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1244

文章分享:


災後重生的多元路徑Ⅰ:打造世界第一有趣城鎮的ISHINOMAKI 2.0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走進宮城縣的石卷市,眼前是寬闊整潔的街道,仔細一看,路邊轉角處、紅色郵筒上、腳底水溝蓋……,到處可見出身宮城縣的漫畫家石之森章太郎創作的《假面騎士》、《人造人009》等卡通角色塑像,讓人玩心大起,忍不住拿起手機瘋狂拍照。

步行街區中,在翻新的店面與房舍一隅矗立著「海嘯襲來之地」石碑,路旁某間家屋白牆上,有人在離地面約二公尺處手繪一道藍色水平線,旁邊寫著「2011-3-11海嘯的水位」。這些微小記痕,在在都提醒人們,十多年前此地曾經被地震引發的大海嘯襲擊,市區變成一片汪洋,房舍碎裂為瓦礫,鄰近震央的石卷市,其死傷人數與淹水面積是所有災區中最為嚴重者。

當時,面對災後的滿目瘡痍,日本政府在中央設立了復興廳,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協助災區修復公共建設、整理生活環境、支援居民返回故鄉等重建工作。硬體的重建,在規劃時程、按部就班修築後具體可見,但是翻新建築與道路後,未必能吸引人流回歸;而生活的重建、家園的復興,更是要考慮居民的實際需求、在地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經濟收益和地方產業、人們對家園的未來想望……,這些千絲萬縷的日常,如同百廢待舉的編織工作,需要有人立即投入,才能接住災後惶惶人心。


圖:石卷街景。

召喚趣味之人打造世界第一有趣城鎮

「與其等公部門,還不如我們自己做比較快!」災後的石卷某個夜晚,有一群在地年輕人,以及到災區當志工的建築師、創意人、資訊工程師等人,齊聚一起圍爐吃鍋,酒酣耳熱之際,眾人熱切述說自己對於重建現況的不滿、對於未來的想像。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意見交流中,「打造世界第一有趣城鎮」的想法逐漸成形。

2011年5月,三一一大地震發生兩個月後,「ISHINOMAKI 2.0」宣告成立。ISHINOMAKI是石卷的日文拼音,2.0則象徵這群人對於石卷改造升級的壯志與企盼,「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要恢復到震災前的舊貌,而是在日本各地方長期發展疲弊的情況下,希望能掙脫束縛,從災區創造出一個開放兼具創意的地方城市模式。」

接待我們的ISHINOMAKI 2.0的代表理事松村豪太先生,是土生土長的石卷人,1974年出生的他,在東北大學法學研究所畢業後曾留在仙台工作一段時間才返鄉,於當地的運動型非營利組織任職。三一一大地震發生時,他的住家部分毀損,而開始投入臨時住宅社區興建工作,之後更與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成立ISHINOMAKI 2.0。


圖:松村豪太先生感謝臺灣對於石卷重建的協力。

松村先生說,在地震發生之前,石卷已經面臨年輕人外流、人口高齡化、經濟發展停滯等諸多挑戰,而舊社區的人際網絡封閉、觀念保守,常讓人有窒息之感。災難之後,為了打造世界第一有趣的城鎮,他們希望能讓石卷的人口變多,更期待能吸引有趣的人到來。

過往,在地方設立來自東京大企業的子公司或是工廠,是快速讓人口增加的方式。然而,在少子女高齡化、整體人口持續減少的現在,時代的風向已經從追逐功利與效率漸次轉變成追求幸福(Well-being)。如何找到有趣的人到石卷做他們想做的事情,開心幸福生活,而不是一窩蜂擠到大公司,成為ISHINOMAKI 2.0思考行動策略的第一個切入點。

松村先生引用《從「遊戲」尋求地方創生:寬容與幸福的地方論Part2》(暫譯,原名為“遊び”からの地方創生~寛容と幸福の地方論Part2~),指出從都市移居到地方,除了工作與金錢之外,讓人有餘裕的「寬容性」也是一大誘因,而推動地方創生,不僅仰賴創造工作,具有趣味的「遊戲」更是重要因素。他們希望能提供具有吸引力與趣味性的空間或平台,例如咖啡廳、酒吧、手作市集、Guest House,吸引更多藝術家、創作者、在地創業者聚集與交流,逐步在地方建立起鼓勵新創的生態圈。

自己動手做就對了!

ISHINOMAKI 2.0的第二個行動策略是「DIY」。這是為了打開地方的網絡,吸引區域內外的多元人才加入參與,因此廣邀各方人士一起捲起袖子DIY,從嘗試開始,在混沌中摸索「復興」可能的路徑,共同打造兼具魅力、趣味和富有彈性的空間或平台。

松村先生介紹了三個眾人一起推動,至今仍持續運作的行動方案。首先是定位為「街區大廳」的「IRORI 石卷」,這處位於主要幹道旁的複合式空間,目前營運分成兩個區塊:鄰近街道一側設有咖啡廳、石卷特產及ISHINOMAKI 2.0開發商品展示區、用餐及活動場地,能接待造訪石卷的遊客,提供旅遊資訊與免費Wi-Fi;後半部則有租借型的會議室及會員制辦公室,作為開創研發的工作空間。


圖:IRORI 石卷。

2011年11月開幕的IRORI 石卷前身是私人車庫,當初有賴志工協助,才把滿屋的瓦礫污泥清除。清理後的空間,一開始除了用作共享辦公室外,並不設定使用規則,開放給眾人創意發想與自由使用,正呼應了IRORI的命名「Interaction Room Of Revitalization and Innovation」,即「復興與革新的交流房間」。此外,IRORI一詞,在日文中指的是日式建築裡的圍爐,漢字寫成「囲炉裏」。這裡就像石卷市的圍爐,長期燃起溫暖而明亮的爐火,圍聚著來往石卷的人們,各式各樣有趣的點子與活動,如書市集、工作坊、作品發表會在此舉行,也有遠從東京來的劇團為居民獻上表演。直到2016年,這個眾人自由揮灑的空間才改裝成現貌。

震災之後,為了讓在地居民與外來志工能齊聚交流,享有輕鬆喝酒暢聊的去處,ISHINOMAKI 2.0號召眾人將街區一處被水淹過天花板的凌亂店鋪,重新粉刷裝修成「復興Bar」。起初,店裡的「媽媽桑」是由松村先生擔任,不過要長期經營十人即滿座的小酒吧可是非常累人的,便策劃了「一日店長」活動,開放各方人士進駐,端出自己拿手料理或調製好酒招呼客人。復興Bar的一日店長活動享有超高人氣,後來還遠征到東京銀座,開設期間限定酒吧來宣傳石卷。

Covid-19疫情期間,復興Bar曾以線上方式舉辦短暫聚會,但多數時間仍處於休息狀態,直到今年(2024)6月,才以「FKB」之名捲土重來,並採用「D.I.Y. YOUR NIGHT」的概念,繼續在夜裡點亮燈光,為舊雨新知提供小酌交流的放鬆空間。


圖:FKB是從復興Bar日文拼音Fukkou Bar的縮寫而來,小巧玲瓏的店面讓人們能窩在一起交流與放鬆。

而距離IRORI 石卷步行三分鐘的「石卷小鎮書架」(石巻まちの本棚),是一間書店,也是市民們的微型圖書館。店裡新書、舊書在木製書櫃上並陳,不僅展售著完整的石卷文史書籍,也有由愛書居民輪流擔任店員所精選的好書,同時還提供借書服務,讀者一人最多可帶走三本書回家閱讀,借期兩週。

這間書店的起點,是從一箱又一箱送往災區和失去愛書的書迷分享書本的善意開始。當時,有一群編輯與作家考量地震或海嘯毀損了許多民宅、圖書館與書店,令許多愛書的大人與小孩被迫過著無法閱讀的生活,因此發起「一箱贈書隊」(一箱本送り隊)活動,送書到災區,撫慰災民的心靈。2012年7月,ISHINOMAKI 2.0和一箱贈書隊共同辦理「一箱古本市」,邀請愛書人帶著自己的一箱舊書來聊書與賣書,活動大受歡迎,並激發了社區閱讀空間的靈感。2013年7月,一群居民與外地志工在建築師與泥瓦匠師的帶領下,以DIY的方式塗牆裝修,組建書櫃,打造了屬於石卷的小鎮書架,向所有人開放至今。


圖:石卷小鎮書架。

松村先生曾在某次受訪時提到,創造「柔軟的空間」的重要性。不預設嚴格僵硬的框架或規則,而是從未完成的狀態開始,歡迎形形色色的人一起來參與,在過程中,跨越本地與外地、內部和外部、長輩與青年等界線,平等溝通,彈性合作,一起用各自的天賦與創意填補空白,玩出新事業。IRORI 石卷、復興Bar、石卷小鎮書架,都是這樣「柔軟的空間」,隨著不同趣味之人的投入,加上時間的洗禮,揉塑出豐富樣態。

在富含寬容與趣味的氛圍下,有許多前來擔任志工的都市人移居到石卷,並在這裡開創新的事業,例如有人創立IT公司、有人開餐廳、有人投入環境保護工作。在地的年輕人受到鼓舞,也有所轉變,和服店第三代投入日式傳統木偶「石卷木芥子」(石巻こけし)的工藝創新,壽司店第二代和伙伴們創辦「石卷工房」,製作揚名海外的木頭家具。石卷的巷弄之間,在震災後陸續有許多青年在此開店創業,別具風格的特色小店為街區注入新風景,也讓原本以漫畫小鎮著稱的石卷更有魅力。

藝術創造「重生」的新價值

藝術,能引發眾人共感,其中蘊含探索世界的好奇和自由創作的精神,更能超越經濟合理性的考量,勾勒出嶄新價值。Reborn-Art Festival(簡稱RAF)是由ISHINOMAKI 2.0和伙伴團體共同推動,以災後復興的石卷為舞台,結合藝術、音樂與食物的綜合藝術祭。RAF以「Reborn-Art=人類生存的技藝」為關鍵詞,於2017年夏天舉辦首屆活動,邀請現代藝術家在石卷市區與鄰近的牡鹿半島展示作品,吸引觀眾到這些平日不會去的地點探索,並邀請著名廚師和當地廚師一起創作,活用東北地區的豐美食材製作在地限定的料理,還有有大大小小的音樂演出,在石卷各地熱鬧展開。

擔任RAF實行委員會事務局長的松村先生表示,RAF的目的不只是吸引遊客造訪石卷,更希望透過藝術創作持續帶動地域振興的各項循環,喚起人們對於在地議題的重視。例如藝術家經由發掘地方傳統、重新創作的方式傳達在地魅力,形成新與舊的循環;或是透過藝術家和訪客的參與,讓當地的男女老少都能動起來,一起交流與合作,促成青銀世代的循環互動。而食物這項主題,更能引發人們感受自然、思考自己與自然的關係。

RAF除了每年定期舉辦大型藝術季之外,平時也有特色專案的推廣,譬如邀請藝術家用彩筆繪製石卷在地的「未利用/低利用魚」海報,並附上這些魚類的特徵、食用方法介紹,讓這些過往因為處理方式麻煩、尺寸不合市場需求、知名度低的魚種能讓更多人認識,進而善加利用,以珍惜珍貴的海洋資源。

另外,由於當地野生鹿群過度繁殖,侵害農作物,而鹿群喜歡啃蝕植物嫩芽的習慣也影響了森林的水土保存,過往遭到驅逐殺害的野鹿又因為日本對於野味屠宰與流通的限制,大多只能廢棄。RAF協助獵師創設鹿肉解體處理設施「FERMENTO」,能讓鹿皮與能食用的鹿肉獲得妥善加工與銷售。並且透過餐會辦理,以及在JR石卷車站設立飲食店「Reborn-Art STAND」,販售未利用魚和鹿肉等在地風味的餐點,提供能循環利用山海資源的可持續食物體驗,藉此喚起人們關注地域與飲食的議題。

Build Back Better

災後重建工作中,「Build Back Better」是重要的概念,有人將這句話翻譯為「更耐災的重建」。而實際走訪石卷,了解ISHINOMAKI 2.0在災後百端待舉的夾縫裡,以民間力量追求復興而非復原,重視創造而非複製,著眼幸福而非數值增幅後,不得不佩服這群自主打造世界第一有趣城鎮的實踐家,將「Build Back Better」詮釋得淋漓盡致。他們從社區/社群面向切入,不僅做到「更耐災的重建」,還示範了更有趣、可持續的地方再造行動模式,讓有趣的人能聚集在此生根,令有趣好玩的事物能持續在石卷發生,在人口持續減少的時代中,開創了地方源源不絕的生機。

【番外篇:老屋改建的大眾劇場THEATER KINEMATICA】

來到石卷,除了知名的「石之森漫畫館」(石ノ森萬画館),以及本文提及的ISHINOMAKI 2.0創建的各項據點之外,還有一處隱藏版的景點「THEATER KINEMATICA」要推薦給大家。

THEATER KINEMATICA是由ISHINOMAKI 2.0的兩位成員矢口龍太、阿部拓郎,在2021年7-9月透過群眾募資,改造市區一棟廢棄舊屋而成的小型劇院。矢口與阿部先生都是在震災過後返鄉的青年,他們那時曾四處以毀損建築牆壁為布幕,放映授權電影,或製作戲劇於社區演出,來娛樂為了重建家園而焦頭爛額的鄉親們。

樂愛表演藝術的兩人,有感於經歷震災與疫情考驗的石卷需要有文化活動來連結人心,同時藉由「文化」來與「教育」和「觀光」結合,因此萌生將老屋改建成能觀賞電影與舞台表演的綜合表演空間的念頭,開放男女老幼都能到此學習、休憩與交流創意。完工後的劇院還附設一間以喜劇演員卓別林的代表作《City Lights》為名的咖啡店,希望接待居民與觀光客的同時,也能勾起他們對於戲劇和電影的興趣。


圖:眾人在THEATER KINEMATICA前合影。


圖:矢口龍太先生介紹小劇院。

這段改造劇院大作戰的歷程,已拍攝成一支10分鐘的微電影,影片熱血動人,當燈光亮起,會發現所有人嘴角上揚,眼角都噙著珠光。由於版權問題,這部影片僅限於在THEATER KINEMATICA播放。

無法立刻就飛到石卷觀賞。沒關係!

今年9月,臺灣海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與永續發展中心、暨南國際大學水沙連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聯合邀請矢口龍太、阿部拓郎與松村豪太先生訪臺,歡迎大家報名參與以下活動,面對面聆聽他們的在地行動經驗。

◆9/18(三)09:00-12:00|「台日地方創生韌性發展SIG 國際交流論壇」@海洋大學行政大樓第二演講廳

◇9/19(四)09:00-12:00|「【臺日災後重建與地方創生社會實踐】交流座談會」@屏東大學民生校區305A教室

◆9/20(五)16:00-18:00|「臺日災後重建與地方創生社會實踐交流活動:讓城鎮變有趣的創意作法」@R立方學堂

◇9/21(六)|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主辦‧「韌性創生-台、日震災社區重建論壇」@暨南國際大學科技學院


【延伸閱讀】

謝子涵,〈閱讀一個城鎮再生的故事(上、下)從社區工作的視角看ISHINOMAKI 2.0創生下的石卷〉,社區力點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