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333

文章分享:


開展行動的知識磐石: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習工作坊

作者 / 施聖文
 
 
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

當我們瞭解到,社會主義與階級革命仍難抗衡資本主義全球化所造成的社會困境,Gibson-Graham反倒揭示替代方案的多元可能性。她們應用社區經濟概念,建立一套以一般民眾為中心,強調學術研究、民眾具有資產能力的規劃實作模式,積極地將理論與實踐、學術與公眾整合起來,發展出替代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模式。

巴西愉港的參與式預算可說是社會運動、公民社會與政黨共同促成的社會創新,說明經由民主學習後的非歐美社會,也能開創具有自己歷史與文化特色的民主參與模式,進而成為全球各地的學習典範。然而,巴西各城市或成功或失敗的參與式預算實踐卻同時體現,制度的橫向移植暨可能帶來的改變與成效,也存在相應的衝突矛盾。

使用者導向的設計思維

如何針對問題提出解決之道,不單是社會變革的實作基礎,也關係著學理論述的創新啟發。工作坊所選讀的《為真實世界設計》,是期待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中引進設計領域的經驗,提醒行動者能以人為中心,從社會學傳統的抽象思考中走出來,重新認識社會及其運作與限制,認識社會中相互關連、甚至衝突的各種需要,並以此為基礎,找出可操作的模式,實際解決問題。

 

 

回歸歷史社會脈絡的在地理論

在地理論的發展存在著豐富的可能性,藉著回歸所在社會的社群歷史、結構特殊性,重新想像可行的替代論述與實踐模式,透過適當的知識連結或中介轉譯,甚而能發揮全球意義。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期待各團隊能由所在地各自的歷史與社會脈絡出發,透過實作與學術反思,為在地社群面臨的問題提供積極貢獻,從而化為知識積累,建立新的在地理論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