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189

文章分享:


雨都漫步實境遊戲:「一隻貓與他的惠隆」

作者 / 陳羽萱(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三年級)

在基隆這座歷史與文化交織的城市裡,青年團隊「雨都漫步」透過創新的方式,帶領遊客與在地居民重新認識這片土地。他們不僅提供傳統的步行導覽,還將城市故事轉化為生動的實境遊戲,讓參與者在遊戲中發掘基隆的文化紋理。

從深度導覽到實境遊戲

「雨都漫步」最初以小旅行與步行導覽為主,但隨著環境變化與疫情的影響,他們開始嘗試新的方式,加入了遊戲元素,發展出一套基隆專屬的實境遊戲。互動式解謎與故事的設計,不但能快速引導旅客進入地方脈絡,也能讓在地人用不同的視角重新探索家鄉。

遊戲的故事與地點設計,奠基於團隊長期以來策劃小旅行的經驗。他們透過過去的導覽路線與田野調查,挑選適合解謎的地點,並結合在地歷史與文化特色,將街區轉化為沉浸式的遊戲場景。例如,在設計以義重町為主題的實境遊戲時,考慮到此區域在日治時期有「基隆銀座」之稱,是當時全臺灣最繁華的商業街道,團隊除了透過文獻回顧日本時代的商店街歷史,還從舊營業登記文件、部落客文章等多方資料中拼湊出當年街區的面貌,使遊戲內容更具真實感與歷史深度。

沉浸式探索:一隻貓與他的惠隆

我們有幸參與到雨都漫步團隊設計的實境遊戲「一隻貓與他的惠隆」。遊戲的起點為貓町咖啡,咖啡香氣瀰漫店門口,白貓店長穿梭在人群間,為活動增添幾分趣味與溫馨。雨都漫步的負責人簡單介紹遊戲背景,將環保袋和集章兌換券發給參與者後,我們便點開手機裡的遊戲平台,正式開始這趟旅程。


圖:遊戲的集章兌換券。

遊戲主角是一隻名叫灰可的貓咪,在穿越時空回到日治時期的同時,靈魂還進入了臺灣人吉田晃三郎的身體裡,以晃三郎的視角了解過去。從貓町咖啡出發,我們漫步於田寮河畔,一路經過金雞橋、寶馬橋與銀蛇橋,每座橋頭都有獨特的十二生肖雕像,循著劇情的指引,我們在遊戲細節中,一步一步地認識田寮河的歷史。

離開河岸,我們走入惠隆市場中,入口活潑的黃色招牌與市場廊道上的冷清成了對比,雖然許多店面的鐵門都拉了下來,但仍能感受到濃厚的生活氛圍,空氣中夾雜著生鮮、麵包與潮濕的氣味,帶有老市場獨特的韻味。


圖:惠隆市場入口。

在深入惠隆市場的過程中,路過的服飾店、王子飯店和口福食品,藏著市場的興衰史。這裡曾是年輕人購買時髦衣著的熱點,市場內的美容服務也相當盛行,但後來因祝融之災與信義市場的興起而逐漸沒落。

為了讓參與者更認識所在的環境,團隊在遊戲中安排任務,請玩家前往雜貨店尋找在地特色調味料以完成關卡,同時也讓我們對當地留下更鮮明的印象。遊戲尾聲,我們到市場內的在地咖啡店兌換氣泡飲,透心涼的飲料在解題後顯得特別美味。後來得知,這家咖啡店由口福食品經營,店主希望透過市場老屋活化,吸引更多年輕人進駐,讓市場重新煥發生機。


圖:隱藏在惠隆市場內的在地咖啡店。

市場故事與攤商互動

團隊設計遊戲時,會期待玩家能與在地攤商互動,並鼓勵玩家透過現場的線索解謎。然而實際上執行並沒有那麼容易,有些店家忙於處理當下的店務,不一定能全程配合遊戲流程。但仍有熱情攤商願意支持,除了扮演NPC,還主動與玩家交流,增加遊戲的趣味與變數。其中,魚攤的麵姊便是熱情參與的一員,她不僅熱心解答魚類相關問題,還會介紹正在攤位上販售的魚貨,甚至還有玩家聽了解說後,心動地跟麵姊買魚。


圖:惠隆市場唯一沒有鐵門的魚攤。

儘管遊戲帶來了互動,市場整體人潮變化仍不明顯。與過去三十年的熱鬧景象相比,如今市場已不復當年,顧客以老年人與舊客人為主。麵姊觀察到,僅有在舉辦活動的時候,市場才會湧現大量人潮,例如媽媽樂團隊舉辦的跳舞活動。而年輕人來市場購魚的比例極低,與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密切相關。

玩家與在地的回饋

玩家的回饋是團隊持續優化遊戲的關鍵,由於雨都漫步使用自己建立的遊戲平台,玩家的意見多集中於系統功能的改善。此外,玩家的現場反應,也是團隊調整遊戲的重要參考,例如某些解謎環節過於困難,或攤商互動體驗不佳,團隊都會根據這些意見進行改良。

至於在地攤商與居民對遊戲的評價,則因需求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攤商希望能增加業績,有些則期待市場能吸引更多年輕人,整體來說,多數店家仍支持遊戲繼續運作,並期待遊戲能持續帶入人流。

未來,雨都漫步將持續推廣「雨都街區博物館」,讓城市成為開放式的探索場域。他們希望透過無牆博物館的概念,結合實境遊戲,讓更多人自由地探索基隆的歷史與文化。同時,他們也不斷收集玩家對基隆的興趣與需求,進一步發展符合玩家期待的新遊戲元素。

遊戲背後的創新與堅持

雨都漫步的成功來自於團隊多元的背景與專長,從田野調查、故事創作、解謎設計到IT技術,每位成員都為遊戲貢獻不同的專業技能。除了實境遊戲,他們也透過販售文創紀念品與經營「雨都好室」無人商店來維持團隊運作,並透過Facebook、Instagram與活動通等平台推廣遊戲。


圖:二十四小時開放的無人商店「雨都好室」,裡面有許多的文創商品。

透過遊戲連結城市記憶

這場探索遊戲不僅讓我們深入了解基隆的歷史,也讓我們親身感受到市場中的人情味。在多方面的努力下,雨都漫步不只是設計遊戲,而是在打造一種深度的旅遊體驗,讓玩家在遊戲中探索基隆、認識地方文化,也讓基隆的街區與市場因這些故事而持續活絡發展。


圖: 開放式的願景館,記錄著惠隆市場的人事物。

漫步在基隆的街頭,走過一座座見證歷史的橋梁,感受市場裡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市場中幾家依然營業的老店和攤位承載了世代回憶,見證基隆市民生活的變遷。雖然物換星移後市場逐漸冷清,但鄰里之間的情誼仍支撐著最後的景貌。除了感受到基隆傳統市場累積十年的人情底蘊,也見識到市場空間在歷史中的變化與現代的努力。

雨都漫步團隊藉由實境解謎遊戲的形式,帶領大家重溫這座港口城市的歷史與故事,讓更多人發現基隆不僅是一座港口,更是載滿人情與回憶的土地。基隆的每一條老街、每一座橋樑都見證了居民的生活軌跡,這些細膩動人的時代記憶值得細細品味,期待更多人透過這樣的方式,重新發現基隆的美與故事。


【延伸閱讀】

從想法到實現:在大鳥部落打造獨一無二的遊戲世界(上)
從設計遊戲開始的社會實踐
二市力桌遊: 太現實!開店真的沒有那麼容易的「二市場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