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1676

文章分享:


轉動吧,齒輪間的公民意識

作者 / 陳姵㚬(中山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專任助理)

「來喔~來喔~來耍扮公家伙仔喔,阮中山大學欸喔!」在鹽埕區的大街小巷,劃破午後寧靜的聲響,叫醒甫睡醒的鄉親們。

「彼幾個毋知影為啥物欲騎三輪車咧?」午睡片刻後,出來動動身心的大姐們聚著聊天。

「哥哥姊姊又閣來啊!」阿姨帶著剛下課的孫女來找我們玩樂。

中山大學人社計畫舊港區團隊(簡稱舊港團隊)於2018年底提出「公民參與FreeStyle」計畫,期望打造出讓在地人有感的視覺設計,並與三輪車共同成為一套識別系統,透過社區駐點運行於街頭中,形成開放式活動場域,鼓勵民眾們更自在地進行意見抒發,產生行動方案。


圖: 鹽埕街區經常可見三輪車運行。

剛進入鹽埕時,舊港團隊發現經常能在街頭見到各式各樣的三輪車,儘管輕便不如二輪腳踏車、載送不如汽車方便,卻還有許多長者對這樣的交通工具愛好不已,這樣的現象也讓舊港團隊感到十分趣味且好奇。

原來鹽埕自日治時代起,作為高雄市政治經濟中心,工商繁榮、人潮熙攘,因此許多經商人士嗅聞到商機前來做生意,造就產業多元的盛況,靠港的地利之便,也讓一船船的舶來品帶來流行文化風潮,各方遊客慕名而來。當時,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以三輪車作為載送客人,或是流動攤販販售商品的工具。如今物換星移,商圈轉移後,青年人口外流、駐守當地多半為高齡者的鹽埕區,已從繁華熱鬧轉變成舒適慢活的生活方式,但仍常見社區清潔隊穿戴著各里背心,後頭裝載著掃具清掃街區的身影,這樣的景象也成為鹽埕不同世代居民間的記憶連結。

計畫執行之初,舊港團隊討論著要怎麼讓在地人對設計有感——「是不是找在地團隊設計比較好?」「我們要用自己的觀點跟設計團隊討論嗎?」「既然我們是公民參與FreeStyle,那不如就讓居民自己來決定吧!」於是,決議廣納社區人士意見,邀請位於駁二共創基地的映品形象設計事務研究所(簡稱映品設計)共同合作,整個設計過程耗時約半年,從兩場焦點座談、兩場設計會議、街頭及線上問卷,調查約百位民眾意見作為設計參考。

凝聚新舊公民意識,傾聽多元意見聲音

從焦點座談到社區會議,原本從個人觀點整合成眾人的集體意向,對於社區民眾來說是嶄新的體驗,與未曾謀面的與會者們,透過分享彼此意見,儘管有所差異,但保持開放尊重的態度,經由雙向交流後,也讓共識更加凝聚。

舊港團隊於108年8月13日上午,首次與映品設計在新浜碼頭藝術空間進行第一次社區會議,帶著與社區民眾參與共構的期待,集結9位先前曾參與過焦點座談的社區民眾,以當時繪製的三輪車想像圖作為討論基底。


圖:映品設計團隊帶領在地居民進行意象討論。

首先,映品設計將焦點座談回饋整合成三大類視覺參考,讓與會者能有實際的想像空間:其一為港都鹽埕的意象,從具懷舊港的「三」輪車到鹽埕「三」角洲地形樣貌,結合港區常用的鋼鐵材質作為剛硬字型設計的參考;其二則將美食老味道延伸到復古招牌,讓美好持續綿延千里;其三則將六零年代風靡大街小巷的「鹽埕區長」一曲作為主題曲,勾勒起居民們的回憶,並加入聲光效果,吸引居民聚集,進而產生話題及傳遞的效果。

具體的視覺參考讓與會者比起焦點座談時,更能滔滔不絕地談起自身相關的歷史記憶,但卻過於發散,此起彼落的意見,更讓映品設計難以聚焦。過往只要面對一家公司少數決策者的意見,但此時卻是面對鹽埕區不同世代居民們的意見回饋,儘管每個人的意見都很寶貴,但全部參考則會無所適從。所以會議上映品設計也向與會民眾說明視覺設計流程方式,居民們理解之後,便能更加針對已經圖示化的視覺討論。

府北里的皮革設計師莊先生認同招牌的建議,不過認為可以將其他意象也一同加入,而鹽埕除了港區的意象以外,在地人其實對「山」更加有感,靠山靠海的鹽埕居民反而更常往壽山跑,也認為若以鹽埕區長音樂作為出場曲,能夠呈現出舊時代繁華的感覺,三種意象其實都可以加入設計考量。居住鹽埕超過50年的葛小姐提出她對老招牌的特殊感情,認為鹽埕區每個角落都有自己的故事,商場、戲院、廟宇等建物都有它深厚的歷史脈絡,倘若在設計上能將意象的新舊傳承納入考量,更能夠連結到在地居民的過往回憶,那將會令新舊世代都更加有感。

多元機制的意見整合,每個聲音都很重要

「鹽埕可見的歷史建築輪廓線,亦或者是拉近你我距離的棋盤式街道,哪個更吸引你?」

同年10月份,透過前期焦點座談、社區會議的在地居民討論後,映品團隊設計出兩款主視覺logo,以「埕」字作為代表字,成為一塊居民們能夠交往的土地,主視覺一為隨處可見的日式建築弧形輪廓線,鑿一道入口方便人們進出,象徵這塊寶地的活絡,成為凝聚你我的聚集點;其二採用簡潔有力的棋盤式路網,讓三輪車遊走於街區,透過足跡聯繫著彼此的情感。


圖:兩款設計初稿,供社區民眾選擇。

走到這一步,舊港團隊內部開始有著疑問,究竟參與視覺設計的與會居民們是否有足夠代表性?專案光是整合23位不同世代公民參與的意見,就有其困難性了,不過若說讓鹽埕在地人對視覺有感、認同,是不是還是有所不足?」幾經思考後,團隊為了擴大社區參與,也容納更多年齡層意見,於是將視覺內容整合成問卷形式,加入線上、街頭問卷形式去蒐集意見。

線上問卷裡,蒐集到17份意見,年齡層普遍介於18-28歲之間,投票群眾為對舊港團隊計畫稍有理解的社群粉絲,意見中多數對於建築輪廓線的主視覺一較喜愛,對於設計樣式及內容有許多想法,且提出對於顏色、間距及設計符號等建議。第三場社區會議上,則邀請先前的與會者7位出席,針對兩款設計進行討論與投票,教仁里陳先生認為視覺一才能代表出鹽埕的文化,且能讓新舊世代都有共感,但視覺二卻無法帶出鹽埕特色,因整個大高雄市都是棋盤式的街道,這樣的論點也說服原先選擇視覺二的光明里蕭先生,進而影響他的決策,最後視覺一以4:3的票數勝出。

街頭訪談部分,進行的地點從公園、市場和商場等開放公共式場所,從南到北都在探索目標內,出發前,成員準備雙好穿的鞋、帶著設計好的問卷及草圖,準備上街。以中山大學舊港團隊的名號在鹽埕街區進行數日的問卷調查,共蒐集到71份意見,調查的年齡以55歲以上居多,身份多為店家老闆或運動長者,調查結果發現社區長輩們大多對視覺二比較有感,普遍表示視覺二清晰易懂,相較於第一款更為簡潔舒服,不會過於抽象。


圖:在仁愛公園進行問卷訪談。

不過在街頭訪談結果雖為各方意見持平,呈現拉鋸戰的情況,透過實際訪談,也讓團隊對於社區的喜好更加了解,隨機訪談的形式也觸及過去鮮少接觸的對象,除了主視覺建議外,更聽到許多對社區的不同聲音。如在運動中的伯伯,一聽到我們來自中山大學,在執行社會實踐計畫,就開始長談對於公園設施老舊的不滿,希望學校能代為向政府單位表達地方意見,諸如此類等等對地方整治、社區環境的想像、以及對於大學社會實踐的建議,這也讓舊港團隊有意外地的收穫。

訪談過程中,帶著中山大學這塊招牌有利有弊,受訪者會投入自身過去與大學的合作關係產生信任或懷疑,決定是否接受訪談。如某店家曾經反應,過去學生田調後,表示會與之分享成果,但後續就消失了,也不曉得這些資料被用在哪、以及如何呈現,那現在要以什麼心態來相信你們呢?這些反饋也讓筆者對於大學在社會實踐中關係建立,以及往來方式有更深的體認與反思。

而當面對新受訪對象時,掌握訪談時間也是很重要的,許多商場店家因爲開放式店面關係,為學校、電視台、業務上門訪問的一級戰區,過度擾動之下,鮮少有願意受訪的對象,所以當遇上時,訪談內容要以快節奏轉譯,以免受訪者失去耐心,並因「人」適宜的滾動式修正訪談技巧。

結語

本次調查整合社區會議、線上問卷、街頭訪問的結果共95份回饋,最後結果是視覺二以五票之差險勝,兩者各有其愛好者。雖然線上問卷及社區會議皆為視覺一勝出,但在樣本數最多的街頭訪問中,觸及較多年長的民眾,大多長者民眾表示視覺二的樣式較為清楚、易懂,視覺一若不加以解釋則會無法理解意思。除此之外,具有高度共識的部分為大部分民眾提出「公民參與」字面上政治意味濃厚,擔憂舊港團隊會被誤認為參選團隊,於是刪除該字樣。


圖:舊港團隊成員身穿印著logo的背心於社區駐點。

歷時約半年間的視覺設計過程成為參與規劃上的主要核心,以多元的調查管道收集不同世代間的意見,讓logo更加具有代表性,其中,較為深入參與設計的社區會議民眾們,在會議上甚至出現因爲他人分享,而改變個人意見的決策,這些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就在彼此交流、討論之後發生。

目前,舊港團隊以此logo作為「公民參與freestyle」計畫的識別系統,並依成員身份著用象徵鹽埕色彩印象的各色背心(雪白色鹽田、湛藍色海洋港口、橙橘色夕陽美景)。未來,社區民眾們共同設計的視覺logo及背心將會授權給在地團體「鹽埕研究社」使用,也會邀請社區民眾發揮創意,定期彩繪三輪車,持續行駛各里大街小巷。期待能夠透過三輪車擾動更多在地居民,促成各式各樣的活動,成為能夠抒發在地議題、願景共識的開放式場域。


圖:社區民眾共同參與設計深具鹽埕意象的logo,隨著舊港團隊成員身影在大街小巷中隱現。 


【延伸閱讀】

林禹之(2019)。公民參與freestyle-自社區駛出的三輪車,舊港五四三。
林晏渟 (2019)。公民小客廳的全民開講,Action!,新作坊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