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436

文章分享:


轉動吧!百年水礱間

作者 / 楊真宜(清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東海水礱間隱身於竹北市東海里東海二街,在一個純樸的客家農村,水礱間四周被豐饒的稻田所圍繞著,若不是經由特別介紹,這座外觀乍看由水泥牆跟鐵皮混合搭建的三合院式住宅,完全讓人聯想不到裡頭別有洞天。

東海水礱間興建於1928年(昭和三年),其前身為「復興碾米廠」,高齡93歲的屋主鄭書鑫先生乃於水礱間興建當年出生。日治時期第一代鄭紹沐購入碾米廠,開始從事碾米工作,第二代鄭述樑及第三代鄭書鑫自中學校畢業後也開始在碾米廠工作。鄭書鑫接手碾米廠工作後,更將其擴大經營,全盛時期鄭家在東海共有三家碾米廠,主要服務隘口、東海、下山三個客家聚落。由於鄭書鑫年事已高,目前由第四代的二兒子鄭香煒接手管理礱間。


圖:東海水礱間的第三代主人鄭書鑫先生。

這座百年水礱間從日治時期開始一直到國民政府來臺養活了鄭家四代人,也見證東海地區客家農村的產業興盛與轉移。隨著時代變遷,碾米廠的動力逐漸由電力取代水力;此外,為因應竹北高鐵的興建,附近土地逐漸被徵收,農田變少,碾米產業最終沒落,東海水礱間也於2001年起辦理暫時歇業,2007年正式申報暫停營業,走入歷史。

東海水礱間內部為磚木混造的兩層樓建築,據鄭家表示,日治時期是請豐原的師傅過來設計,礱間是利用舊港圳的水源來驅動渦輪,以天然的水資源帶動碾米設備的運轉,水力帶來的動力更可為發電機備電,這也讓鄭家在早期為地方上少數擁有電力的人家。根據新竹地區地方文史工作者吳慶杰的調查,此座水力驅動渦輪的碾米設備不僅是客家先民利用當地發達的水利系統取之於天然的環保設備,並且很有可能是全臺唯一保存完整的水力驅動渦輪礱間建築。


影片:【13分鐘版】東海百年水壟間紀錄片。

實踐課程結合人社計畫

自2019年清華大學科技部人社計畫開始之際,「芎北城鄉生活圈」團隊計畫主持人李天健老師即搭配人社系的田野實作課程,帶領學生進入場域進行田野調查、耆老訪談,並從中找尋地方價值與創新實踐的可能性。

108上的「社會創新與人文實踐」課程進行了芎林與東海地區居民以及竹北科技新居民對於芎北城鄉生活圈願景的調查,調查成果也讓我們對於場域居民的生活型態與地方想像跟期許有進一步的了解。108下的「田野實作:農業與農村」課程延續上學期的調查成果將課程主軸聚焦於「教育」、「城鄉連結」與「地方文化」,這次的課程成果也促成「芎北城鄉生活圈」團隊與東海水礱間的合作連結,並協助東海國小暑期營隊進行石駁坎教學。108兩學期的課程重點在於田野調查,也因調查成果豐碩,讓接下來109上的「社會創新與人文實踐」課程與109下的「自主學習的方法與實踐」課程能夠朝向「實踐與實作」的面向來規劃。

109上的課程依據之前累積的田野成果,安排三個實作主題:山窩體驗、水圳走讀與水礱間策展,學生們依照自己興趣來選擇主題,並於學期末在竹北舉辦課程小型發表會,當天現場也來了許多鄉親、鄰近學校老師及曾經協助或接受訪談的居民到場聆聽並給予回饋。每次的課程成果皆作為下一次課程的延伸,學生必須先閱讀之前的資料與報告,取得先備知識,藉此也減少對社區及居民直接訪談的重複打擾。透過不斷地探究與提煉,課程環環相扣的銜接彼此,三個學期的課程下來,我們發現水礱間一直是學生們有興趣的議題,也是我們覺得值得繼續努力的場域重點。因此,109下的「自主學習的方法與實踐」課程乃以進行水礱間策展為主軸。

百年水礱間活化修復計畫

「芎北城鄉生活圈」團隊於2020年和清大學生透過網路宣傳,號召志工參與水礱間清掃,總共六次的清掃工作坊吸引了鄰近的東海國小師生、新竹市區與竹北市區居民、清大學生及畢業校友的加入。幾次下來的清潔行動讓荒廢將近20年的礱間由原本堆滿雜物的倉庫樣貌,慢慢褪去塵埃,重見天日。


圖:志工整理荒廢近20年的渦輪。

今年(2021年)初清大「芎北城鄉生活圈」團隊和一群熱愛鄉土的志工夥伴們組成田調團,出版了充滿地方人文特色的犁頭山水話季刊,創刊號即以此座百年水礱間為主題,並於4月28日於此舉辦創刊號發表會。這次的「水礱間農村文物展」原本預計於6月份舉辦,但因疫情緣故一延再延,最終於開學前的9月初完成為期三天的策展活動。

走出教室・貼近土地

水礱間木構礱具就像西方教堂的管風琴,由木工師傅依空間量身訂做,鑲嵌於建築物中。清大人社系學生組成的策展團隊,第一次踏進這塵封在歲月中的礱間,便深深被吸引,希望繼續保留這棟美麗的歷史建築,讓更多人看見這具農村管風琴。

這次的策展規劃對於學生來說是一項全新的體驗與挑戰,學生們表示,過去的學習狀態多半是閱讀老師提供的文本,之後再以書寫心得、評論的方式完成作業。然而,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都僅止於埋首在書堆之中,缺少親自體驗的歷程,真正走出去接觸居民及實地觀察的機會是少之又少。策展團隊之中的一位學生就表示:

「過去只曾在社會學教科書上和教授口中了解的田野調查,實際上投入其中使我學習到不少知識,不只關於田野調查的訪談、書寫、記錄、整理的方法,也包含對東海這片土地的認知、人文關懷,更透過水礱間了解早期先民的智慧與文明。」

學生從策展的規劃到執行,不僅需要和組內同學進行跨領域思維與合作,也必須與地方居民、水礱間屋主、廠商等進行接洽與溝通,這些課題都是在離開校園後需要獨立面對的。透過此課程的設計與規劃,學生能夠提早培養跨領域合作、人際溝通與領導等能力。

「我不只從中學習到人文社會學科方面的知識與實作,也讓我培養出許多未來也許會需要具備的能力,例如透過這次的策展,我必須嘗試聯絡東海的合作人與合作的廠商,與他人交涉,讓我更了解和他人的溝通方法,也學會以往不會的技能。」

同學們最初的構想,是運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將創意融入策展中,希望建立一座小型博物館來讓農村文物和居民回憶串聯起來,進而呈現東海地區的地方特色及文化。。這群學生之中從來沒有人有過策展經驗,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歷經過許多次組內會議,以及和「芎北城鄉生活圈」團隊的討論。有別於以往的室內展場策展,水礱間空間分配和動線規劃、燈光、道具、展板、文宣、農村文物挑選及租借等,對於學生來說皆是全新挑戰與學習,相信透過這次的策展經驗,絕對是「讀萬卷書,不如策一次展」。走出教室,實際操作的歷程,收穫遠遠大於紙上談兵。

「一件件理清辦展所要完成的事物後,也第一次知道策展所要規劃的東西如此複雜,包含燈光、場地、展板、租借文物的契約書……等,這些細節都是我第一次接觸,而學習到的寶貴經驗。這樣一個小型的展覽就有如此繁複的細節,耗費我們許多心思,更何況是其他大型的展覽背後付出的時間、人力與心血。」


圖:清大策展學生與屋主及鄉親合影。

臺灣許多大學皆在執行社會實踐相關計畫,然而多數的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家鄉並不了解,對於就讀地區的歷史人文及環境更是陌生,許多大學生往往以一種過客心態生活在於就讀學校的縣市。清大學生對於新竹的了解多半停留在新竹市區、巨城百貨、新竹科技園區,假日除了去市區看電影、購物之外,就是往臺北市區跑,導致即便在新竹待了好幾年,畢業後進入園區上班,對新竹的了解仍舊少之又少。這群策展的學生在課程之前並不知道離學校車程25分鐘的竹北有大片良田、客家聚落,還有產出冠軍米的璞玉田,即便是人社系學生,對於距離不遠的竹北市,所理解的仍然停留在高鐵特區而已。這次的實作課程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學生從認識腳底下的土地開始,進而產生好奇與關懷,用同心圓的方式從近而遠去認識臺灣、感受臺灣、欣賞臺灣。

「臺灣人要認識臺灣史,竹北也應該要認識竹北的歷史,因為認識過去才可以對地方和土地有感情,人們會才知道他們所住的地方並不是平凡,他們才會知道地方特色,他們才會有心和行動保留地方特色。……所以我希望通過這一個展覧可以讓觀賞者認識水礱間的歷史讓他們認識過去。」

臺灣農村的樣貌既相似,卻又多元,一般大眾可能以為農村生活及文化千篇一律,實則不然。許多地方文化的紋理若沒有好好被爬梳及挖掘,人們對於農村文化的理解將只停留在表層的認識,也看不見不同區域所屬的獨有特色,從小在臺南農村長大的策展同學說道:

「更何況我還是一個居住於農村 10、20 年的孩子,連我都不知道有這樣的東西的話,一定有更多的都市小孩也不知道,這也同時代表著這樣的東西已逐漸被時間給吞噬了,所以在它被吞噬之前,我覺得它必須再次被照亮、被發掘、被人們看看它的厲害,以及過去日治時代稻米作業的輝煌。」

影片:2021.09.10 轉動吧!水礱間-水礱間活化文物展開幕短片。

「轉動吧!水礱間」農村文物展

9月10日上午的「轉動吧!水礱間」農村文物展開幕茶會,讓這座停止運轉20年的水力驅動渦輪礱穀間,又再次轉動了起來!現場與會嘉賓包括共同主辦本次展覽的在地團體臺灣豐禾子協會、新竹縣文化局羅玉珠秘書、竹北市市長主任秘書郭漢章主秘、芎林鄉黃正彪鄉長、吳旭智議員、竹北市民代表蔡蕥鍹,還有多位地方鄉親、新竹縣公寓大廈主委、五位高國中小校長、七位文化界代表、三位工研院與生醫園區等產業界代表,以及十多位科技部與清大人社計畫夥伴到場共襄盛舉,顯示各方對於水礱間活化的重視與支持。

開幕茶會當天,清華大學區域創新中心林福仁主任致詞時,首先感謝水礱間主人鄭書鑫阿公與鄭香煒大哥的協力,以及科技部人文與創新實踐計畫提供豐富資源,讓清大團隊有機會帶著學生們進入田野,持續發掘地方價值。芎林鄉黃正彪鄉長也向大家表示:「看到水礱間重新轉動十分感動,期望未來可以一直轉動下去,創造城鄉之間的連結。」同時,「芎北城鄉生活圈」計畫團隊也長期陪伴東海國小,將在地特色帶入課程之中,該校彭祥瑀校長向大家分享:「礱間重新轉動後,提供了東海國小學生很棒的學習機會。當天下午也安排了一場東海國小學生們的戶外教學,來水礱間參觀導覽並進行田間走讀,讓學生們可以親自體會過去東海農田農忙時阿公、阿婆辛苦耕種的過程。」


圖:清大團隊與東海國小進行戶外教學田間走讀。

科技部計畫辦公室陳東升教授與謝國興教授也來到現場,鼓勵清大團隊持續努力。陳東升教授表示:「越在地才會越國際」。他強調,當大學在追求國際頂尖時也要關心在地議題。「今天不僅是水礱間轉動起來,清華大學也動了起來。清大一直擁有非常好的研究能力,也期待能結合在地文化資產,發展友善環境、循環經濟的智慧農業。」

李天健老師也特別感謝水礱間主人鄭阿公以及鄭大哥一路相助,自從去年5月相遇開始,帶著學生無數次來訪,每次鄭大哥總是立刻放下手邊事物來教導學生。另一方面,也因為清大人社系六位同學的堅持,自去年開始付出很大心力,才促成這次的展覽。


圖:「芎北城鄉生活圈」團隊復振地方文化的模式。

「轉動吧!水礱間」農村文物展除了在9/10舉辦開幕茶會之外,也於9/11、9/12日開放民眾預約導覽,除了有東海百年水礱間內部導覽之外,也規劃了東海田間走讀,介紹水圳文化、石駁坎、智慧稻田、客家文化等。兩天四場次的預約導覽上線不久即預約爆滿,民眾反應相當熱烈。其中高達九成五民眾願意將策展訊息分享給親友,一方面顯示參與民眾的高滿意度,同時也呈現人們對此活動的需求度高。此外將近八成的參與民眾,不熟悉農村與客家文化,這也佐證了前述結論:人們對此活動的需求度高。最後在水礱間的五項內涵中,有四項感受強烈度達到八成以上,這也佐證了前述結論:參與民眾對於策展的滿意度很高。

有鑒於此,我們也打鐵趁熱規劃了從10底月開始到年底的水礱間導覽與田間走讀場次,目前已經有陽明交通大學、新竹高中、新竹縣公寓大廈聯誼會、東海國小附設幼稚園、生醫園區及荒野協會等單位預約參加。

團隊也期待這座百年水礱間能夠作為民眾進入芎北客家農村,認識米食文化及在地人文與價值的入口。未來除了持續活化東海水礱間作為展覽空間之外,也將結合場域特色,如水圳文化、山窩文化、客家伙房屋等於地方創生規劃中,促進城鄉連結,創造農村與城市共好的新價值。


圖:「轉動吧!水礱間」農村文物展開幕茶會當天與會嘉賓大合照。

【相關媒體報導】

竹北百年水力碾米重見天日 東海水礱間將以展覽呈現(聯合報)2021/09/10

水力碾米 百年「水礱間」重現光采(聯合報)2021/09/11

竹北罕見水力碾米廠重新轉動 地方創生參訪交流(自由時報)2021/10/01

竹北百年水力碾米廠 「水礱間」重新轉動(自由時報)2021/10/01

竹北水礱挨米廠停紡20冬 今開放導覽活化農村(公視新聞網)2021/10/01

百年水渦輪驅動碾米廠「水礱間」認識客家米食文化(新唐人亞太台)2021/10/01

東海農地新契機(我們的島)2021/10/25


影片:公共電視【我們的島】:東海農地新契機|多元新創替農村注入活力


影片:【完整版】東海百年水礱間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