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514

文章分享:


大學的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日本東北地區大學參訪深度觀察(上)

作者 / 劉明浩(暨南國際大學地方創生與跨域治理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評估企劃組組長)

2024年6月28日至7月5日,以國科會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辦公室為班底加上大學教師所組成的團隊,前往日本東北西部地區(福島、山形、宮城縣)進行地方創生與社會實踐的見學行程。和之前拜訪過的九州、四國、北陸等地區不太一樣,東北地區在2011年發生過311震災導致海嘯與核電廠事故,受創程度嚴重。

這十幾年來日本東北地區面臨了災後建築、硬體、生活、心靈的重建工作,等待他們還有更多巨大的挑戰,包括:地方消滅、Covid-19、經濟疲軟、氣候變遷等。見學行程除了拜訪從事災後重建與地方創生的實務工作者之外,另有兩間大學也是重要的學習對象。本文記錄至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和宮城大學兩間大學的見聞和以及提供作者個人心得供讀者們參考。


(新作坊/提供)

因為缺乏愛,這所大學之所以存在:東北藝術工科大學

6月30日下午拜訪東北藝術工科大學,由企畫廣報課山川洋一郎課長接待。由於當天是週日,大學沒有開放參觀。這次是破例讓團隊一行人參訪教學空間和硬體。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座落在藏王山麓非常有特色的學校建築物,學校校地約20餘公頃,全校招收約2,400名學生。從學校的高點望向廣闊的山形市,我身旁的社大全促會楊志彬秘書長說:「這裡簡直是理想中的大學城!」

這是一間充滿精神力的大學,進入大學的主建築物大廳,右方書法橫幅寫了兩句話:「愛がたりない だからこの大学がある」。意思是「因為缺乏愛,就是這間大學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東北藝工大要培養大學生具備有關懷人類和自然的想像力、改造社會的創造力、憑自我意志拓展未來的開創力。

東北藝工大以藝術繪畫、影像拍攝、工業設計等科系聞名日本。學校內有保留了各種適合學生創造的空間以及展覽場,在主建築的各樓層都有師生們的作品展覽,體現藝術大學的美學風範和創作能量。各個科系的教室因應實務教學有截然不同的空間規劃和擺放,即便週日學校裡沒有任何的師生,走在教室外的廊道望向玻璃內的教室擺設和進行到一半的作品,仍可清晰地感受到平時滿滿的教學活力和創意。


(新作坊/提供)

社區設計在日本

山川洋一郎課長帶領我們參觀完學校空間後,一行人接著與東北藝工大的社區設計學系的老師進行互動,認識這個新興又特別的科系。根據森一貴講師的說法,全日本大約有六個系是以社區設計為名的科系。東北藝工大的社區設計系強調系上學生們的學習是跟社區的人一起進行設計,它是朝向永續發展並重視社會實踐的學系。學系的高等教育目標是大學透過共同參與的過程,和地方共同建構起有機學習的生態系統。

有別於北美以社區為基礎的計畫而發展出的知識系統,東北藝工大的社區設計系是從日本建築學系所演化出的一個學習系統。在2000年時以山崎亮為首的社區設計成為風潮,相關學問的知識系統包括了跨領域的建築、人文、商業、設計、社會等學科。這門學科的發展重視實作而非理論。一般而言,設計師是一個專門的工作,工作目標主聚焦在解決個人的問題;社區設計則是為了一群人的問題而提出解決方案,或者是由民眾和專家一起動手解決問題。


圖:森一貴講師介紹「社區設計」這門學科的發展由來。(劉明浩/攝影)

東北藝工大於2014年成立社區設計學系,並由山崎亮先生擔任首屆系主任。教學的重點不在於深究社會問題如何形成,而是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和回應社會問題,重視方法論的建立與學習。學系聘任實務工作者為教師總計5名,以招收對社區、地方創生、社會設計、社區營造議題有興趣的學生,每學年招收30名,滿額120名學生。

一至四年級有專門的課程學習規劃;和設計學科相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討論和分工。學生在大二和大三期間,約有一年半的時間需進行議題的研究、探討、規劃和實踐,以「Studio課程」為例,這門課每週要花一整天的時間進行學習,相關的學習費用由學校全額支應。學生必須進入到實際的社區場域進行學習(目前有四個場域,場域是由任課教師指定。授課教師基本上住在場域,或者是已經和場域有基礎的合作經驗;再或者是由場域本身主動找教師進行委託。)學生們會從一開始的研修、調查、規劃、討論再到實際的社會實踐和成果檢核,紮實地經歷做中學、學中覺的過程。

影片:東北藝術工科大學社區設計系介紹。

學生們經由課程學習如何與地方建立起關係。他們要與地方居民一起討論、規劃和實施行動方案,甚至是和地方的家庭一起吃飯、一起生活,與當地居民構築更深刻的信任關係。一般的調查多是透過資料翻查、上網搜尋資訊,但這學系的調查是實際進入到社區的生活場域,透過與居民的相處進行考察和研究。

「謙虛」是這個學系最要求大學生進入地方的態度。學生一開始都是胸懷壯志希望能改變社區,但課程進行了三個月之後,就會發現每位溝通對象的觀點差異很大、事情越來越複雜,大學生們開始煩惱自己的規劃能否落實。

如何跨出第一步,尋求共同的合作,這是學系最想讓大學生們去嘗試和學習的。透過跟場域人士實際互動產生碰撞、顛覆大學生們的學習想像,森一貴講師認為這是極為重要的學習歷程。大學生抱著英雄主義進入地方很容易碰壁,行不通之後才會自我修正,尋求能與他人合作的方式。此外,地方有不同的產業領域,系上老師會引導學生們重新思考地方資源,借助各個產業的能力來解決實際的生活議題。

過去的課程成果案例包括:發展東北地區的觀光手冊、展覽空間的策展規劃、規劃兒童學習的空間、跟當地人一起規劃觀光的公共財。學生畢業之後的人生規劃,有不少是到地方的一般企業去上班、有些成為和地方有連結的設計師、有些則是進到公部門或NPO去工作,也有學生留在山形市以社區設計師的名義從事地方活化工作。

森一貴講師指出,社區設計在現代社會並沒有一個相對應的工作或職銜,與其說系上訓練出社區設計師,倒不如說是培養大學生具備社區設計的核心價值及能力,以因應未來的生活和工作發展。


圖:東北藝術工科大學師生與地方政府、在地企業一起開發的產品。(新作坊/提供)

臺日大不同:大學的社會參與式學習

臺灣眾多的大學透過USR計畫進行地方連結和社會實踐的工作,在過去八年間歷經付出相當程度的努力而有顯著改變。我注意到了東北藝工大和臺灣的大學在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參與式學習,在發展條件上有幾個不同處:

第一、東北藝工大面臨近年日本全國大學新生入學人數下降的招生困境,開始調整新設科系以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社區設計系的創設就是一個案例。臺灣USR計畫的執行學校目前大部分是改變原本專業系所、通識教育的課程教學方法和知識內容。

第二、日本開始有大學設計地方創生或社區設計的專門科系,且提出清楚的教學方向和落實課程設計原則,給予充份的資源和支持。東北藝工大社區設計系聘用的大學教師來自於實務界,不一定要有博士學位,重視實務甚於理論。科系招收的大學生有明確的就讀意願和志趣。

第三、東北藝工大的社區設計系在教學環境、教材教法、學習時間上打破了過往的邊界,不再以教室、課本、學術知識作為基礎,意謂大學的教務行政和經費運用要勇於突破傳統思維,支持師生把真實社會當成教學現場,進行教育創新和社會實踐。

第四、臺灣的USR計畫目標以人才培育為主,把地方當成是學習場域和對象,發展作用的主體是大學。東北藝工大的社區設計系則是培養地方創生的專門實務人才,講究的是大學生透過生活的碰撞去理解地方的主體性,將自己當成是地方的生活者,來進行提案、設計和地方活化工作,發展作用的主體是地方。(待續)


圖:東北藝術工科大學設計工學部映像學系(左)與藝術學部美術系(右)教室。(新作坊/提供)


【延伸閱讀】

大學的在地連結與人才培育:日本東北地區大學參訪深度觀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