑期營隊開始—大溪挖挖Wow

至善高中位於大溪鎮,是一所在地的私立高中,學校致力於與社區結合,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該校的普通科才藝升學班每年均要上演舞台劇「大溪小鎮」,從編劇、舞台設計等鉅細靡遺的工作,均由師生共同完成,每年都有精彩的表現。然而,學校教師卻在幾次演出後,發現「大溪小鎮」舞台劇內容,與在地的元素結合仍有不足。為了讓劇本更豐富並與在地元素結合,「所以,才有『大溪挖挖Wow!』暑期高中生營隊的產生。」李浚說。

2011年,台大城鄉所師生來到大溪,與至善高中合作舉辦了第一次「大溪挖挖Wow!」。「大溪挖挖Wow!」暑期營隊的工作人員,除了學校教師外,亦有些招募來的在地青年組成,這也是該活動的特色之一。這一年李浚恰好也因寫論文回到家鄉,與城鄉所博士生黃慧勤等同伴,一起參與並籌備這個活動。

一般大專辦的高中生暑期活動,工作人員多由該大專校內學生為主,課程與活動內容也多由大學生獨立完成,活動主題較自由,不一定與地方文化相關。而「大溪挖挖Wow!」暑期營隊卻是緊扣著大溪在地主題,學員們必須去和老街巷弄的商家與老人們聊天,採訪地方的生命故事;或是跟著老師和隊輔們,走訪大溪各地認識地區歷史;或是得挑起扁擔來,像古時挑夫一樣走一次挑夫古道。在營隊結束時,高中生學員必須要製作一個以認識大溪為主題的小短片。

對在地青年來說,他們可能平時都在外地求學,只有暑假回到家鄉的時間參與這個營隊。在籌備階段,工作人員必須接受甄選和受訓,在營隊中帶領高中生進行遊訪大街小巷的闖關遊戲、田野採訪、多媒體影音製作等,來認識家鄉環境,培養對家鄉的情感。藉由一年又一年的高中生暑期營隊,帶領學員體驗認識在地的過程裡,這些大溪的在地青年也跟著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家鄉。


圖:「大溪挖挖Wow!」中的大溪導覽活動。

就這樣,至善高中每年與在地青年們,協力合辦這個暑期營隊。在地青年與學校老師共同策劃,年年招募大專志工,也漸漸聚集了更多新血加入。與高中生相處的過程裡,在地青年們也漸漸地看到了各種不同的「教育如何可能」。學生平時在校的學習還是以教科書為主,透過學習成就測驗來呈現學習成果,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這樣的方式,有許多平時課業表現不佳的學生,可能較適合的是操作、體驗的過程,但由於平時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習與評量方式,導致影響學習動機、學習成就感不佳。在經過認識家鄉的相關活動,學生實際走過那些街道,以闖關的方式或其他體驗活動,或具體操作、製作影片等。走出教室的這些學習方式,使這些學生紛紛地建立了自信,從他們的作品裡,看到無限的創作生命力。漸漸地,李浚有了新的想法。「在學校裡,升學至上的氛圍下,學生當然容易對地方沒有認同」李浚說。

 一開始暑期短暫回鄉,原本只是在人生旅程中的短暫停留,經過幾次高中生暑期營隊,與工作夥伴的多次對話,到現在,大溪在有了由在地青年發起學習工作室的楔子。

不同族群的、多元的家鄉記憶

「Touch學習工作室」在2015年的「大溪挖挖Wow!」高中生暑期營隊中有了雛形。這一年的「大溪挖挖Wow!」也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啟發是來自於阿美族高中生的回饋:當青年志工帶學生到處導覽、認識大溪之後,有個阿美族高中生問李浚:「可以也這樣認識我們那邊(部落)嗎?」

大溪位於桃園市進入山區的門戶,蜿蜒的北橫公路台7線以大溪為起點,這裡聚集了農村子弟、市中心老街和原住民,是微型的多元文化聚集區,臺灣尚有許多像這樣的地方。「我們在學校學各方面的知識,包括這個營隊所認識的『家鄉』,一直都是屬於漢人的。或是只有老街,但其實大溪這個地方除了老街之外,還有農村、以及原住民文化。這個活動應該要讓學員認識到,家鄉是多元的,是有不同面貌的。」李浚說。

於是阿美族高中生這番話,讓2014&2015年的「大溪挖挖Wow!」活動版圖擴張到了原住民部落,至善高中於當年度畢業典禮舉辦了單車成年禮活動後,學校有許多單車,老師們提供點子,讓2015年的「大溪挖挖Wow!」學員單車騎單車至逛大漢溪河岸,走訪了河岸的撒烏瓦知(Sawaz)部落。「認識在地」是李浚認為引導學生安身立命的途徑之一。「在升學的壓力下,體制內的教育仍然無法和每個人的生活經驗有密切的呼應。」他說,「真正的教育在圍牆外,是日常生活的生命經驗。」這也是Touch學習工作室的中心理念。


圖:2015年大溪挖挖Wow,學員的單車隊伍過崁津大橋。

真正與每個人的生命相關的,是生活中種種的體驗、種種感官經歷到的,不是只有在學校,還有更多是來自學校圍牆外,包括家庭生活、家鄉的環境等。學生多數時間都在學校,而學校體制內的教育,卻仍有許多值得努力的地方。

「真正的教育在圍牆外,是日常生活的生命經驗。」

李浚在高中時期,是個課業上充滿挫敗感的學生,以自身的經驗出發,對於教育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學校環境是個容易以成績造成階級的環境,學生時常以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實際上學生應該有更多表現的機會和舞台、學習的內容也不該只有教科書而已。李浚覺得可以從社區資源著手,提供多種的、除了教科書之外的其他體驗,學生以實際活動,如桌遊、田野調查等活動,也就是他所說的「教育在圍牆外」。因此,暑期高中生營隊外,團隊在成立的雛型之時,還舉辦過在地青年小旅行,帶在地青年認識農村和部落。「因為那時我們都還是學生,所以是以游擊的方式認識家鄉。」李浚說。

帶高中生營隊與青少年接觸過程裡,李浚深感除了這些青少年坐在學校上課之外,真正讓他們感興趣、能使他們發揮創造潛力的,常常還是動手操作的活動。因此空間的規劃,將朝向桌遊教室、社區參與、五感學習為目標,藉由這些讓他們動手做、充滿趣味的免費桌遊與戶外社區參與課程,提供更多不同的刺激給孩子們,並且讓他們在課餘時間,有除了電動之外的精神寄託。


圖:除了高中生暑期工作坊,Touch學習工作室也辦青年小旅遊,帶大溪在地青年認識農村。

Touch學習工作室成立不久,提到對未來的願景,為了達成服務弱勢學生的理念,Touch團隊未來計畫與家扶基金會及社區合作,服務對象有來自家扶輔導的家庭的學童或青少年、來參加過小旅遊或暑期工作坊的學員們、或者是其他管道認識社區學童。Touch團隊將帶領他們從整理、設計活動空間開始,希望能在地區成立一個給孩子的聚集中心,未來讓地區的孩子們共同參與設計,帶領他們一起打造社區的活動空間。

經費來源,往往是有志於社區發展的工作者煩惱的事情。想做這麼多事情,經費哪裡來?李浚表示,之前的工作還是以向企業或政府投案爭取經費為主,「我們不希望總是靠提案的方式來做事,未來希望朝向以社企模式,有自主營運的經費,和在地小農、在地商家合作,販售他們的農產品和工藝品。」

結語

「大溪只是個實驗的場所,我們所關心的是臺灣的教育。」李浚說。大溪的「Touch學習工作室」帶給我們一個特殊的案例,這次讓都市青年聚集起來的,不是文創工作者,不是社區發展協會,而是社區高中的暑期營隊。問題意識的聚焦,也在教育的議題上,我們期待這個正在發展中的團隊,能帶給我們更多教育工作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