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1091

文章分享:


媽媽真實的樣貌你看見了嗎?——從手作導覽到媽咪療癒工作坊(上)

作者 / 廖瑞君(東海大學社會實踐暨都市創生中心專任助理)

前言

你心目中的「媽媽」是什麼樣貌呢?跟真實的媽媽形象是否一致?一定要「犧牲」才是偉大的媽媽嗎?在每個育兒的夜晚,這些問題總是環繞著我。

長久以來,我一直以為並且奉為經典的好媽媽形象是「犧牲奉獻」,但沒想到直到我也當上媽媽後,卻總是想起自己媽媽「做自己」時的樣貌:獨立、強悍、脫線、又有那麼一點自信過頭,從來不因為小孩愛吃什麼而煮什麼,反倒是常常只煮自己愛吃的,偶爾又會買一些小東西送給自己的模樣。如今在我眼裡那是多麼不容易、多迷人的狀態啊。

此後我不再追求媽媽必須「犧牲奉獻」的形象。一是這樣對媽媽的身心靈不夠友善,二是不希望我的女兒未來也落入這樣的輪迴。因此希望能讓大眾解除對媽媽的刻板印象,因為婚姻與育兒都不應該是侷限她們實現個人價值的枷鎖。

再加上我與辦公室同仁在臺中中區的田調觀察,在不同組別(市場組、故事組、移工組、手作組)實際走踏臺中中區的過程中,都發現許多女性特質,比如店家多是女性主持(即便不一定是商家登記的負責人,但實際做生意的大都是女性)。在採訪的過程中,他們分享自己如何一點一滴的扶持家庭與店頭,並且在其中取得一定的平衡點,也會提出身為職業婦女在職場與育兒中的困難與掙扎;參與活動的民眾大多也是以女性為主,她們往往能以女性角度提出許多問題或反饋。這些都讓我對刻板印象又是如何框架出「媽媽」的形象,以及媽媽真實的樣貌產生了興趣。


圖:東海人社團隊在臺中市中區經營的女性議題活動。

從手作導覽到媽咪療癒工作坊

一開始因為本身對手作有興趣,加上臺中舊城區的手作店家非常密集,因此想藉由手作主題來吸引不同年齡層、身分別、國籍的民眾,與店家進行交流與對談。首先我們舉辦了幾場舊城手作散策,活動中包含了一小時的手作店家導覽以及三小時的手作體驗,第一個小時讓參與者走踏舊城區並與店家互動,不僅能為店家帶來更多不一樣的客源,也提供了民眾真正理解舊城區店家的一扇窗,接著會進入一家手作材料行,邀請老師帶領參與者進行一場三小時左右的手作體驗,例如:力誠商號的麻繩編織、喜佳縫紉生活館的縫紉體驗、通益行的毛線編織等。在這樣的手作體驗活動中,吸引了許多身為媽媽的女性朋友參與,在聊天交流時,她們也不免提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與對手作的想法。像是為了想找回一點自己的時間才報名活動,又或是在手作中能慢慢找回屬於自己的成就感,也有人認為只有在手作過程中,才能有自己的個人空間與時間。這類的對話,慢慢敲響我內心對「媽媽」真正需求與樣貌的好奇心。


圖:「咖啡塔羅手作-女子的療癒午後」,首先由促咪塔羅工作室老闆娘小薰(左圖右一)依序為參與者進行塔羅占卜,接著。到臺中中區喜佳縫紉生活館,體驗縫紉小孩紅包袋,用手作來療癒自己(右圖)。

在一次涵蓋東海人社所有組別助理的討論中,林心乙、林庭亘、張郁婕、卓欣儀、廖瑞君、陳珈汝等六人,我們各自分享在臺中中區的田野觀察,發現從助理群、田調對象、店家經營者大部分都是女性,甚至連參與行動的民眾、關注臉書文章的粉絲也是女性居多。一連串的分享下來,最後由林心乙提議以「女性」為主題來貫串各組行動,於是我們決定在原本各自經營的議題上,以女性議題作為軸線,構築出更完整的規劃與行動。

行動的第一站是2022年1月15日的「咖啡塔羅手作-女子的療癒午後」,由林心乙、廖瑞君與林庭亘一同討論規劃,以女性角度為出發點,探討自我實踐與媽媽真正需求的議題,並希望能從女性角度切入,將臺中市中區的第二市場店家與手作店家連結起來,讓這些不同年齡層、身分別、甚至是單身與已婚者、有無親職身分的女性都能夠聚在一起,聊聊心裡對於女性在家庭、社會、職場、親子等議題的觀察與想像。

活動首先在第二市場的三之一咖啡廳展開,大家一邊啜飲著咖啡,一邊依序至促咪塔羅工作室中進行十分鐘左右的塔羅占卜。而在等待的這段時間內,我們引導參與者分享在生活中,尤其是家庭與親子關係內所遭遇的各種經驗,過程中聽到許多不一樣的想法。有人覺得生孩子一定要結婚,有人覺得有孩子也不一定要結婚,有人認為小孩的保鮮期只有十年,也有單身未婚的女性分享她開始養貓後,才了解到什麼是媽媽的分離焦慮。接著再帶民眾到喜佳縫紉生活館進行縫紉體驗,製作紅包袋,讓大家在經過這些嚴肅話題的分享、辯論與共識凝聚後,還能經由手作來自我療癒。


圖:在35沙龍「母職或事業」的專題中,邀請三位不同身分與角度的媽媽分享各自對母職的看法。從左至右分別為:親子共學團暨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中區黨部主任薛安琪、東海大學ˊ中文系高禎臨老師、刺繡太太廖瑞君。

另一部分由林心乙帶領東海人社伙伴,針對各組(市場組、故事組、移工組、手作組)的議題來設計每個月的35沙龍。其中手作組因應三八婦女節,於2022年3月12日邀請到三位不同類型的媽媽,一起討論「母職或事業:突破女性窮忙的困境」,第一位是親子共學團暨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中區黨部主任薛安琪,分享如何從母親的身分在公領域發聲,進而以教育理念參選發展政治事業;第二位是東海團隊故事組的高禎臨老師,分享在兼顧母職和高教事業的過程中,面對各種情況時選擇如何因應,以及在選擇中如何突破的創新可能。第三位是臺中中區在職媽媽,擔任東海團隊手作組助理並且同時經營「刺繡太太」的我本人,分享成為母親後就業的甘苦,並呈現兼職、自由業工作如手作對於女性的重要性:除了貼補家用、創業的可能性以外,更能療癒身心。講座過程中,三位講者用不同的角度與經驗,分享自己成為母親後,如何去看待媽媽這個角色,又如何在家庭、育兒、夫妻、職場、興趣中尋求一種屬於自己的平衡。

在這一系列的行動旅程中,我們獲得相當多不同角度的回饋,也讓我進一步開始思考媽媽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因而有了設計「媽咪療癒工作坊」的想法。(待續)


【延伸閱讀】

看見臺中舊城區的手作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