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1600

文章分享:


在小濱的這些人:循環於溫泉小鎮的設計力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與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發音相同的小濱(おばま,讀作Obama)町,位於長崎縣東部島原半島上的雲仙市,人口約有七千多人。臨海的主幹道上溫泉旅館林立,此地湯泉以105℃高溫著稱,街道上氤氳處處,行在其中彷彿騰雲駕霧。而與長崎市區或機場距離一小時餘的車程,讓小濱保有獨立而不過於喧鬧的生活步調,但同時也要面對人口流失、空屋增加等區域問題。

從溫泉街往東,與主幹道平行的舊街道是小濱居民的主要生活圈,在商店街後方,神社、學校、住宅沿山而建。這處坡道狹小導致車輛難行、空屋率高的刈水地區,因為設計師城谷耕生的歸鄉,開始帶動新生代年輕人陸續移住,引進了新想法、新店鋪、新生活型態,並與在地居民一起交流和行動,令沉靜的老溫泉鄉開始有了新風貌。


圖:沿山而建的刈水聚落。

返鄉耕耘的設計師

在小濱出生成長的城谷耕生,年輕時曾到東京的設計專門學校求學,1991年赴義大利闖蕩,期間任職於米蘭的設計事務所。在時尚之都和頂尖設計師共事,他深受當地重視地域傳統文化,並結合工藝進行當代設計的氛圍所薰陶,後來也將「以合作取代競爭來創造社會」的設計理念帶回故鄉,2002年於小濱成立「Studio Shirotani」(城谷工作室)。

城谷歸國後,工作重心主要在九州傳統工藝與當代設計的結合,並與大學師生合作,在調查傳統工藝職人與技法的過程中,發展出新的工藝產品。例如與九州大學藝術工學研究院池田美奈子副教授研究室合作的小石原燒「Coccio」計畫,或是與別府竹細工的年輕職人一起創設的共學團體工坊「BAICA」等。

溫泉鄉發展生態村的契機

2010年,長崎大學環境科學部與小濱町合作,發展運用溫泉地熱來發電的研究開發案。由於需要透過不同形式向居民溝通以取得在地的理解與同意,城谷耕生受邀參與計畫,因而開啟他的「刈水Eco Village構想」

2012年夏天,城谷募集大約十名設計、建築、環境相關系所學生參與工作坊,以再生能源議題的交流為契機,對刈水地區進行資源盤點、家戶生活與需求調查。其中特別針對在地景觀、設施、菜園深入訪查,再將結果與提案集結成說明摺頁,並辦理發表會向居民分享。當時,刈水地區人口約有五十人,三十六間的民宅中就有十四棟為空屋;學生的提案包括在坡道間設立夜間地面LED照明系統、將空房子改裝成食堂、畫廊、工作室等。


圖:刈水庵內部。(來源:刈水庵官網

這些在發表會上大獲好評的提案並非空想,城谷耕生與其工作室伙伴事後在沒有補助金支援的情況下,利用平日午休與假日揮汗勞動,將其中一棟原本是木匠工頭住宅的空屋改造整修,八十年的老宅化身為「刈水庵」,一樓是Studio Shirotani設計的器物及國內外工藝品展售空間,二樓則為供應飲料與輕食的喫茶店。店內陳設著原先由溫泉旅館使用、帶點歲月刻痕的原木桌,皮面座椅則來自銀行淘汰的舊家具。老房子的活化與室內布置,都呼應著再生能源的生態循環理念。

城谷的在地行動,不僅讓刈水庵成為小濱的知名景點,也藉由舉辦展覽、市集與音樂活動,將在地資訊與魅力傳遞給居民和遊客,更帶動了志同道合者移居刈水,2017年時就有七棟空屋成為移住者的住家或工作室。


圖:刈水庵外觀。

那些薪盡火傳的年輕人們

遺憾的是,城谷耕生於2020年底因病遽然離世。然而因他聚集的青年朋友們並未散去,在他燃火點明的地方實踐之道上繼續闢路前行。這些薪盡火傳的後繼者們,陸續於小濱創業拓點,在日復一日的工作與生活中彼此往來連結(更精準地說,是經常在小濱海邊一起吃魚喝酒聊天,好點子與新合作都因此迸發),再共同把有趣的構想帶進地方試行,也熱情地向外界引薦居住在小濱的樂趣。


圖:位於刈水的「AIAKANE工房」(アイアカネ工房)是一間製作販售草木染織品及茶食的職人店鋪,創辦人鈴木女士最初是從媒體上得知城谷耕生在小濱推動「刈水Eco Village」,而後才移居當地空屋。值得一提的是,工房織品採用日本國產有機棉,為了提高產量,除了自行栽種,也免費提供外界棉花種子,鼓勵大家回家種植後再寄回收成的棉花,工房將以織品相贈。

讓設計融入在地景色──古庄悠泰

曾經是刈水庵初代店長的古庄悠泰,目前在小濱公車站後方的路口開設「景色設計室」(景色デザイン室)。這間位居道路要衝的白色建築,原本是商店街協會的事務所,在古庄承租後二樓作為工作室,一樓則是在週末與例假日開放的「景色喫茶室」,供往來居民、外來賓客喝咖啡、用餐及交換情報,社區的情感與經濟連結往往就是從這個小地方開始的。

古庄先生是九州大學池田美奈子老師的學生,就學時參加前述工作坊而受到城谷耕生的感召,畢業時捨棄了要在企業設計部門工作的志向,轉而移居小濱。2016年從師匠城谷先生的事務所Studio Shirotani畢業後獨立創業,開始為小濱的商店、溫泉旅館、神社、企業或個人進行名片、LOGO、文宣、提袋等平面設計。

「在地方做設計的一個特點是,業主與設計師不只是單純的委託關係,彼此的相處更像是朋友;因此我也經常會跟客戶進行『人生相談』,分享彼此對於人生的看法。」古庄先生在介紹自己的工作時如此說道。這也令他的設計工作更貼近地方與人的需求,於不知不覺中融入成為在地景色的一部分。


圖:古庄悠泰介紹其參與書寫的地方設計書籍。(攝影/謝國興)


圖:古庄悠泰設計的平面文宣。

移居此地已十年的古庄先生,對於小濱熟門熟路,除了預先安排的分享行程之外,他還一早出現在旅館大廳,特地帶領我們到當地人才知道的鮮魚店採買,為中午以溫泉蒸氣烹煮在地食材的DIY午餐加菜。沿途他細細介紹與居民生活相關的澡堂、神社、在地企業……,不時穿插個人經驗和評論於其中,我們猶如跟著一位老朋友走進他的日常裡。

而後,大伙兒爬坡步入刈水地區,拜訪城谷耕生與青年朋友們一起描繪和行動的Eco Village。步行其間,令人深刻感受到細狹陡峻的坡道如何不利於高齡者行走,抬起頭卻又被家家戶戶庭院中栽植的各色蔬果花卉給吸引,更不用說那隱藏在曲折路徑中的刈水庵與職人工坊,彷彿轉個彎都能遇見故事。


圖:眾人在景色設計室前合影。

用雙手將在地素材轉化成生活空間的設計──山崎超崇

當天受古庄先生邀請來分享的二位在地伙伴,其中一位是山崎超崇,他目前在刈水的居所就是由空屋改造。熊本縣出身的山崎先生,在福岡設計專門學校畢業後師從城谷耕生,多次造訪小濱後,為這裡山海環抱的自然景色,還有居民隨手整理坡道環境、運用永續的自然素材編製工具、親切交換自家栽種蔬果等微小卻又蘊含人情的生活細節所觸動,進而移居此地,並在Studio Shirotani任職。2019年他獨立出來開設「目白工作」,承接店鋪、住宅的空間與家具設計工作,移居小濱的創業者經常會找他協助設計店面。

「這裡還留存著人們用世代累積的智慧,以及自己雙手製作工具的生活文化。我就是從老婆婆身上學到用雙手將當地採集到的東西製成工具,再傳遞給其他人的方式,繼續在小濱進行設計相關工作。」

山崎先生在設計工作之外,仍延續著刈水居民的家庭菜園傳統,在自宅庭園種植蔬果,同時也積極參與地方事務。除了著手復興當地以溫泉熱力進行海水乾燥製鹽的傳統產業活動,他也希望有機會能與居民進一步討論空屋與高齡者居住的議題,一起來整理刈水的空屋群,將靠近平地的空屋提供社區行動不便的銀髮長輩居住,而山坡上需要腳力步行的房子,則供給本地或外地移居而來的青壯年運用。


圖:移居小濱的行動青年山崎超崇(右)與山東晃大。(攝影/周睦怡)

與居民一起描繪小濱的未來──山東晃大

另一位受邀而來的是研究地熱發電與海上風力發電的學者山東晃大。他在2012年小濱推動地熱發電時因緣際會留在當地,協助這項計畫蒐集社區意見、促進居民認識再生能源議題,並和從全國各地來訪的研究者或民意代表等交流意見。山東先生也因此獲得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科博士班的入學資格,最後以「自然能源與地域經濟」相關研究取得博士學位。

關心居民共識與地方發展的山東先生,在2019年時與古庄、山崎等有志之力推動「Obama ST. 2030」(小濱STREET 2030)方案,邀請居民以小團體對談的形式,交換對小濱溫泉未來發展的想像藍圖。這是因為過往經驗顯示大的集會場合往往讓居民不願或怯於發言,藉由少數人(最多六人)的交流形式才能深度交換意見,並提出後續以居民為主體的地方活化方案。

這項行動的經過最後以展覽方式呈現,住民的提案也陸續實踐,並於同年(2019)成立「一般社團法人OBAMA ST.」持續推動。該組織也曾對小濱的特色人物及移居者進行訪談,架設「OBAMA MEETUP GUIDE 」,提供外界以更多元的方式與小濱的人們相遇。


圖:農產直賣所「Taneto」。

堅持「有機」與「保種」的Taneto

當日,古庄先生還特別帶領我們到鄰近千千石町的一間農產直賣所「Taneto」(タネト)拜訪。這間主打產品為有機的在地原生種蔬菜,兼營麵包、二手書、雜貨的賣店,是由雲仙市委託從東京移居此地的奥津爾、奧津典子夫婦所經營。異於其他地方政府經營的農產直賣所,Taneto販售的蔬果全為有機種植,由車程約20分鐘內的在地農友從產地新鮮直送。

堅持販售有機蔬菜實屬不易,還要求在地原生品種更不簡單。和種苗公司育種且大量種植的蔬菜相比,原生種作物生長時期短、外表規格不均,加上需要農夫每年選取優良植株來保留種子,導致成本提高,對於追求效率的一般超市或賣場來說,較難快速整理販售及維持長期合作。不過,這些由在地風土孕育出來的原生種蔬菜,風味強烈、營養價值高,對於環境永續和生物多樣性深具貢獻。

當初,在東京經營料理教室的奧津夫婦,就是被當地一位堅持種植百來種在地蔬菜的農夫岩崎政利所感召,而在2013年全家移居雲仙,持續透過料理教學、發表文章來傳達食農與保種的理念,並於2019年開設Taneto。至今,店內仍供應多款市面少見的原生種蔬果與乾貨,產品多採無塑包裝,以手寫方式清楚標示生產者資訊與蔬果品種,吸引了許多重視食安與食材的民眾及廚師前來採買;甚至還有在東京等地開設人氣餐廳的主廚,為了Taneto及雲仙盛產的海鮮而移居到長崎來開業。


圖:山海環抱的小濱。

一起築夢的耕生之人

「一個人做夢,也許只是夢;一群人一起做夢,就是真實。」在小濱的所見所聞反映出有魅力的人與店家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志同道合的人群聚集,一起發想,共同築夢。

不論是返鄉的城谷耕生或是移居而來的奧津夫婦,他們將自己的專業、興趣、關懷與在地風土及課題相互結合,於日常中挖掘被埋沒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在生活裡探測地方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發展願景,再運用自身設計、料理、販售等專業服務,將地方的「魅力」和「議題」向內部居民及外來訪客傳遞,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體驗,甚至一同加入參與。

受召喚前來的新移住者,也能在生活與工作上感受到被支持。例如古庄悠泰與山崎超崇先於Studio Shirotani任職,熟悉小濱且站穩腳步後再獨立創業,平時也有理念近似的伙伴或社群相互支援,而能扎根安居。於是,由前行者所點燃的地方活力,在這群耕耘生活之人柔緩地加溫添熱下,慢慢擴散,循環不已。


*本文特別感謝蔡奕屏小姐協助校訂、陳慧艶小姐協助整理訪問資料。

【參考資料】

内田みえ,〈デザイナー城谷耕生による「エコヴィレッジ構想」の実践。長崎県雲仙市刈水地区の再生プロジェクト〉,AXIS WEB MAGAZINE

田代かおる,〈営みのデザインを語る(前編) 人・もの・社会。耕し、動かす、城谷耕生のデザイン〉,AXIS WEB MAGAZINE

藤崎圭一郎,〈営みのデザインを語る(後編) 城谷耕生が若者たちとつくった、美しく公正で自律した生活の場所〉,AXIS WEB MAGAZINE

石田エリ,〈【特集】長崎県・小浜町に芽吹く、営みの中のデザイン〉,雛形

【延伸閱讀】

那些超乎想像的在地實踐者:「九州地區的地方創生與社會實踐」 交流經驗分享

為地方帶來「創造力資本」的BEPPU PROJECT

地方產業疫情求生記:柳川藩主立花邸「御花」和夜明茶屋的突圍之道

建造一座「大家都能來玩的公園」是對未來的投資——Maruhiro的工藝創新和公共價值創造

用開店為地方注入元氣:串起移居支持系統的「鯨魚的鬍鬚」

鑿出地方的「光」:以社群之力打造永續觀光的嬉野茶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