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817

文章分享:


為地方帶來「創造力資本」的BEPPU PROJECT

作者 / 郭怡棻(「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網站資料庫維運與推廣計畫專任助理)

「看山來富士、觀海至瀨戶內、泡溫泉就到別府。」 [1]日本大分縣的別府車站前有座雙手高舉,彷彿從天而降的人物雕像,雕像基座上鐫刻著這句話。別府的溫泉湧泉數與湧出量都是日本第一,而這位將別府溫泉與富士山相比擬,為當地溫泉業打出名號的人物,就是有著「別府觀光之父」稱號的油屋熊八(1863-1935)。

出身愛媛縣的他,曾在米穀期貨市場中一夕致富卻又散盡千金,而後渡海到美國遊歷三年,46歲時才移居別府經營旅館。為了推廣別府觀光,滿腦創新點子的熊八曾在富士山上立碑刻上本文開頭的標語,也催生別府與大阪的定期觀光輪船,甚至策劃搭輕航機遊覽別府之旅,還在自家運輸公司首創觀光巴士女導遊,以柔性力量帶領遊客認識別府。

這樣一位把別府溫泉推向全日本,在此可謂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位於車站前的巨型雕像在2017年竟然被包在一棟建築物裡,成為一間快閃溫泉旅館客房的風景,幸運入住的旅客還可以跟熊八雕像並肩欣賞站前景色。原來這是裝置藝術家西野達受別府現代藝術祭「in BEPPU」之邀,在別府市區所創作的作品之一。


圖:別府車站前的油屋熊八雕像。

形形色色創意混浴在別府

2009年開始舉行的別府現代藝術祭,最早是以「混浴溫泉世界」為名的三年展,廣邀國內外藝術家到別府進行創作,讓形形色色的創意能匯入交融,共浴在這個開放的溫泉城市。2009、2012、2015年舉行的三次藝術祭,共累積了二十七萬的入場人數,其中65%遊客是來自大分縣外,所累積的觀光消費額約九億五千萬日圓。藝術為地方帶來的影響實不容小覷。

而在振興觀光產業、提高在地經濟收益之外,藝術還能為地方創造什麼樣的可能性呢?藝術祭幕後推手、NPO法人BEPPU PROJECT前代表山出淳也,在別府一間近百年歷史的溫泉旅館裡,和我們分享過去十多年來他以藝術為核心的地域營造經驗。從中恰可以看到藝術蘊含的「創造力資本」,為地方燃起情報發送、刺激擾動、社群連結、人口流入和價值創新等改善公共生活的薪火。

為別府點燃改變之火的BEPPU PROJECT

身兼藝術家與藝術策展人身分的山出淳也,在2005年所發起的BEPPU PROJECT,於隔年法人化,2021年已有24名專任職員,當年營業額達5.6億日圓,是頗具規模的藝術與地方營造組織。

山出淳也指出,組織草創之初所面對的地方課題,是當時造訪別府市的遊客多以團體客、男性、高齡者為主,與嬰兒潮世代逐漸老化後,日本國內旅遊以年輕女性,採個人或三五朋友散客出遊的趨勢發展正好相反。為了爭取這群新的旅遊消費客源,以藝術作為媒介,希望能活用藝術帶來的感官驚喜與挖掘在地感性動人魅力的BEPPU PROJECT就此誕生。

經過十餘年的發展,BEPPU PROJECT主要有六個工作面向:
(1)將文化藝術帶進學校與社區;
(2)打造藝術家移住或定居別府的支持環境;
(3)把藝術帶入服務身心障礙者或高齡者的社福機構,發揮藝術治療的功效;
(4)經營因應新觀光需求的旅遊資訊傳播事業;
(5)在地產品的挖掘、品牌化及販售流通;
(6)媒合創意人才與企業需求的在地產業振興事業。


圖:BEPPU PROJECT前代表山出淳也。

開放市民與藝術家自由創作的藝術季

將文化藝術帶進學校與社區部分,從2010年開始每年舉辦的「Beppu Art Month」(ベップ.アート.マンス),會在別府的不同空間,如學校、商店街、私人住宅、寺廟大殿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像是社區媽媽跳草裙舞、留學生策劃自己國家文化的展覽、地方飲食文化的體驗活動、戶外的學生時裝秀……。這項活動的參與者不只專屬別府市民,也開放縣外或海外的朋友一起提案加入。

前文提到的「混浴溫泉世界」三年展,則從2016開始轉型為「in BEPPU」個展。有別於廣邀藝術家駐地創作,in BEPPU是將每年有限的預算與行政溝通資源提供給一位藝術家,邀請其進駐別府,在不同的公共空間中打造藝術品。如此將資源集中挹注給個人創作者的創新方式,讓藝術家有餘裕創造更大型、更讓眾人驚豔,也可能孵育出其創作生涯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這些作品也將成為吸引國內外遊客造訪別府的理由。


圖:進駐別府的藝術家野口竜平邀請團員一起參與撐起竹編章魚的活動;右圖:藝術家水田雅也在別府車站市場攤位策展,與民眾一起思考捕鯨文化。

打造藝術家移居空間

吸引藝術家短期移住別府創作,進而長期定居在當地,為市民生活和在地企業經營帶來新的活水,亦是BEPPU PROJECT的工作重點。然而,要移居至人生地不熟的異地時,首要問題就是落腳的空間。

BEPPU PROJECT因此在2010年展開了「清島公寓」的營運事業,提供外地進駐的藝術家每人兩間房間,作為日常居住與藝術創作空間,每月含水電、網路的房租是一萬日圓。帶領我們走訪別府街區各個藝術創作景點的畫家勝正光,2009年初到時就是入住於清島公寓,而後定居在別府持續創作,並投入社區的公共事務。目前如勝正光一樣定居當地的外來藝術家約有一百二十名,佔別府市人口0.1%。


圖:藝術家勝正光(後排右五)帶領團員走訪別府街道。眾人身後的「末廣溫泉」是他擔任組合長的社區型溫泉設施,一樓為澡堂,二樓是社區的公民會館,也開放藝術家申請使用。


圖:末廣溫泉的女性澡堂牆上,有畫家大平由香里以別府鄰近的由布岳為主題的創作。

藝術的解決問題能力

藝術的感性、直覺性、創造性、療癒性,能作為藝術治療的一環,也能透過社群媒體將在地魅力傳達給外界,還能與在地產業共同面對轉型困境。BEPPU PROJECT受大分縣委託,在2016-2020年間執行「CREATIVE PLATFORM OITA」,透過課程開設、問題診斷、資源媒合、對策提供、觀念創新等方式,陪伴在地中小企業解決當前因社會環境轉變,所遇到的品牌轉型、店鋪改裝、商品開發、人才難尋等經營問題。而未來受惠於此的企業,也有可能會再次將資源投注於藝術發展及地方公益上。

BEPPU PROJECT也推動「大分製造」(Oita Made)的在地物產品牌化工作,集結大分縣生產的各種農產品、工藝品等地方好物,並藉由開設店鋪、網站販售等方式推廣及販售。這項事業目前已獨立出來,以公司的方式經營。


圖:這棟百年老屋整修後曾作為藝術祭的展覽空間,目前開設「SELECT BEPPU」,展售別府的工藝品及藝術家作品。


圖:SELECT BEPPU二樓展出臺灣藝術家林明弘以花布為靈感的作品

經過BEPPU PROJECT這十多年來的努力,別府的都市品牌力從2008年的全國第34位提升到2016年的第10位。2020年由CNN所作的「Travel’s 20 best places to visit」評比,別府市亦是被推薦的地點之一。而過往以中高年男性團體客為主的客層也轉變成年輕女性為主(約58%),其中個人遊客約70%,甚至有些遊客也變成粉絲,成為別府的關係人口。

此外,Beppu Art Month的提案者與參與者在過去十年間,約有六千名以上的市民或縣外人士參與,再加上藝術家、設計師的進駐,都為當地的企業、居民注入新的活力。


圖:清島公寓外觀;右圖:公寓裡的藝術家工作室。

「人才」聚集才是關鍵!

2022年3月甫卸下BEPPU PROJECT代表職務另創Yamaide Art Office株式會社的山出淳也,對於地方創生著眼的「人口」議題有特殊見解。他說日本各地都希望能增加更多的移住者,不過有地方的人口增加,勢必就有一個地方的人口減少,這並非是解決問題的終極辦法。他認為與其關切移住者的人數,倒不如關注地方上是否能聚集創造性的人才。

他進一步指出,20世紀的都市發展模型是先有「產業」,吸引「人」到當地就業,而產生了提供人們消費、娛樂等服務的「場所」。若是該項產業沒落或遇到意外,當地可能會遭遇衰頹的危機。而以文化藝術為核心所創造的都市卻反其道而行。一開始要先營造這個「場所」,以無國界的藝術語言傳達此地魅力,吸引更多具有創造力與訊息傳播力的「人才」到此,才能讓這個地方變得更有趣。而這些創造性的人才為在地帶來的化學反應,也會引發新的「產業」誕生及新人才的聚集,共同創造新時代所需的新價值與新服務。

就像前述BEPPU PROJECT的六大工作面向,可能在公部門是隸屬不同主管機關,例如將文化藝術帶進學校與社區是文部科學省的業務、鼓勵藝術家移住是總務省的政策、與地方農特產相關的是農林水產省。不過這些與地方發展相關的物事並非各自垂直運行,而是能在生活中透過藝術的創造力彼此橫向連結、相互支持,共同形塑一個富含包容力與吸引力的別府。


圖:「PUNTO PRECOG」原先在藝術祭時是劇團表演空間,後來改裝成挑戰商店(challenge shop),以低廉的租金提供餐飲創業者試賣,期待創業者在營運成熟後於別府開店。。

刺激地方價值更新的藝術力

正因為具有創造力和發想力的人才是地方的重要資本,面對天災人禍頻起的後疫情時代,打造一個留有餘白能讓人自由發想,同時不害怕失敗的風土環境,是維繫創造力人才的重要手段。

山出淳也舉藝術家西野達另一件作品來說明,當初藝術家想把高聳在大樓上的地標別府塔改裝成地藏王菩薩像,這樣的想法剛提出來時嚇壞一堆人,但對於藝術家來說,他眼中的別府塔是具有獨特人格的,而BEPPU PROJECT也不以為異,全力協助對外溝通。作品完成後,不僅博得外界好評,並讓市民以嶄新眼光重新看待早已習慣的日常風景。

山出淳也說:「藝術家的價值不只是創造作品而已,而是能把既有的價值進行更新,賦予外界新的刺激。藝術家的進駐或移住,也能對於地方上的居民、組織、企業、地方政府,帶來新的刺激,這正是他們的價值之一。」

在公部門的委託下,,他策劃了「一千二百人移住別府之十年計畫」,希望在三年內招募六十位藝術家移住到別府市的特定區域,藉由藝術家與其家人的生活需求會為街區帶來新刺激,像是設立更具創新教學型態的幼稚園、藝術家與店家共創的新網站等,並期待這些新服務設施產生後,將能吸引另一批想要移居的新住民,十年之後能為別府帶來一千二百名的移住人口。

山出淳也著眼於「藝術」和「人才」的地方實踐行動,讓藝術與文化展演活動不會只是曇花一現,而能真正根植於地方,成為持續解決地方課題的厚實力量。尤其創造性人才匯聚後為地方帶來的新刺激和新活力,更能豐富在地生活、促進地域經濟。恰如百年前油屋熊八移居別府,以他湧泉般的想像力和沸騰的行動力,將這個有著汩汩冒泡地獄溫泉的城市,一舉推向世人面前,至今氤氳不息。


*本文特別感謝蔡奕屏小姐協助校訂、陳慧艶小姐協助整理訪問資料。

[1] 原文為「山は富士、海は瀬戸内、湯は別府」。


【延伸閱讀】

那些超乎想像的在地實踐者:「九州地區的地方創生與社會實踐」 交流經驗分享

地方產業疫情求生記:柳川藩主立花邸「御花」和夜明茶屋的突圍之道

在小濱的這些人:循環於溫泉小鎮的設計力

建造一座「大家都能來玩的公園」是對未來的投資——Maruhiro的工藝創新和公共價值創造

用開店為地方注入元氣:串起移居支持系統的「鯨魚的鬍鬚」

鑿出地方的「光」:以社群之力打造永續觀光的嬉野茶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