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921之後「長」出來的社區互助經濟模式
地震之後「長」出來的社區照顧模式 | |||||||||||
921地震後隔年,一群從事社會研究的青年於鹿谷鄉北端清水溝,設立了「清水溝重建工作站」。當地山區人口不多,在地震後謀生不易,加劇青年人口外流,獨居老人也就變得更多,於是,「鹿谷老人食堂」開始了;週一至週五提供午、晚兩餐,熱騰騰的白鐵便當,裝載著新鮮營養的餐食送到瑞田、清水、秀峰這三個偏遠村落,為阿公、阿嬤們送餐到府,也送上一句溫暖問候。 |
|||||||||||
然而,永續服務需要長期穩定的收入支持,於是工作站在政府專案結束後,為求老人食堂持續不間斷,開始結合在地產業發展,而鹿谷是茶的故鄉,團隊也順勢以茶葉為第一步,「清水茶坊」因而誕生。 |
|||||||||||
![]() |
|||||||||||
圖:「鹿谷老人食堂」提供長輩們新鮮、營養的白鐵便當。 | |||||||||||
以在地茶葉延續老人食堂,實踐社區互助 | |||||||||||
以尊重、關懷土地為出發點,清水茶坊積極尋找長期採用自然農法的茶農攜手合作,幫助在地茶葉產銷,並將販售茶葉所得的盈餘,轉為提供老人食堂的食材及服務費用,逐步實踐社區互助的理念。 |
|||||||||||
秉持對土地與人情的許諾,每項茶品皆從社區出發,將鹿谷獨有的烘焙技藝完整保存,並使用一種較不污染環境、不破壞生態的生產方式,提供每個人更有意義的消費選擇,期待在品茗同時,每一口芬芳回甘的茶味也能伴隨人情味,飄散在生活與心中。 |
|||||||||||
![]() |
![]() |
||||||||||
圖:鹿谷是茶的故鄉,清水茶坊遂與茶農合作,幫助在地茶葉產銷,並將販售茶葉所得的盈餘,轉為提供老人食堂的食材及服務費用,逐步實踐社區互助的理念。 | |||||||||||
「某某阿公不要吃豆腐」、「某某阿嬤很怕『看到』雞肉」…,老人食堂細心地將長輩們的飲食習慣都一一記錄在廚房的白板上,有時候,阿公、阿嬤還會趁著回收便當盒時,順便帶上一把龍眼、水果,對送飯人員了表心意。這些年紀平均落在70-80歲的老人食堂「客戶」們,早已成為清水團隊持續向前進的動力,而這份不論刮風下雨都要遵守的「承諾」,也讓「客戶」們感動在心,把每位工作夥伴當作自身晚輩對待。 |
|||||||||||
![]() |
|||||||||||
圖:鹿谷老人食堂以「共食」凝聚社區老人,彼此交流、互動。 | |||||||||||
下一步…「社會企業」 | |||||||||||
帶著這份承諾與溫暖,大家更全心投入,近兩年屢創佳績,2013年甚至榮獲冬茶的冠軍殊榮。清水茶坊的下一個十年是將其過去的實踐,與同樣為社區、地方產業及生活方式努力的團隊,形成擴大共同效益的連結關係,一起朝「社會企業」的目標前進。 | |||||||||||
營運長馬麗芬表示,2014年是與各小農、社區產業團隊正式協力的起點,不管是為農法、產品生產開發、品牌建立行銷……,將會以夥伴關係,為其提供陪伴與專業協助,為所有夥伴共同打拼出「理想與生計」可同時兼顧的永續發展之路,而清水只是一個良善的開端! |
|||||||||||
本文由17support社會企業一起幫授權刊登,原文刊登於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