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2060

文章分享:


獨立書店的力挽狂瀾 複製小農合作社概念

作者 / 17support

經過七個月艱辛的全國奔走串連,由30位台灣獨立書店經營者合組的「有限責任台灣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簡稱:友善書業合作社)」,於29日正式成立。出版產業飽經折扣割喉戰摧殘,出版社、經銷商、書店哀鴻遍野,卻無計可施,多家小型獨立書店屢敗屢戰,首任合作社主席有河BOOK店主686說:「我們不是要分大餅,而是把大餅屑屑收集起來,讓小書店能生存就好。」這次書店模仿小農模式共組合作社,以社會企業作公益經銷,眾人合作為解決獨立書店出版困境的公共實驗邁出一步。

小書店求生,學小農辦合作社

大型書店競相殺低折扣,養成讀者購書比價習慣,不僅犧牲合理利潤、員工薪資權益,更持續扼殺社區小書店生機,導致經銷通路鏈全線崩壞。大型網路書店賣書常態總打價格戰,但當各大網路書店六六折賣書同時,獨立書店的進貨價已高達七成,不公平競爭下,守護地方社區的小店利潤微薄,紛紛倒閉。

近年來,文創政策令獨立書店喜獲高曝光,又由銷售小農產品的過程學習合作社模式,複製到書籍經銷上。近年因為各地獨立書店被廣為報導、文化部補助獨立書店並積極研究圖書統一售價方案、夢田文創偶像劇《巷弄裡的那家書店》、侯季然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報導40家獨立書店等書店浪潮,獨立書店的價值逐漸為大眾所知,為經銷實驗帶來了契機。

書業浩劫下,許多獨立書店須靠兼營咖啡、賣CD、文具禮品、雜貨農產補貼維持營運。九二一震災重建推行一鄉一產業,許多獨立書店也加入,陳售公平、有機、在地的農產與加工品。眾多小農缺乏資金,需辦合作社共同購買,清大水木書苑蘇至弘在清大舉辦多年農學市集後,經由學習組織合作社的方式,產生了推動書業合作社的構想。

選擇合作社,求平等多元

合作社成立一波三折,為遵循社員民主平權的原則,眾人決定改採合作社作法,由社員決策,理監事執行,權力由下而上。合作社入股下限為一萬元,預計以股金募資兩百萬,負擔資訊平台、倉儲租金、薪資、運費等開銷,希望能爭取以六折進書,七折批給獨立書店。

具有共同理念的夥伴,都可入股成為社員,但必須分擔社務,開會決策,而合作社只能提供書籍給社員,無法直接賣書給一般顧客,但社員也可能包括非書店經營者,例如前花蓮凱風卡瑪兒童書店老闆陳培瑜,書店雖已結束,她仍繼續活躍於書評、書店演講、輔導童書店經營等,到書店開課,能惠及眾多書店。社員又如高雄旗山「小露吃」霜淇淋店的店長小露,向友善土地的小農採購當季水果製作冰品,告訴顧客產地故事的同時,也陳售小農商品、農學書籍,未來也將向合作社採購書籍。

書業合作社

▲圖說:友善書業合作社記者會。(photo via)

人與書相遇,人與人相遇

友善書業合作社的創立是為維持獨立書店生存,而獨立書店生存是為了維護人的生活品質,媒合人與書相遇、人與人相遇,免於虛耗浪費與孤寂枯涸。合作社成員表示,近年大型書店競相採取寄售制度,等書賣給顧客後,才付款給出版社。鉅額庫存風險都轉嫁給出版社承擔,出版社只好浮濫出書,不擇優劣,導致讀者普遍反應「找不到我要的書在哪裡」,人與書難以媒合,加劇滯銷危機。大型連鎖書店一家店有五萬種書,一間獨立書店則可能僅一千種,但都是老闆生命歷程披沙瀝金讀過所精選的啊!

同時,大型書店早已無法負擔學者型店員依顧客需求推薦書的服務,而許多獨立書店老闆卻很願意與讀者建立友誼,所陳售的個人推薦書籍、CD、雜誌,都可能改變一個人聽音樂的方式,改變一個人的生命。

內湖的註書店老闆Peggy表示,常有創作者來到獨立書店瀏覽、聊天找靈感,甚至因共同喜好而結為好友,連她也是在書店邂逅現在的老公。顧客有時帶著人生困境來尋求陪伴,為書而來,為咖啡而來,為音樂而來,或是為了貓咪而來,總會得到一份滿足。她表示,各家獨立書店截然不同,面貌萬千,值得讀者一一深入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