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4292

文章分享:


五十日奇蹟:「埔里森林逐燈祭」的夥伴協力治理模式(下)

作者 / 梁鎧麟(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專案助理教授)、陳巨凱(南投縣導覽解說協會理事長、順騎自然有限公司負責人)等人

二、價值形塑:喚醒認同,在地元素形塑活動價值

埔里虎頭山的山頂是全臺灣的中心點,也是過去1925年能高社的所在地,更是埔里人晨間黃昏運動的好去處,而在埔里的孩子更視臺灣地理中心為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去的地點,以旅遊目的地意象來說,全臺灣的中心就在埔里,如果我們可以將每年一度的埔里燈會活動放在虎頭山中心碑,透過『創意提燈』、『森林面具』、『敲鐘。心』、『森林管樂』以及『森林市集』等意象來詮釋『埔里森林逐燈祭』將是小鎮慶典的一大特色。 

活動計畫書中的這段文字,描述著臺灣地理中心碑對於埔里人的意義,也是此次選擇活動場地的主要考量,希望在埔里人心中最重要的地標舉辦活動,重新喚回對於自己生活土地的熱愛。從民眾過往的生活經驗出發,重新加以詮釋,塑造富有在地意涵的價值觀念,希望能引發民眾參與活動的熱忱、擴散居民相互間的情誼,讓此次的逐燈祭喚起人們熱愛鄉土的意識,正是執行團隊想要傳達的活動價值以及主要目的。


圖:能高神社老照片。(照片來源:埔里鎮立圖書館

造紙是埔里過去重要的在地產業,把「紙」這個元素納入活動中,也是讓在地人能夠快速建立認同感的重要關鍵。現場以豐富多樣的紙工藝品作為裝飾,搭配燈光的效果,不僅為夜裡增添些許迷離的氛圍,也讓民眾感受到藝術的可親近性,以及在地文化的深厚涵養。而這次逐燈祭展出的作品則是由紙農書院小滿居染織工坊共同操刀,以埔里的農廢棄物結合紙元素,創造出本次活動的主要展示品,更加貼近民眾對於這塊土地的記憶。


圖:紙農書院與小滿居染織工坊共同製作的竹簍紙燈籠。

民眾是否能藉著參與活動,形塑出在地的記憶與認同感,是一個活動能否發揮出不僅止於「活動」的關鍵所在。深具在地價值的活動不僅能喚起參與者屬於在地生活的記憶,也能夠進一步誘發參與者往後持續關注在地議題與行動的可能性。除了活動的主題價值外,融入當地元素也是一個活動能否吸引民眾參與的關鍵。此次的逐燈祭充分發揮了前述的兩項要素,這也是此次活動能夠在短時間內號召2,500人參與,吸引超過40,000人關注的重要原因。


圖:民眾參與盛況。

三、資源匯聚:從無到有,在地產業的協力合作

「0元經費,傻勁發動」是本屆逐燈祭最典型的寫照,當鎮長跟在地青年團隊說要辦這個活動時,公所礙於前任鎮長已經將今年度預算編列完畢,並沒有多餘的預算可以使用,也就是鎮長想辦活動但是完全沒有經費;加上距離元宵又只剩下50天的時間,大概不會有任何一個團隊願意籌辦這樣的活動。但是協助發想的在地青年們在討論過程中,大家都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也就因為這一句話,原本擔任諮詢角色的青年們迅速組成執行團隊,便始用最短的時間著手規劃活動。

在這個從無到有的籌辦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莫過於尋求資源。執行團隊在活動企劃完畢後,提出的預算總共需要140萬元,由於鎮公所本身無法提供經費,團隊成員們首先分頭確認手邊能夠連結與運用的資源,其中最主要的經費來源有兩個:由鎮長向中央部會提出計畫申請經費,以及執行團隊成員現有的計畫資源。團隊成員們不斷想方設法、尋找資源,在短短幾天的時間內,便確認能夠運用的經費已達到100萬元,這也讓執行團隊感到相當振奮,代表距離活動執行的目標預算不遠了。鎮長也認為籌款的進度只差臨門一腳便能成功,於是提議由他來號召在地產業的業者,希望大家能共同支持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果真在元旦假期後的開工首日,鎮長委請大埔里觀光發展協會的廖嘉展理事長舉行募款餐會,當天有十多家在地的產業業者響應參與,由執行團隊向與會的業者進行簡報,也獲得許多在地業者的熱烈捐款支持,從小額的3000元到10萬元不等,不分金額大小,大家一同共襄盛舉。在鎮長的號召之下,執行團隊順利募集到活動所需的經費,也讓活動的舉行無後顧之憂。

究其能夠成功募集所需經費的關鍵之處,在於活動的價值形塑讓業者感受到別具意義;加上由鎮長親自出面號召,讓眾人對於執行團隊以及活動的內容更有信任感。這些都是讓在地業者願意共同響應的重要因素。


圖:逐燈祭現場佈置

四、結語:五十日奇蹟

「投入200位志工、創造2500人的參與、設置2050盞紙燈、網路40,000人關注」,這樣的祭典活動很難想像是從0元發起,更難想像是在50天內完成企劃、募款與執行。在地青年團隊打了漂亮的一場仗,為埔里未來推動地方創生的行動吹響號角,新任鎮長的全力支持,也為青年團隊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舞臺,一場公所0預算的活動,埔里辦到了。由地方行政首長帶領在地青年團隊募集人力、物力、財力,這是埔里地方自治史上的頭一遭,也可能是臺灣鄉鎮地方自治史首開先例的行動。


圖: 活動敲鐘區現場。

在日劇「拿破崙之村」中,主角將美麗的和紙與村內的祭典結合,開啟了一連串的行動。埔里小鎮在推動地方創生行動之際,也希望能以燈祭作為起點,藉由活動讓埔里的民眾與在地社群活絡起來,重新喚起在地民眾對於臺灣地理中心及造紙產業的記憶。最終,這場活動不僅受到網路上40,000人的關注,也引起日本鹿兒島縣出水市商工會的注意,並在他們到埔里參訪的行程中,邀請本次活動總召陳巨凱前往分享,建立了明年逐燈祭走向國際化的可能性。

活動結束後,廖志城鎮長跟200位志工說:「埔里有你們真好!」這次的活動也讓我們見證到埔里未來地方創生行動的可行性!


圖:日本出水市商公會交流現場。


*本文作者除梁鎧麟、陳巨凱外,還有謝顯林(巷弄文旅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世豐(紙農書院創辦人)、許惠雯(Feeling18巧克力工房公關經理)、尤傑(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秘書室專員)、劉明浩(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等人共同創作。

〔延伸閱讀〕

五十日奇蹟:「埔里森林逐燈祭」的夥伴協力治理模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