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坊

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瀏覽人次: 3370

文章分享:


臺日大學聯盟起手式: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跨國經驗交流

作者 / 新作坊

臺灣與日本在當代同樣面對人口高齡、少子化、非都市地區人口外流、城鄉發展不均,以及防災與重建等艱鉅挑戰。而一國的社會問題,其解方往往蘊藏於在地紋理之中,需要深入地方脈絡,連結人與環境,才能取得良方,有效解決。為此,臺日兩地大學,各自以「地域創生」、「社會創新」耕耘在地,發揮大學作為區域知識中心的功能,透過實作結合教學及研究,積極回應在地議題。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推動「地方創生」至今已五年,今年也是臺灣的「地方創生」元年。在兩國目標近似、策略有別的政策基礎上,臺灣與日本的大學長期在地方深耕,和社區居民、地方企業、公民團體、地方政府等互動的經驗,以及相關的研究、方案設計和操作經驗,或是課程開發、教師社群及地方網絡經營的實務經驗,更應該相互交流,讓彼此的研究成果與實作經驗能夠互惠共享,促進大學對地方社會產生更積極的貢獻。

有鑑於此,創設兩地大學實質交流的平台刻不容緩。因此由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辦公室,聯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推動中心,邀請臺日兩國長期投入地方實踐工作的大學共組「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希望透過校際結盟,進行雙邊的學術交流、教學合作與產業議題的連結,為彼此拓展不同的視野,注入想像與行動的活水,增添大學社會實踐的薪火。


圖:「2019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研究論壇」是臺日大學聯盟組成的起手式,跨國經驗在此交會激盪。由左至右分別是暨南國際大學張力亞教授、信州大學林靖人教授、成功大學林淑惠博士後研究員與簡義明教授

過往臺灣與日本的大學也會進行短期的互訪、觀摩等交流活動,但聚焦「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議題,組織緊密合作網絡的大學聯盟是首次。為了能增進雙方的認識,商討聯盟組成的細節,特別於5月23日舉行「2019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研究論壇」。會中邀請到日本推動地方活化有成的千葉大學、信州大學、高知大學、龍谷大學代表來臺,分享他們投入社會實踐,參與地方工作的研究與實作經驗,而福井大學也特別以觀察員身分參加,和與會者交流。臺灣方面,則有海洋大學、高雄科技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東海大學、中山大學、成功大學的代表出席,自信地展現近年來臺灣各大學和地方同行,一起實踐與創新的成果。


圖:周維萱教授分享海洋大學陪伴八斗子社區的歷程。


圖:臺日大學代表分享各自的研究與實務經驗。由右至左分別是座談主持人謝國興教授、中山大學張其祿教授與謝榮峯教授、千葉大學渡邊誠副校長、東海大學蘇睿弼教授。

誠如人社實踐計畫主持人陳東升教授在論壇開場所言,臺灣與日本的地理位置相近,面對的課題同樣艱鉅,又有相同的「地方創生」背景基礎,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毋需捨近求遠。他強調國際合作是漸進、逐步與開放的,臺日的伙伴學校不要有太大的壓力。同時,也期待接下來的三年,雙方能持續透過研討對話、移地教學等合作方式,強化學術研究、教學課程與人才培育的能量;「未來除了臺灣與日本之外,亞洲其他的國家願意來一起來參與、推動、交換經驗,我們也非常歡迎。」


圖:論壇互動時間。由右至左分別是座談主持人張文哲教授、龍谷大學金紅実教授、高雄科技大學李筱倩教授與丁國桓教授。


圖:赤池慎吾教授介紹高知大學投入地方創生的實踐行動。

論壇隔日,臺日大學代表齊聚一堂,共商「臺日大學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聯盟」大計。雙方針對聯盟未來發展的藍圖、實際運作的方式,以及各校可投入聯盟的資源,相互交換意見。初步暫定今年7月中旬在中山大學舉行培力工作坊;9月舉辦「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年度國際研討會;11月底配合「大學社會實踐博覽會」,辦理課程改革與學校制度創新研討會。同時,為提供臺日大學聯盟最新動態及相關活動情報,特別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增闢「臺日大學聯盟通訊」專欄。未來將以專題報導、活動紀實等形式,持續放送臺日大學聯盟第一手資訊。
 


圖:臺日大學聯盟成立籌備會議。


【延伸閱讀】

地方連結與社會實踐 台日大學分享創生經驗